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956|回复: 11

北洋水师鼎盛时期,真的能在亚洲排第一吗?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3-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洋海军所谓的亚洲第一,不过是外国压制根据总吨位的排行,其实不能说明问题。
就海军官兵军事素质来说,可以用优秀作为评语。因为北洋海军军官团经过了专业的海军技术培训,通过考核才可以上舰工作。而北洋海军水兵得招募也可以用严格来形容,水兵必须是白身,没有不良嗜好,粗通文墨(最起码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还必须要有保人作保才可以成为练勇。
成为练勇之后要现在陆地上接受军事训练,通过考核才能上训练舰,这个环节就要淘汰不少人下去。而上训练舰训练的练勇也不能说就万无一失了,练勇要在训练舰上学习船艺以及英语,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成为水兵。这其中又要刷掉一批人,可以说成为北洋海军的水兵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北洋海军练勇,拍摄于训练舰威远。
当然,被刷掉的人未必就从海军扫地出门,会有一批军事素质比较过硬的练勇成为陆战队队员。
陆战队队员穿着红色的军服,在甲午战争时期发起了决死反击,一度攻入日军指挥部。除少数人泅水逃回刘公岛之外,大部分壮烈殉国,少数伤者不愿被俘苟生,毅然拔出刺刀切腹自尽。日军称赞这些军人为开战以来最嚣张的中国军人。
而且,大东沟海战的时候北洋海军官兵面对优势敌军,死扛了五个小时没有崩溃,粉碎了日军攻击正在鸭绿江口登陆的陆军这一企图。而且北洋海军大口径主炮命中率在5%,这个命中率除了北洋海军之外只有英国海军能打出来。而北洋海军舰炮命中率根据马吉芬的描述,为15%,远高于日本海军。
而且,北洋海军官兵战斗意志也非常高,尤其是军官团,可以用此战必死的心态来形容。经远舰二副陈京滢在战前给老父写信,信中跟老父做了诀别,并叮嘱老父勿以儿为念,最后陈京滢在海战中壮烈殉国。平远舰顶着密集的炮火向敌军旗舰松岛发起了冲锋,单挑松岛,先后打废了松岛的鱼雷室以及主炮,并用小口径速射炮扫射松岛。
这是日本人画的致远冲锋的画面,从画中可以看出致远舰是要去拼命了,而且致远舰当时应该还用了强压通风提高航速。
所以,北洋海军军事素质和战斗意志都可以用旺盛来形容,那么北洋海军最后为何会失败?这跟人没有关系,但是同时也是人的问题。看似矛盾,但是很好理解。
第一、北洋海军装备严重落后。19世纪后半段时海军发展快速的时期,一艘军舰在船台上可能还是先进的,等到下了船台就可能落后了。北洋海军的致远级两艘巡洋舰就是这么尴尬的境地。
而北洋海军所谓的亚洲第一仅仅是在1888年成军的时候,而且还仅仅是吨位,并不是质量,尤其是在进入19世纪90年代之后,北洋海军这个亚洲第一就迅速被日本超越。而且北洋海军受Lisa海战的影响,战舰设计采取舰艏对敌的思路。因此北洋海军战舰普遍在船艏布置大口径主炮,战舰缺乏炮位,航速较慢。
但是在19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口径速射炮的出现海战思路重回纵队,海战追求以两舷密集火力输出来打垮敌军。因此海军强国纷纷在战舰两舷布置大量的中口径速射炮,提高火力密度。
日本海军走的就是这个路子,主力战舰都是两舷密布速射炮,再搭配日军大量装备的苦味酸开花弹,可谓是火刺猬,战时给北洋海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另外日本战前就从英国订购了两艘富士级前无畏战列舰,北洋海军早就被超越了。
第二、人祸。人祸和海军官兵没什么关系,这是清政府高层缺乏战略眼光以及政治斗争的问题。清政府在中法战争船政水师灭亡之后,通过第二次海防大筹议之后达成了大建水师的共识。除了之前从英德订购的超勇级、定远级和济远五艘战舰之外,还分别从英德两国订购了致远级、经远级四舰以及多艘鱼雷艇。所以在1888年致远级等舰艇到位之后,北洋海军正式宣布成军。
但是当时的政治高层缺乏战略眼光,仅仅是停留在有就可以的程度上。因为当时的北洋海军仿照英国海军,除了条令制度之外,舰艇构成上也模仿英国海军,铁甲舰、装甲巡洋舰、穹甲巡洋舰、蚊炮船、鱼雷艇都有了,所以当时除了海军官兵之外,当时人的思维都停留在有就可以这一层次。
当时人普遍都认为,花了这么多钱,买了这么多军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丝毫没有意识到海军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军种,是一个吞金兽。所以,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提出的《停购船械案》立即获得通过。
翁同龢虽然是清流领袖,但是他没有任何私德可言,他和李鸿章有点恩怨,所以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打击李鸿章的机会,而北洋海军就成了绝佳的攻击目标。而且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最危险的时候,他带领的清流不是想办法救援岌岌可危的刘公岛,而是落井下石,编造了大量污蔑、抹黑北洋海军的恶毒的谎言,而且竭力奋战的海军官兵在战后也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所以,拜翁同龢《停购船械案》所赐,北洋海军无法从国外购买军舰,对于严重依赖外购的北洋海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中国海军完美的错过了19世纪90年代海军发展的快车道。而且,海军连维护保养战舰的工作都无法展开,舰上水密门破损都无法更换,很多战舰的锅炉甚至都快到了报废的地步。而且,致远舰就是因为水密门橡胶圈破损,使得海水涌入锅炉导致锅炉爆炸,致远舰含恨沉没。
