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4

坚定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5-10-4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5-10-4 19:52 编辑

                  坚定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纪念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批示发表七十周年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是毛主席于1955年10月七届六中全会期间,在阅读了许昌地委转呈的,由该委农村工作部主办的《互助合作》刊物,9月4日第15期上发表的一篇《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读后感批注。 该批注肯定了他们在农村合作化进程中,1954年7月安排黄发娃等32名青年下乡创业的事迹。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的号召。“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广大知识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奔向农村,奔向边疆,踏上了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康庄大道。一个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迅速形成,一场震撼二十世纪、长达27年、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十亿人心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今年,是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批示发表七十周年,纪念这个光辉批示,既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具有尖锐的现实意义。
   毛主席关于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思想是明确的、一贯的,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过程。
   1919年发生在中国的“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旗帜,代表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群众举行“五四运动” 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到会并发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在这个讲演中,毛主席发展了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只有这一个辨別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知青上山下乡工作是党中央结合国情探索一条就业门路,发展农业,培养人才的重大决策。从1962年秋到1966年夏,4年共计下去知青129万,它适应了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要求,减少了城镇人口,支援了农业生产和边疆建设。在这些知青中,有许多是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放弃了升学、就业的机会,立志从事农村和边疆建设的青年。从1966年到1978年的十年间,共有1700多万城市知青上山下乡,走向农村,走向农场,走向边疆,走向兵团,成为中国青年运动二十世纪的大事件,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这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在当时国内外的大背景下,承担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国家使命,推动了缩小“三大差别”的历史进程,打破了轻视农村、农业、农民的千年旧俗,广大知青在“三大革命”中茁壮成长,为“反修防修”、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彪炳史册。
在纪念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批示发表七十周年的日子里,纵观历史,以史为鉴,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中国青年运动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曲折、斗争和波澜,甚至流血牺牲。绝大多数知青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挥洒青春热血,大有作为,与广大农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结下了深厚友谊,不断成长成才。但总有少数人不思贡献和进取,却总是耿耿于怀,格格不入,苦不堪言,“青春无悔”与“青春有悔”的争论从来没有中断过;热爱边疆,扎根边疆与心心念念、“曲线返城”的两种争论和景象从来没有停止过。更可悲的是,曾经轰轰烈烈、长达27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以一场以所谓“病退”名义的知青“返城风”席卷全国,嘎然而止,实现了知青运动史上空前绝后的“胜利大逃亡”。一时间,农村、农场、边疆人才危机,青黄不接,经济凋敝,三四年喘不过气来,不亚于一场“浩劫”;返城知青一切归零,待业—下岗—再就业……。“一枪俩眼”,两败俱伤,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知青返城后的“后知青时代”,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围绕着上山下乡运动肯定与否定的斗争更加激烈。以邢燕子、董家耕、侯隽等为代表的广大知青坚守青年运动的方向,开创、丰富了知青文化、知青精神,涌现了徐桔桔、贾爱春、杨晓沪等二次下乡创业的典型,以翁德坤为代表的弘扬知青精神,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先进人物。但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上不时有沉渣泛起,甚至“三反”阴风甚嚣尘上,否定毛泽东思想,抹黑上山下乡运动。“潘明啸们”更是抛出了“失落的一代”等谬论,借尸还魂,为所谓“知青之歌”翻案,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事实反复证明,坚守青年运动的方向,是一场长期复杂尖锐的斗争。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持之以恒,坚守阵地,寸土不让,顽强斗争。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批示七十周年得到的重要启示。
   当今,我们正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其中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其最关键的的条件是农业人才的现代化,下大力气改变农村、农业人才匮乏的落后局面,舍此,绝无它途。现在,一方面每年大学毕业生1700多万,“就业难”已持续多年;一方面乡村振兴急需人才,求贤若渴。如何破解这两难尴尬的困局,谁能像当年毛主席那样向青年发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谁有毛主席挥手我前进那样的动员力、感召力?正所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纪念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的伟大批示发表七十周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尖锐、迫切的现实意义。在现实情况下,如何坚守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如何找到青年人才到农村去,大有作为的有效路径,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时不我待,必须交上这张历史性答卷。
                                         范学新
                                   写于2025年6月2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25-10-5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真好,实事求是,真实感人,当年下乡毁了一代人青春,老高三的只差一个星期就高考了,还有许多人在乡下得了重病,痛苦一生。

但也有有少数人顺利上了工农兵大学,他们是最幸运的。总之,人生是不能预测的,那个时代让我们意外赶上,我们的人生被时代改写,并跌跌撞撞走过,如果没有老邓,我们可能绝大多数人此时还在乡下。

当今的大学生,头脑比较清醒,就业选择比较谨慎,他们是不会学我们那样,认准备一条路,坚定不移。
谢谢老范的文章,


郝志宏(网名书香气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5-10-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25-10-5 05:52
文章写的真好,实事求是,真实感人,当年下乡毁了一代人青春,老高三的只差一个星期就高考了,还有许多人在 ...

谢谢关注佳评!我们无法选择时代,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做出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10-5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知青下乡不是1968年开始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5-10-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5-10-5 17:12
这知青下乡不是1968年开始的吧

谢谢建国的关注!知青下乡肯定不是68年开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14 16: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