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看热闹 于 2016-4-6 23:17 编辑
先 农 坛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皇帝祭祀先农、亲耕耤田的场所。相传,我国开创农业的始祖~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教民稼穑,为后世人所敬仰,历年封建帝王均筑先农坛祭祀神农。坛台座北朝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四面各建有八层台阶。明清时期,仲春时节皇帝亲临或遣官来此拜祭先农。先农神坛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方形平台,长宽各15米,高1.5米,四面出陛,台阶八级,清乾隆十九年重修。具服殿:在观耕台北,面五楹,绿琉璃瓦歇山顶,和玺彩画,外有砖砌石条边月台。太岁殿:位于先农坛东北。太岁之神原为露祭,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岁殿。观耕台:为皇帝耕地之处。皇帝观看大臣行耕耤礼的观礼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砖石结构,台高1.6米,台平面19米见方,台周饰以黄琉璃瓦,并以汉白玉石栏围绕。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精美。台南是皇帝亲耕耤田,即一亩三分地。每年农历三月上亥日,皇帝率众官来此先祭先农坛,然后到具服殿更衣,换下礼服,到谡田躬耕,由三王九卿从耕,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明代往返4趟,清代3趟,然后从西阶上观耕台,观耕终了,由东阶下台。具服殿、观耕台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位于太岁殿南侧。台北大殿为具服殿,是皇帝亲耕之前的更衣之所。地祇坛是明嘉靖时期根据典章制度改革的需要,于先农坛内坛南门外增建,用以供奉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业的丰收,成为中国古代重农尊祖思想的体现。天神、地祇坛形制现已无存,目前尚有保存完好的地祇坛石龛座移入博物馆内,以绿色植物示意地祇坛原有形制。石龛石龛 古 代 建 筑 博 物 馆
先 农 坛
观 农 台
太 岁 殿
古代建筑展览馆
先 农 坛 历 史 文 化 展
地 祗 坛 遗 址 神 灵 石 龛
供奉 风雨山岳 神灵表
拜 殿
古 代 塔 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