这也是为什么北洋海军装备上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原因,因为说到底,北洋海军亡于人祸。(摘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3-9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北洋水师是亚洲第一舰队,输掉海战是很可惜的。殊不知,甲午开战之前,这个亚洲第一已经被日本海军给夺去了。在1888年,北洋水师宣布成军时,确实蔚为壮观。但日本扩充海军的步伐更加强劲,没几年便实现了反超。
一开始,中日两国在购舰方面还有点军备竞赛的味道。北洋买“超勇”,日本买“浪速”,北洋再买“致远”,你追我赶,直到1888年,北洋停增新舰。日本海军却没有闲下来,扩充势头反而越来越猛烈。
受到长崎事件的刺激,日本举国上下捐款造舰。国会否定庞大的造舰计划后,天皇带头拿出30万日元,引发全民捐款热潮,并使国会重新修改了造舰计划。
1891年后,日本新服役的军舰有9艘。到开战前,日军总共拥有可以出海的主力舰达31艘,其中铁甲舰3艘,巡洋舰11艘,炮舰17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吉野”号,中国人民再熟悉不过。
跟北洋水师的军舰相比,吉野舰最大的优势在于火力猛,速度快。其主炮为152毫米舰炮,比致远舰的210毫米主炮要小,但射速快,达到每分钟7发,远超致远舰主炮的每分钟1发。
吉野的航速最高为23节,致远舰只有18节。致远舰追都追不上,想撞沉吉野是有很大难度的。吉野的排水量达到4000多吨,装甲厚实,还有先进的观瞄装置,实际战力远超2300吨的致远舰。
北洋水师唯一占优势的是定远、镇远两舰,排水量超7000吨,主炮口径305毫米,装甲极厚,日军的炮弹无法击穿。这两舰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战舰,也是无畏舰出现之前,最具威力的海上巨无霸。日本全国上下都以打败双远为目标,可见两舰对日本的威慑力有多强。
总体上来看,北洋舰队凭借镇、定远两舰,在火炮威力和射程上占有一些优势,在射速、机动方面则全面落后。日本还研制成功下濑火药,增强了爆破弹的威力,在炮战中获得相当的优势。
甲午开战是1894年,距离北洋水师成军仅有六年,为什么北洋水师这么快便落后了?根子在19世纪后半叶的科技大爆发上。短短五十年,军事科技一日千里,再新颖的军舰基本上一下水就落后,更先进的军舰已经准备开建。北洋水师正好赶上这个科技大跃进的时代。
而满清朝廷满足于北洋水师亚洲第一的盛荣,不肯再拨款添置新舰新炮,反而要挪用海军经费,给太后修园子。就在兔子打盹的这几年,乌龟不但追上来了,而且跑得还比兔子都快。
1894年,满清拥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水师,总吨位85000吨,舰艇82艘。日本海军总吨位59106吨,舰艇28艘。纸面上清军占优,但实际参战的只有北洋和三艘广东水师军舰,总吨位44000吨,舰艇25艘,反而处于劣势。
这样的海军实力对比,满清朝廷不清楚,李鸿章和北洋水师是清楚的。丁汝昌、刘步蟾等人多次上书李鸿章,要求添购新式装备。李鸿章向朝廷请购的奏折上,光绪留下的批注是“该衙门知道”。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地盘,李鸿章又听太后的,光绪和翁同龢岂肯再加强李鸿章的实力?于是便有了六年未添一舰一炮。每年拨给北洋水师的军费仅够维持而已。
即使这样,光绪和海军衙门还不肯饶过海军,挪用上千万两白银的军费给三海工程和修颐和园。海军是一只吞金兽,不光购买军舰需要大笔款项,平时的训练和维持都要花钱。
面对日本海军,北洋水师还能拿得出手的只剩下了训练水平。但是操舰、开炮、战术等等训练都要烧掉白花花的银子。对于不懂海军的满清贵族来说,玩海军实在是太费钱,够用就行了呗。
朝鲜局势紧张,战争乌云密布,李鸿章向朝廷提交了一份奏折,明确说明只有八艘战舰可用,且完备水平不足。但此时箭在弦上,不可能退缩了。
李鸿章给北洋水师的任务其实也不过分,只要保护好赴朝陆军的补给线,保护内海就足够了。他认为打败日本海军,夺取制海权可能做不到,但实现这两个目标,应该是可以完成的。海上决战从来不是李鸿章的目标。
【参考资料:《清史稿》、《沉没的甲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3-9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中国的近代化遭受重大挫折,很多人认为:甲午之败,非战之罪。也就是说:不是清军技不如人,而是“定远”“镇远”两艘铁甲战列舰实力不如日本。事实上,“定远”“镇远”两舰战斗力弱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煤炭太差。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颜面尽失,雪上加霜的是还要找人去签《马关条约》,清廷皇室宗亲不愿背锅,只能让李鸿章这个“外人”去丢人现眼。李鸿章无可奈何,只能代表清廷签了字,从此之后,他就成了“丧权辱国”的象征,曾经有同情他的学者指出,李鸿章其实很为难,他忍辱负重,没有卖国。事实上真的如此吗?甲午战败跟他没有关系吗?

