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7-12-29 09:15 编辑
汽车的礼让
到俄罗斯,不管是在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国际大都市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边境城市伯力、海参威 、海兰泡、比罗比詹,汽车的礼让都让你感叹有加,敬佩不已。 公路交通分为主道与付道,主道立有菱形黄色标志,付道立有三角形绿色标志。付道的车上主道必须礼让主道,停车在付道内瞭望,不得探头,待确定主道无车时方可通过。主道的车只受红绿灯的管制,在绿灯下,尽管放心通行,不必担心付道有车窜出,危及安全。因此,主道在通常情况下保持畅通无阻。而在我国情况则大相径庭,付道出车争道抢行,毫不顾忌交通法规及主道的车况,主道的车经常被别住、卡住,犬牙交错,像一团乱麻纠缠在一起,形成人为拥堵或造成交通事故。这样,主道与多条付道的多个节点往往形成了多个“拥堵点”,主道被堵,付道不通,局部地区交通顿时陷于瘫痪实属必然,在所难免。在我国也有付道让主道的交通法规,但无人遵守,缺乏严格管制,基本形同虚设。而在俄罗斯,不管是在市内,还是在野外,人们都自觉遵守礼让,这就是国民素养、文明程度的分野。 在俄罗斯,汽车礼让行人天经地义,甚至令你感动。当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行人通过马路时,就主动降低车速,让行人优先安全通过;当车速较快临近行人时,司机就会停车示意,微笑着摆手让行人先行,绝不会鸣笛、催促、责怪,更不会与行人争道枪行。让你惊叹的是,这样做的绝不是少数人,而是人人遵守,自觉自愿,成为交通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有人说,那是因为俄罗斯人少或是在中小城市,否则那还让得过来?此话差矣!俄罗斯虽然只有1.4亿人口,地广人稀,但莫斯科却是国际大都市,人口1400多万,占全国的1/10,加上流动人口,应该不下2000万,人口不可谓不多。在莫斯科,主要街道马路很宽,我们经常遇到横过马路的情况,司机会毫无例外地放慢车速或停车礼让;为了礼让行人,经常会见到停下一排车等候行人通过。在哈巴、海参威这样的边境城市,人口稀少,自然没有莫斯科那样的交通压力,但礼让行人依然中规中矩,毫不逊色。在这里让我们看到的是,俄罗斯人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的普遍性、一贯性,不因城市大小而不同,不因城乡差别而有别,不因有无监管而走样,看到了我们整体国民素质的巨大差距,更深地体验到“以人为本”的全民实践和至高无上的真谛。这里没有“以人为本”的口号和套话,只有实实在在的规则和全民的自觉行动。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提速,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一大难题,许多大城市在拓宽道路、铺设高架、修建地铁等,投入巨资改善硬件设施,这自然是一件改善民生的好事。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普遍提高国民素质,依法治理,人人守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权宜之计所能奏效的,需要脚踏实地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写于2010年6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