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1|回复: 4

吃他汀时除了柚子,还有这些食物绝对不能碰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11-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817547381&ruk=5gcqQlRb0N1rcVOXppp7OA&urlext=%7B%22cuid%22%3A%22liHm80u7HuY88vfSla2yi_umHu0viH8B_uB6a_i5SuKk0qqSB%22%7D&isBdboxFrom=1&pageType=1&sid_for_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02779310775338833%22,%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94岁陈可冀院士提醒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常说:“医生让我吃他汀降胆固醇,可我挺健康的呀。”结果血脂倒是降了,肌肉疼、腿抽筋、整夜睡不踏实的问题反而来了。难道是药的问题?
可停药又担心心梗、中风,真是左右为难。94岁的陈可冀院士提醒,医生没说的“饮食搭配雷区”才是关键。他特别点到一句——吃他汀不能光记得避开柚子,还有5样食物也得敬而远之。那这5样到底是什么?它们怎么就惹不得?  不少老年人吃他汀,习惯早晨一颗药,再来半个水果觉着健康。可问题就在这“半个水果”上。柚子、柚子汁是许多人心中的好选择,维生素C多还清爽。  但它会让他汀在体内“滞留”得更久。肝脏中一种负责分解药物的酶叫CYP3A4,柚子的成分能抑制它,结果药物浓度飙升,副作用自然更明显。很多人误以为只是个「相克」的传说,实际上医学上早有确证。
陈可冀院士提到的不只是柚子。被忽视的还有葡萄柚、苦橙、石榴、绿茶浓茶以及高脂奶制品。这些食物大多看似无害,甚至“养生”,但与他汀的反应却能暗中“放大火力”。  举个例子,葡萄柚跟柚子“近亲”,抑制作用更猛烈。一杯早晨果汁下肚,他汀就可能多留体内几个小时。有的研究发现,会让血药浓度提高4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原本安全的剂量,转眼变得“超标”。  接着说说苦橙。很多人把它当减肥水果或者泡茶料,却不知道它含有类似麻黄碱的活性成分,会刺激心率、影响血压。如果此时又在服用他汀,二者叠加可能触发肌肉炎症、肝脏负担,久而久之甚至出问题还不知道源头在哪。
还有一个更“隐身”的陷阱——石榴汁。它不像柚子那么醒目,但富含某些多酚类物质,也能抑制肝酶。国外的研究曾指出,石榴汁可能和某些药物相互作用,令肝代谢变慢,从而提高药物积聚风险。而许多爱喝养生果汁的老人,往往无意间每天都在累积这种潜在危险。  绿茶听来很健康,但浓茶里的鞣酸、茶多酚会影响肝酶活性和药物吸收。一些人喝药再喝茶,觉得清清肠胃,其实药物作用被打折,效果反而打了折扣。尤其长时间大量饮用浓茶,药效波动就更明显。  高脂奶制品看似温和,实则另一个“慢雷”。他汀在小肠吸收时容易受脂肪影响,高脂奶或奶油甜点容易让药物吸收过快,短时间血药浓度上冲,也可能刺激肝脏。陈可冀院士提到,年长者代谢本就慢,高脂饮食更容易让负担叠加。
一些人可能想,“那我偶尔喝一点总没事吧?”其实关键不在量,而在身体的承受差异。同样的半杯果汁,对代谢慢的老年人来说就相当于加倍剂量,肝功能轻微受损的人风险更高。医生之所以反复叮嘱“别吃柚子”,只是点到了冰山一角。  吃他汀的人群中最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肌肉疼、乏力。医学上叫“他汀相关肌病”。轻的可能只是酸痛,重的则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甚至肾衰竭。那些与他汀相互作用的食物,会让这类风险上升数倍。
在社区门诊,经常能听到老人抱怨:“小腿像抽筋一样,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问一句才知道,他每天早饭前吃他汀,然后配点水果或者喝酸奶。听起来健康又规律,结果恰好踩在禁区。很多副作用不是药本身的“错”,而是食物把药物推到了“极限线”。  除此之外,还有些生活细节也容易踩雷。有人爱吃保健品,比如辅酶Q10、维生素E或人参软胶囊。这些看似能“护肝提神”的东西,一旦与他汀同时服用,也可能让代谢路线重叠,药物效应被干扰。药和食物的相互作用,有时比药与药之间更难被发现。