  

  “镇远”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清帝国刮起了一股“自信”的歪风,上至阁僚,下至百姓,都以为北洋水师实力冠绝东亚,胖揍日本舰队易如反掌。打不过英国人,还打不过日本人吗?

  朝廷内自视甚高的“清流派”与光绪的老师翁同龢结成同盟,力请光绪皇帝主战。朝廷的风向很容易影响民间,所谓上行下效,于是民间也出现了“一旦打赢日本,东亚即为大清天下”的诡异气氛。

  然而,最知道打不得的,就是李鸿章。

  

  “镇远”

  李鸿章一手缔造了北洋水师,他明白这支舰队外强中干的实力。

  首先,北洋水师的战舰虽然购自德国,但在军港中缺乏维护,状况不佳;

  其次,北洋水师的官兵虽然爱国,但训练水平有限,战术技巧不熟练;

  最后,北洋水师的战舰开不快,因为煤炭质量差,无法适应激烈战况。

  可以说,北洋水师的每一处软肋,李鸿章都心知肚明,而且基本上都是他造成的。

  就说煤炭的问题,“定远”“镇远”两舰是风帆铁甲舰,虽然可以靠风帆航行,但要高速行驶,必须烧煤。烧煤的锅炉是每一艘军舰的心脏,然而,“定远”“镇远”两舰却有严重的“心脏病”,锅炉工况十分恶劣,大量煤渣沉积,削弱了它们战时航行的推进能力。

  那这些劣质煤哪来的呢?开平矿务局。

  

  开滦煤矿

  当年清廷在唐山成立了开平矿务局,用以开采煤矿。为了运输煤炭,还修建了由天津到开滦的铁路。最开始,清廷宗室认为铁路影响了清东陵的安宁,要求拆除,后来在李鸿章的调停下,保住了铁路。借着这个机会,李鸿章与清廷皇亲国戚结成同盟,打起了煤矿的主意,经过一系列运作,开平矿务局的经营权交给了李鸿章的心腹张燕谋。

  

  这个张燕谋,是个高俅一样的人,他本是醇亲王的侍从,后来搭上了李鸿章,从而平步青云,历任直隶矿务督办、工部侍郎,直至开平矿务局总办。

  张燕谋的职位,明眼人一看就是为李鸿章和清廷贵胄服务,但他又十分胆大,想自己捞一部分。于是,开滦煤矿采出的优质煤,大部分被他克扣下来,倒手卖给了外国,而向北洋水师供应的煤炭,全是质量低劣的次品。

  这些煤加入战舰锅炉,日积月累,给“定远”“镇远”二舰的锅炉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到甲午战争爆发时,需要它们满负荷运转的时候,锅炉里全是煤渣,热效率极低,速度远远赶不上日本战舰,纵使北洋水师官兵有心报国,却是无力回天。

  

