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维敏 于 2012-9-21 06:51 编辑
【走进西双版纳】4——橄榄坝上傣家行续篇
(一)傣家的小和尚 在傣家村寨,我还看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就是随处可见清一色身着土黄和服的小和尚。 听导游依溜给我们介绍,傣族是一个极为崇尚宗教的民族,傣族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傣家的习俗和规矩,傣家文化传男不传女。因此,傣家的男孩儿长到七、八岁左右时,必须由父母送到当地的寺院庙庵里去学习傣文、经文和文化,一直到十六岁才可以有资格还俗归家。之后,便可以随自己的喜好或找工作或种田或进校学习或娶妻生子都不受任何限制。而傣家的女孩子是决然没有这种特殊待遇的。传统习俗不允许她们走进学校学习知识、学习文化乃至傣文和经文。似乎她们就是为了劳动、为了延续人类才来到这个世界。 听罢依溜的介绍,我心中好大的不解,为傣家的女孩儿,也为这落后的习俗!试问,社会文明已发展到当今的历史时代,而这种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依旧是这样的根深蒂固,依旧是这样的坚不可摧!我心里愤愤地,恨不能马上将这种陈规陋习彻底摧毁,让所有的傣家女孩子和所有的傣家男孩子一样,走出腐朽,走出樊笼,走出家庭,走出山寨,去读书,去学习,去工作…… (二)关于依溜的故事 汽车在热带雨林的盘山公路上疾驰,将疲惫的游人颠簸的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导游依溜也因连日的操劳而略显疲倦。看到她的样子迷蒙中的我不禁有些心疼,便轻轻地拉过她坐在我旁边空着的座位上小声地与她交谈起来。听着依溜慢声细语的故事,竟使得倦怠的我睡意全无…… 依溜——这个特殊的傣家女孩儿,本应与所有的傣家女儿一样过着山寨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但命运和机遇却有幸偏袒和光顾于她。 十七八年前,中央美院的三个学生从北京来到西双版纳的大山深处写生就住在依溜家。当时的依溜只有七岁。几个学生白天出去写生,晚上回来就教依溜和她的弟弟们读书认字学文化,并给依溜的父母讲解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给他们全家讲大山外面改革开放的精彩故事,启发依溜的父母摆脱陈腐观念打破传统习俗,放飞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没有文化窝窝囊囊地呆在寨子里贻误一生。在三个学生的百般游说下,依溜父母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地变化,顶着世俗的压力将她和弟弟一起送进了学校。 由于依溜学习的努力和刻苦,顺利地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以及中专的学业,由此开始了她热爱的专业导游生涯。而依溜的弟弟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昆明的一所理工大学,依溜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弟弟读书的一切费用,相信不久的将来依溜的弟弟也一定会成为版纳不可多得的人才…… 依溜奇迹般的故事使她有了金子般的年华。她是一只真正飞出傣家山寨的凤凰。 依溜还悄悄的告诉我,她不仅仅要飞出版纳,还要飞出云南,将来要飞到梦幻般的北京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傣家女孩,我油然对她平添了一份敬意。心中默默的祝福她,依溜——好运! (待续——活波俏丽的爱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