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814|回复: 7

大鹏影视专稿496迎第31届哈夏知青文艺演出专场特别报道之八哈夏回眸(六)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7-18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鹏影视专稿496迎第31届哈夏知青文艺演出专场特别报道之八

哈夏回眸(六)
                  
                                      第29届哈尔滨之夏
    第二届“知青文艺演出专场”


        按惯例,每两年一届的哈尔滨之夏都在八月举行。2008年8月,北京举行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因此,2008年第2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盒提前到6月举行。
         2008年又是1968年全国大批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所以,第29届哈尔滨之夏命名为“京津沪浙黑知青《青春岁月》文艺演出专场”。
         为迎接第29届哈尔滨之夏知青专场演出,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早早开始各项准备。
         首先,在6月18日,纪念毛主席批准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批示发表40周年的日子,举办了大型“青春岁月”知青摄影展览,吸引大批观众参观,一些外国友人也参观展览并留言。其次,在道外广场举办了千名老知青庆奥运、迎哈夏的健身活动。第三,召开哈夏的预备会议,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第29届知青专场演出安排了三场。第一场:6月24日,开幕式,京津沪浙黑知青联合演出《青春岁月》共26个节目。第二场:6月25日下午,哈尔滨知青演出大型歌舞《共和国之恋》。第三场:6月25日晚,在松花江畔广场,京津沪浙黑知青联合再次演出《青春岁月》。
          演出期间,6月24日晚,哈报集团举行盛大晚宴招待各地知青。6月25日上午,外地来哈知青和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的知青到道外区天恒山为“知青文化公园”举行奠基典礼仪式。
          本人以“大鹏影视工作室”的名义对29届哈尔滨之夏知青专场演出和活动全程跟踪录像,最后共制作了8张光碟,总长度近8个小时。

                                 2012年7月18日大鹏摄影报道

请点击观看电视纪录片2008年哈夏知青专场演出
京津沪浙黑知青联合演出《青春岁月》第四集







北京知青负责人石肖岩带来大型纪念画册《知青岁月》(三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伟民 发表于 2012-7-1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伟民 于 2012-7-18 10:34 编辑

北大荒知青的忘年交---农中南老师

农中南02.jpg

       在29届哈夏知青专场上有一位老者出现在整个知青的活动中,当时我很纳闷,这位老者是知青的父辈?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1938年参加革命,原黑龙江农垦总局文工团导演农中南同志。他在当时工人文化宫的专场演出中,朗诵了一首诗---我们曾经年轻。
       农老于2012年7月12日在上海去世,享年九十五岁。并按照农老的遗愿,将遗体捐赠,丧事从简。
       1959年9月17日,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来上海,要一批搞文艺方面的人才。因没 人去。又说了"犯过错误的人我也要"。就这样市文化局、教育局将农中南这批人以"敌我矛盾、人民内部处理"的方式,"工作调动"到北大荒,给了他们每人一 张火车票。当时"人艺"中有农中南、澎泊两人,其他上海交响乐团、民族乐团、音乐学院等人都是大家上了火车后相互认识的。而在此时农中南的爱人已于 1958年1月被调到初建的上海安徽白茅岭劳改农场工作,家中只留下读五年级的大儿和读二年级的小儿,由母亲和岳母照顾。
  1959年9月农中南他们来到黑龙江虎林"牡丹江农垦局文工团"。起先,虎林农 垦局的领导们还很器重农中南他们这批搞文艺专业的人,把他们当作有用的人使用,让他们帮助文工团排练歌剧、话剧、舞蹈,帮助化妆、出主意等。但好景不 长,1960年反右倾,领导被认为"重用右派"只好把他们贬送到局园艺队(生产连队),先分散劳动,后又被集中起来上山伐木、种地等。
  1962年11月至1968年农中南又被上调到东北农垦总局话剧团(合江、牡丹 江农垦局合并)。在话剧团里,农中南没被很好地重用搞文艺工作,上下几次反复,一遇政治上的风吹草动就得改行,烧火墙、烧锅炉、烧茶炉。文革期间因两派打 派仗,互贴大字报浆糊用得多,农中南不得不不分昼夜地给他们烧水调浆糊。在这期间农中南很少上戏,只是在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扮演过周老伯及其它几个 小节目。
  1968年砸烂文艺黑线波及到东北,话剧团被迫解散。1969年夏,农中南带" 帽"第二次被下放到兵团四师39团四连,连队开了个批斗会来"欢迎"他,叫大家监督他劳动。直到1971年林彪9.13事件突发后,有人在查抄黑材料时才 在农场保卫科的一个抽屉旮旯里找到了他的档案。后经四连党支部请示上级后,才给农中南摘"帽"。在四连劳动中,已50多岁的农中南掏过厕所、做过豆腐、管 过饲料,农忙时还送水到田间。
  1976年话剧团恢复后,组建了北大荒文工团。当时的文工团长张荣同志,调农中南到文工团来当导演兼演员,直到1983年8月农中南离休,后因文工团工作需要又留任他干了三年。这期间,农中南扮演过《港商》中的港商、《少帅蒙难》中 的蒋介石。1986年8月,已69岁的农中南在垦区演出了《少帅蒙难》的最后一场戏后才回到了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伟民 发表于 2012-7-1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老生前朗诵的---我们曾经年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7-18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伟民的详细报道。此老者我在哈夏开幕式上见过他,听他朗诵诗歌。但不知道他的经历。原来他的经历如此坎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伟民 发表于 2012-7-1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7-18 10:34
谢谢伟民的详细报道。此老者我在哈夏开幕式上见过他,听他朗诵诗歌。但不知道他的经历。原来他的经历如此坎 ...

农老当时是以上海知青艺术团成员参加哈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云 发表于 2012-7-19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云 于 2012-7-19 05:45 编辑

        记录每一个瞬间,留住永久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2-7-19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农中南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农中南同志的一生是身受其辱而不悔、不忘革命永奉献、甘为人民“阶下囚”,不负赤字建国情的“永远年轻”革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7-20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伟民的报道中知道,农中南老先生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北大荒经历,也知道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服务于北大荒的文艺工作。这是大部分老一辈中国文人的人生写照,对他的奉献表示由衷的钦佩,对他的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7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