  北洋水师的战败,有一个被忽视的原因就是煤炭不行,当然,并不是中国产的煤炭不行,而是清廷已无药可救,李鸿章任人唯亲。整个清帝国出现了系统性问题,能打赢甲午战争只能是痴人说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3-9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中国近代史,无疑是一段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满清政府鼠目寸光,闭关锁国,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带到了冰点,也为当时的百姓以及后世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与痛苦。然而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曾给落后清王朝带来一丝曙光,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支海军舰队“北洋海师”拥有着亚洲第一巨舰:定远舰、镇远舰。不过清王朝的腐败与慈禧太后的专政,最终把我泱泱大国败给了依附中华几千年的海岛小国日本,巨额赔款让其跻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拍摄于山东威海。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12月17日),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支海军舰队“北洋海师”在山东威海刘公岛正式建立。清朝政府专程从德国坦特伯雷度定购了两艘7000吨级的一等铁甲舰:定远舰和镇远舰,定远舰花了140万两白银,镇远舰花了142万两白银。

两舰于1884年完工,1885年10月加入北洋水师,定远舰成了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舰、镇远舰分别装备的主炮是德国克虏伯305mm后膛炮,共4门,每门炮重达31.5吨。副炮为德国克虏伯150mm后膛炮2门,艏、艉各一门,每门重达4.75吨;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机关炮8门;57mm、47mm速射炮各2门,共计22门炮。两艘战舰在当时有着“ 亚洲第一巨舰”美称,被称为永不沉没的定远舰、镇远舰。

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仿佛认识到了船坚炮利威力,开始加强海防抵御侵略,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组建了四支海军。北洋水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支,拥有着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只30艘、官兵4000多人,实力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此时日本的海军实力远不及清政府,不过他们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面对强大的中国海军并没有害怕退缩,而是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为战胜清政府做准备。然而拥有着亚洲第一舰队的清政府以为高枕无忧,又过上了逍遥奢靡的生活。慈禧太后为了建造颐和园,甚至克扣海军军费,导致北洋水师装备无法更新,弹药严重不足,成了名副其实的纸老虎,为日后甲午海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1897年9月17日,日本聚集全部12艘精锐军舰在黄海北部海域挑起—场海战,北洋水师由定远舰带领十多艘战舰,在水师提督丁汝昌指挥下仓促应战。由定远舰首先向日本军舰开炮,刹那间,双方各舰大炮齐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著名的甲午海战开打。

由于北洋水师的军舰十几年未更新,实力已不复当年,再加上弹药的严重不足,虽海军战士英勇奋战,无奈实力不济败下阵来。定远舰中弹159发,舰上官兵死17人伤38人,镇远中弹多达220发,舰上13人死28人受伤。1895年2月4日,日本偷袭威海卫北洋水师基地,定远舰被鱼雷击中,为防战舰落入敌手,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舰。永不沉没的定远舰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刘步蟾自杀身亡。北洋水师其余战舰,包括镇远舰在内,成为日军战利品。

据史学家考证,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头号功臣战舰“吉野号”原为清政府在英国定制的战舰,后因慈禧太后举办六十大寿,海军衙门把买战舰的钱给了慈禧。而日本却全国动员捐款买下了“吉野号”,据说日本天皇为了买此舰每天只吃一餐饭,如此雄心壮志战胜腐败的清政府是注定的结果。

清朝政府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割让了台湾岛等大片土地,还赔偿给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不聊生,而日本则国力迅速强盛,一举成为亚洲霸主。更为气人的是定远舰的舵轮,被日本人改造为咖啡桌,现存于长崎哥拉巴公园。其它舰钟、舰桅杆、舱室门、木桨等被作为战利品存放于日本各大博物馆。

为纪念甲午战争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北洋水师,威海市港务局投资建造“定远舰”的1:1复制品,于2004年9月下水,2005年4月驶入威海港,停泊于德胜码头供游人参观,门票75元,永不沉没的“定远舰”又回来了。2019年9月经专家论证,已确认“定远舰”沉没位置,并打捞出一批沉舰文物。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0-3-9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翁同龢虽然是清流领袖,但是他没有任何私德可言,他和李鸿章有点恩怨,所以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打击李鸿章的机会,而北洋海军就成了绝佳的攻击目标。而且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最危险的时候,他带领的清流不是想办法救援岌岌可危的刘公岛,而是落井下石,编造了大量污蔑、抹黑北洋海军的恶毒的谎言,而且竭力奋战的海军官兵在战后也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这是主要问题,就是窝里斗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0-3-9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就是想消灭李鸿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3-9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0-3-9 15:57
翁同龢虽然是清流领袖,但是他没有任何私德可言,他和李鸿章有点恩怨,所以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打击李鸿章的机 ...

当时正义者是无奈!买来军舰了,煤不好,弹药少.挪用军费等,军舰数量又少,打败仗是必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3-9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0-3-9 15:58
当时就是想消灭李鸿章

李鸿章很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0-3-9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3-1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20-3-9 22:54
拜读。谢谢介绍。

谢谢大雁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9 0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