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645|回复: 5

凡人逸事(20)——十七连的峥嵘岁月(五)、站 岗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8-6-1 09:01 编辑

              站

   站岗,是兵团时期连队按照部队建制管理的一项例行任务。特别是当时在中苏边境紧张的“反修前线”、担负战备任务的“值班连队”更是军令如山、全副武装、昼夜站岗。
   兵团战士是一群刚刚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年龄大的二十几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虽然朝气蓬勃,满怀理想,但是毕竟年龄小、阅历浅,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戏称“七零八三部队装甲兵”——七零八散部队庄稼兵。我们17连地处小兴安岭北麓,毗邻地方乌云煤矿,离中苏边境只有十几公里。连队夜间站岗,一般是按班排顺序轮换,一小时一班,女战士不上岗,上岗的战士配备7.62半自动步枪。站岗,特别是夜间站岗,连队地处偏远、深山老林、杳无人烟,确实太过难为这些年轻战士了。刚开始站岗的时候,还真闹出不少笑话来。
   1969年,连队刚进入乌云煤矿时,夜间时常有“苏修”的信号弹腾空而起,给原本平静的煤矿平添了几分紧张气氛。刚开始时,站岗的战士发现信号弹,连队马上紧急集合应对敌情。但几次行动,地毯式搜索,都未发现蛛丝马迹,无功而返。后来才知道,这是“苏修”投下的定时信号弹,是用来制造紧张气氛、扰乱人心的手段。此后,战士站岗发现信号弹,只做记录,不再采取其它行动了。
   连队后山跟有两个大油罐,由于昼夜温差大,热胀冷缩,夜间经常会突然发出“嘭嘭”的响声。深更半夜,新上岗的战士听到这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声响,往往非常紧张,误以为是枪声、爆炸声,发现了敌情。于是,神色慌张地向连首长报告,弄得虚惊一场。
   那时,苏联的飞机夜间经常入侵我国领空,在边境地区侦查一圈,就很快飞走了,这种情况发现过多次。正因为如此,站岗战士的警惕眼睛常常侦查浩瀚的夜空,发生误判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站岗时,眼睛盯着繁星闪烁的夜空,时间长了,视觉疲劳,眼花缭乱,就会发现有的星星在天空乱窜,误以为又是“老毛子”的飞机入侵,实际是眼皮在跳,错觉自扰。
   有一次,晚上九点钟,上海知青杨文龙上岗。他在连队周围巡逻一周后,突然发现东南方向云层中慢慢升起一个发光的圆球,像太阳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亮。他感到很好奇、很疑惑,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因为他在大上海从来没见过这玩意。他在心里直嘀咕:半夜三更怎么会出太阳呢?!他又生怕知情不报,误了大事。于是,匆匆跑到连部,叫醒了正在熟睡的值班连长,气喘吁吁地说;“报告连长,东边发现个小太阳!”连长说:“哪来的什么小太阳,领我看看去!”来到当院,杨文龙指着夜空,满脸稚气、十分认真地说:“连长,就是那个小太阳!”连长这才恍然大悟,笑着对杨文龙说:“那不是什么‘小太阳’,是月亮!”杨文龙摸着脑袋,将信将疑、自言自语道:“月亮?是月亮啊!”杨文龙发现“小太阳”的趣闻很快不胫而走,杨文龙也因此得到一个“小太阳”的绰号。
   站岗,曾带给我们许多艰苦磨练和趣闻笑谈,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成长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8-6-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你回忆下乡时的故事,感触颇深。有些事情我们都有共同点,1969---1972年,正是我们国家与苏联边境形势紧张时刻。佩服你的记忆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 发表于 2018-6-1 14:51
看到了你回忆下乡时的故事,感触颇深。有些事情我们都有共同点,1969---1972年,正是我们国家与苏联边境形 ...

兵团战友,同样的使命,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8-6-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同亲历,值班连队站岗放哨,都有过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18-6-1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8-6-1 16:45
如同亲历,值班连队站岗放哨,都有过的经历。

经历留下了脚印,更积累了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4 1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