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027|回复: 2

唐德华:我在北大荒的第一个冬天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12-1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1-1-9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北大荒的第一个冬天
导语: 北大荒的冬天寒风刺骨,但知青们是好样的,不畏严寒,不惧困难,令人敬佩,值得纪念。 修改
字体调整: 大 | 中 | 小
发表于2020年12月08号 20点 阅读 11105 评论19 点赞34举报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在北大荒的第一个冬天

唐德华





    1968年8月,我下乡来到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的854农场(33团)11连,在那里度过我在北大荒的第一个冬天。

    国庆节一过,天气明显转冷,人们纷纷穿上棉袄棉裤。我们上海知青也都早早穿上国家配发的草绿色棉军装。进入11月后更加苦寒,室外干活冻手冻脚,回屋休息也不暖和。当时没有煤,只能烧豆秸和木柴取暖。当时,知青住新盖的宿舍,睡的是木板床而非火炕。取暖设施是火墙和地笼子,它们连着炉子的烟道,燃烧产生的烟气从中通过后一起从烟囱排出。据说地笼子还是新事物,让烟火通过地下的烟道走,类似现在的地暖。我们几个知青都没有生活经验,烧豆秸和木柴开始时火很旺,因为没有及时添柴,火很快就会灭。往往上半夜入睡,下半夜就冻醒了。但谁也不愿意从暖和的被窝里爬起来再去生火,只是把大衣、棉袄、棉裤都盖在身上,再戴上帽子,熬到天亮起床。后来团部下拨了取暖煤指标,连队也专门安排夜间值班人员给知青宿舍烧火,才彻底解决我们的取暖问题。

    记得非常清楚,那年11月3号,刮起大烟炮(大风、降温并伴有降雪的天气,在气象上又称“吹雪”或“雪暴”)。天阴沉沉的,北风一边肆无忌惮地呼啸着,一边夹着雪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几米开外就看不清任何东西。连里的老职工说,大烟炮一刮就是三天三夜,过后必然放晴,但气温会更低。果然,三天后气温骤降到零下20多度。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从未经历如此酷寒。尽管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棉帽棉衣棉裤棉鞋棉手套一应俱全,但一出门依然感觉寒风刺骨,风刮在脸上刀割一样痛,脸就冻得通红。

    北大荒的冬天,老乡们躲在暖和的屋子里一般不出门干活,大家闲坐在炕头上,男的抽烟喝酒,女的嗑“毛嗑”(即葵花籽)聊天,叫做“猫冬”。我们兵团战士冬天却不得闲,要坚持参加“排水”、伐木、积肥等户外劳动。彼时,我已是一名拖拉机手,除了做好机车保养外,有时也去“排水”或伐木。

    “排水”就是到大田里挖排水沟。冬天表土层冻得像石头,根本挖不动,须用炸药崩开。我第一次跟随老职工去“排水”时感觉很新鲜。先在冻土上打炮眼,然后装上炸药,用棍子压紧,再按上雷管和导火索。一切准备妥当后,无关人员全部撤离现场到安全地界,只留下少数点火人员。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几名战士同时点火,“吱吱吱”导火索冒着青烟,火星四射。约一分钟后,随着“砰、砰、砰……”声声巨响,表层的冻土被炸开,抛向半空。过程中有专人负责数爆炸声响,如爆炸声少于总炮眼数便麻烦了,说明有没炸的“哑炮”。排哑炮是一项危险工作,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职工负责。爆破成功后,听到指挥员高喊“好了!出来干活了”,我们才回来继续劳作。冻土除去后,下面是软土,铁锹就能挖动。每次收工时,老职工会在明天要挖的土壤表层撒上一层碎土,这样第二天上班时土就不会冻住或冻得不深,铁锹仍能挖动。“排水”是重体力活,我们这些小青年有的是力气,干了不大一会儿就浑身冒汗,有的知青干脆把棉袄脱了。大量汗水变成热气往外冒,很快毛衣上就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中午时分,炊事班送饭来,我们在背风的地方就餐。野外作业,为了方便,一般吃包子居多。我们的饭量都很大,一个人要吃五六个包子。偶然遇上吃肉包子,那就更多了,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个。

