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永远的雷锋(三)
转发:雷锋为何受质疑,我对雷锋的一个调查
王彦辉(邢台飞扬心理咨询中心) 有一阵子,雷锋受到强烈质疑,说雷锋戴高档手表、穿皮夹克,开摩托兜风等,广为人们诟病,甚至连雷锋的真实性都受到怀疑。无论相信雷锋的人对不相信雷锋的人有多气愤,人们是要靠证据说话的。 从百度收集资料,我对雷锋同志做了一个小调查,加深了对雷锋的了解。如果说以前是不加辨别的去接受,现在经过一些了解,对雷锋更加佩服了。
质疑一:雷锋耍阔戴手表、穿皮衣
《学习雷锋》歌曲里,有句词是这样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后来有人看到雷锋戴手表还是进口的,以及雷锋穿皮衣的的照片,不免会问:艰苦朴素的雷锋怎么能生活奢侈呢?我们知道,雷锋参加工作比较早,收入比较高,月工资有40元左右。雷锋是个孤儿,没有家,也不用养家,所以积蓄一些钱是很正常的。当时穿的很旧,是工友再三劝说下才买的皮夹克,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皮大衣。而且,后来经领导提醒也没有再穿。手表虽然贵一些,但在那个年代手表是工人战士生活的必须品,雷锋有手表,即使稍贵一点,也并不奇怪,不是奢侈。
质疑二:雷锋天安门前开摩托兜风
雷锋有一张是在天安门前开着摩托的照片。这张照片给人一种印象,好象雷锋开着摩托兜风出风头的样子。要知道,雷锋当年开摩托可不象现在的小年轻一路狂飙。而且,雷锋聪明好学,没参军以前,一个礼拜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入伍又当汽车兵,开个小摩托是再平常的事不过了。天安门前疯开摩托,都是不可能的事,充其量是个摆拍而矣,实在没什么可计较的。
质疑三:雷锋的好事日记怎那么多 有人说雷锋太自恋了,把自己做的好事都写日记本里。事实上,当年写日记是很平常的事,就象现在我们每天写博客一样。加之雷锋是个文艺青年,写过小说、散文、诗歌,因此喜欢写日记也可以理解。日记就是有事才记,所以把自己经历的、做过的、想过的事,记下来,很正常,不象有人想象的专门为了以后出名用的。近日出版的《雷锋全集》,近20万字,充分说明了雷锋很勤奋很爱写。 质疑四:怎么会拍200多张照片 有人质疑,雷锋入伍两年多,拍了照片200多张,当年拍张照片并不便宜,雷锋怎么会有那么多照片。要知道,雷锋并不是牺牲后才出名的,而是在毛主席题词之前,在62年8月牺牲之前就已经在较大范围内有了名气。从61年开始,雷锋就经常应邀去做报告,还当上了抚顺人大代表,自然是媒体关注的重点。上报道、拍照片,这种事情很正常,不值得怀疑。
质疑五:每月6元哪能捐200元
雷锋有两笔大的捐款,各捐100元,共200元。雷锋的津贴一个月才6元,入伍两年半,一分不花能攒180元,怎么能捐200元?这疑问乍一听很有道理,实则可以理解。首先雷锋入伍前是工人,收入不少,有些积蓄是正常的,有人统计雷锋当工人和入伍的总收入约有1200元;其二雷锋很节约,津贴几乎都能省下,我们都听说过雷锋的袜子补了又补也不肯买新的,就是节省。
由上可见,雷锋不但是真人,而且还是神人,22岁的短暂人生,写了那么多文字,读了那么多书,节省了那么多钱,做了那么多好事,这真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雷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值得大力宣传,雷锋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但是雷锋受到质疑,又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并非偶然。透过现象,我们感受到了信任危机,感受到了逆反心态,感受到了对权威的强烈挑战。
当社会虚假盛行时,人们要问,什么是真的?当虚假成为一种时尚,人们有理由质疑一切,包括典型。 雷锋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典型可以引导人,所以树立典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如果目的性太强,把典型神圣化而带有控制人的痕迹时,难免引起反感,从而质疑典型。为了把雷锋塑造的更完美,当时连手表、皮夹克都不敢拿出来,目的就是要人们把典型理想化。殊不知,真相总会大白天下,这样难免给人一种受欺骗的感觉,这是产生质疑的很重要因素。 再者,我们提倡大众做到的,首先是做为社会精英的公朴阶层要做到。可是进入某些机关,脸难看,事难办,不要说热情助人,就是份内的工作都想不理不睬。言行分裂,说做不一,让人产生强烈反感。须知,当个人感受到社会公平公正,国家强盛和谐时,才更愿意为她效力,更愿意热情助人。这种对社会的不满,也连累了人们对雷锋的认识。 我们呼唤雷锋精神,就是期待在人们在困难的时候去积极的伸出帮助之手。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因此,我认为雷锋精神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是在遇到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积极帮助。 雷锋精神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