陈可冀院士指出,长期服用他汀的人,不仅要关注降脂效果,更要养护肝、合理饮食、避免过量饮酒。酒精本身也会抑制肝酶,与他汀合用就像在加倍考验肝脏。医生常说一小杯红酒有益心脏,但对于吃他汀的人来说,这个“一小杯”可能也过量。  有意思的是,现代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他汀与食物反应强度也不同。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柚子最敏感,而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受到的影响相对小。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搞不清吃的哪种,只记着“他汀”,这就需要医生在处方时解释清楚。
陈院士的提醒并不只是围绕吃什么,而是一种对“慢病共处”的智慧。年过六十、七十,慢性病不可怕,怕的是盲目地“自我加持”。觉得水果多吃没关系、茶多喝有益,那都是健康人逻辑。吃药的身体,已经是“精细仪器”,每一口都需要算计。  有老人问:“我吃他汀好多年,没出事,是不是说明我免疫了?”并不是。药物相互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肝功能轻微下降、白细胞变化、小腿经常发酸,都可能是早期信号。忽视这些细节,也许有一天突然“爆雷”,医生都难精确追溯原因。
很多研究也在提醒:他汀效果虽好,但个体差异大。体重低、代谢慢、喜欢喝果汁和茶的人要格外谨慎。他汀并非毒药,但吃法、时间、搭配的确能决定副作用的几率。最理想的状态是——晚上睡前服药,清水送服,饭前后一小时内尽量不吃水果或奶制品。  陈院士在讲座中说得朴实:“药不是神仙丹,吃药的人得更懂‘食’。”这句话看似简单,却点中了慢病管理的核心。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常见,他汀为无数人延长了寿命,但若忽略这些“微细的饮食雷区”,好药也可能成“累赘”。  还有个冷知识:许多健身达人喜欢喝蛋白粉增加肌肉含量,可如果正服用他汀,蛋白粉中的氨基酸代谢产物也可给肾脏带来附加压力。他汀引发的肌肉酶升高和高蛋白饮食叠加,就像给马拉松选手穿上湿鞋跑步,负荷成倍增加。
饮食上,陈院士建议多选择谷物、蔬菜、豆制品、白肉,避免油炸、腌制。不必完全戒水果,但要挑安全的——苹果、香蕉、梨、草莓都属温和型,不与药物打架。水果虽好,但要“识药性吃”。  很多老人听完这样的解释会感慨:“吃他汀也有这么多学问。”其实不是药变复杂了,而是人活得更细致了。过去人们凭经验,现在需要更科学的习惯。如今信息多得超出想象,越要筛选出真正有根据的那一部分。
他汀类药物的出现,曾让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近30%,是现代药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可药再神奇,也禁不起日常小习惯的反复“消耗”。柚子、葡萄柚、苦橙、石榴、绿茶、高脂奶——这6样看似健康的食物,在他汀面前都要谨慎。真正的健康不是多吃什么,而是知道什么时候不要吃。  照顾自己的身体,其实是一种细节的修养。陈可冀院士九十多岁仍精神矍铄,靠的不是神秘方子,而是尊重医学规律、懂得“顺势而为”。吃药之事,说到底,是对身体的一种敬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5-11-2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篇拜读了。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11-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25-11-2 19:14
美篇拜读了。谢谢介绍。

谢谢大雁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11-3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思哲睿的时候。我们请医科大学专家讲课,他说不要特意去补营养,现在都不缺营养,就是怕营养过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25-11-3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还是不吃药的好,没有那么多的忌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3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