    11月下旬,我们机务排又去山上参加伐木,主要负责把伐下的原木拉到堆场上归楞(将分选后的木材按树种、材长、径级幅度和一定方式堆积起来)。森林里积雪几乎没到膝盖,早已没了路,我只能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机车沿着车辙前行。驾驶室没有暖气,还四处漏风,温度和零下20多度的野外差不多,尽管我手脚不停地操控机车,但开了一会儿手脚就冻麻了。

    来到堆场,这是一片大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平地。不少人正围看一棵直径约一米的枯树,我也上前一探究竟。一只幼小的棕熊从树洞里爬出来,原来伐木的嘈杂声、人们的暄闹声惊动了这正在冬眠的小家伙。棕熊是保护动物,人们呼叫着,催促它快快离去。小家伙爬出树洞后迅速向森林深处奔去,很快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

    伐木也是重体力活,还有危险性。劳动工具是两个人来回拉的“快马子锯”。伐木时要贴着地面锯,锯到树径约四分之三时换另一个方向,锯剩下的一侧。两头的锯茬快合拢时要注意树倒下的方向。如倒向山下,要高喊“顺山倒!”如倒向山上,则喊“上山倒!”以提醒周围伐木人员注意安全。森林里树的密度很大,树倒下时会碰擦到周围树的树冠而形成“回头棒”,容易伤人。我和师傅的任务是把原木运到堆场。我用钢丝绳把四五根原木捆好,挂在机车拉钩上。森林里没有路,积雪又很厚。越往森林深处,连个车辙也没有,只能凭感觉前行。为保证机车安全,我自告奋勇跟师傅说,“我在前面探路,你在后面开车。”师傅同意了,我跳下机车,不顾雪没膝盖,艰难地蹚雪,为机车开道。机务排另一辆机车,因看不清路撞在树墩上,油底壳撞裂了,只能返回团部修理厂修理,影响了工作。

    北大荒大雪后,挂在树枝上的雪融化后结成冰,形成美丽的“树挂”,像童话里的冰雪世界。东北人家的大门都是往外开。一天早晨起床后,发现大雪封门,只能从窗户爬出去,把门口的雪铲掉。堆雪人是我们的娱乐节目。北大荒的雪不同于南方,比较干燥,不容易堆积起来。大伙七手八脚艰难地堆起雪人,套上水桶当帽子,再画上眼睛、鼻子、耳朵和嘴,手里插一把扫帚,一个活生生的雪人就完工了。

    不久,团里传来消息,经上级批准,兵团决定组建6师。我们4师负责组建一个团,要从各团抽调人员。知青们个个热血沸腾,纷纷写决心书,要求去6师开荒建农场,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自己。我也和大家一样,郑重地把决心书递交给指导员。后来,我们连有十来个人被批准去6师,其中有七八个是知青,我同校的范久戈是其中一位。

    这年冬天,来了当年最后一批城市知青,来自本省鸡西市。欢迎大会上,我们京津沪和哈尔滨知青表演了几个小节目以示欢迎。鸡西知青后登台,其中小贾的笛子独奏最为精彩,那首“骏马奔驰保边疆”至今印象深刻。那明快的节奏、起伏的音响、恢宏的气势,把解放军战士骑马挎枪巡逻在祖国边防线上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赢得热烈掌声。

    我们上海知青8月16日来到11连时,已有9名北京知青6月份先于我们来到连队。10月初,天津知青来了。月末,哈尔滨知青也来了。11月初,又来了鸡西知青。连队一年里增加了好几十名知青。

    这个冬天是我下乡到北大荒的第一个冬天。虽然寒冷,但知青们的到来给连队带来生机和活力。在这个大家庭中,知青们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大家和谐相处,相互帮助,彼此间心意相通战胜远离家乡的寂寞和孤独,心里暖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1-1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1-1-9 15:35
我在北大荒的第一个冬天
导语: 北大荒的冬天寒风刺骨,但知青们是好样的,不畏严寒,不惧困难,令人敬佩 ...

谢谢建国的复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4 1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