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87|回复: 2

家乡文化纪事(2)父亲的京剧情结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6-4-8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永大 于 2016-4-8 04:48 编辑

【家乡文化纪事】
                                          (2)父亲的京剧情结
                                                                                                 张冠立
                  
       我父亲有两样无价令他十分珍爱:京胡,洋戏匣子就是留声机。京胡他有两把,一个粗筒的,一个细筒的。他可根据发声低沉或高亢的需要决定某次用哪一把。平常两把京胡都挂在墙壁高处,防备我们小孩乱抓乱动。但是,父亲上班后,我们免不了要把京胡拿下来比划比划。起初母亲总是警告我们,后来因为管不住索性不管了。我们把弓子抓在手上用那条马尾巴弓弦使劲地蹭胡琴弦,吱吱哇哇地像是小孩哭,无论如何也弄不出父亲拉琴时的那种脆响。每当这时,母亲会嗔怪地说:“快放下吧,烦死个人!”
       父亲的拉胡琴已经形成习惯,下班后如果饭还没做好,他总是从墙上摘下胡琴,坐到炕沿上,把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从裤子的口袋里掏出小手绢在腿上铺好,把琴筒拄到腿上开始拉他的京剧。他脑袋轻晃着,嘴巴微张,似乎能看到他的舌头和着板眼也有轻轻的动作。除了这样零星的过瘾之外,隔一段时间父亲会在晚饭后约来两三个京剧票友到我家来唱京剧。常来的一位叫王瑞武,河北人,好像在土产公司工作。他比父亲年龄略小,我们叫他王叔。约人来的时候,父亲正式地坐在地间的板凳上。王叔站在他的旁边。两人一拉一唱地进入剧情。音德尔镇没有戏园子,他们不能像在老家那样有机会欣赏演出,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满足爱好。
       父亲工作很辛苦,多年做食品厂的会计,不管生产多少种产品,他都得一一做成本,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每到月末对账,他都连续几个晚上加班,常常为账上多出一点零数弄得睡不着觉。母亲劝说:“多出了钱,还不是好事吗?”我听父亲说:“你不懂,逢多必少,必须分毫不差。”父亲的认真出名,父亲的工作年年被评先进。他排解工作的压力,慰劳自己的辛苦,找到的就是拉胡琴听京剧这种方式。母亲和我们都静静地坐在旁边当观众,看他们忘情地入戏。王叔嗓音浑厚,吐字清晰,他的唱腔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长坂坡,保阿斗,杀得曹兵个个都愁…… 你杀刘备,他兄弟怎可罢休?……”后来读《三国演义》时候,回想起那些唱腔,更觉得相关的情节有声有色。一出出京剧给我们展示了国粹中蕴含的文化美。唱词的押韵以及声音回环的韵律美激发了我们对韵文的喜爱。夏天的傍晚,开着窗子,琴声和着唱腔飘到了街道上,那些很少听到乐声的行人好奇地聚到窗外,贪婪地欣赏着在小镇上少见的表演,甚至不顾及那是私人的窗前。那时候我常常感到不好意思,可又感到很骄傲。
       父亲的洋戏匣子和戏片子摞在一起,放在我们家落地的大柜里。过年过节,或者父亲有了余暇,心情好的时候会把他们搬出来鼓捣。先是用一个精致的小摇把给机器的发条上劲儿,之后把一个像弯牛角一样的电镀筒掰过来,在它的头上安唱针,再选一张唱片放在唱盘上,推动一个机关让唱盘转起来,最后轻轻地把唱针头放到唱片的条纹上,戏匣子立刻产生音响,锣鼓琴板和着唱腔涌进房间。然后他坐下来倾心地听唱片,陶醉在剧情里。那一刻,父亲感到幸福无比。我则疑惑是否有小人在里面做戏。那时还不知道唱机的原理。父亲的唱片都是名角名剧的唱段,什么梅兰芳、马连良…… 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甘露寺…… 父亲在换唱片的时候,一面用手绢擦着片子,一面给我们简短地介绍剧情。好像这一切都刻进他的脑子里。我相信那些人物的行为对他的人生态度一定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说不定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
       我稍大了以后不再相信戏匣子里面有小人了,但是能像父亲那样操纵它倒是我越来越强烈的愿望。一次家里无人,我壮着胆子拿出了留声机,学着父亲的样子给机器上劲儿,之后步步相继,终于弄出声来了。只是一会儿声音就变了调儿,由尖变粗,我从父亲的口里知道那是怎么回事,于是插上摇把继续上劲儿,并且恨它偷懒,决定一次给它上足。没想到上着上着,哗啦一声,机器停转了。我知道惹了大祸,偷偷地把唱机放回了原处。我不敢把这事告诉父亲,处心积虑地琢磨怎样找人把它修理好了了事儿。后来得知我的一个同学的哥哥在机械厂工作,便求托他帮忙。他检查后告诉我轴和发条的连结点豁了,发条太硬,他钻不了新孔,只好捆绑在一起,对付着用吧。我偷偷地又放回了原处,寄希望它真的好使了。过年了,父亲又高兴地去放京剧唱片,放出了声音。我听了心花怒放,觉得一天的愁云都散了。声音再度变调的时候,父亲重新上劲儿,没想到接着又哗啦了一声。父亲以为自己弄出了问题,听不成了,失望地把它放回了柜里。我的心里非常内疚,但是没勇气即刻站出来解释。父亲从那时起再也没有动那个唱机。我长大了,从乡下回到一中工作之后,听说有了一种电动留声机,就托人去买,然后送给了父亲,让他继续听他那些老片子。那时父亲已经年近古稀,并且母亲早已去世,或许这旧时的声音能抚慰他苍凉的心,帮他回忆起母亲在世时家庭的圆满。对我来说,我也从多年的内疚中解脱出来了。那件事现在说起来小事一件,当年可是压在我心底的一块巨石,因为父亲因我失掉了本来不多的一份快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4-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6-4-8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3 1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