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的话:小组,是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组长虽然没有什么级别、待遇和补助,但却管辖着几个连、几个营的“兵力”。小组的活跃给联谊会带来阳光向上的活力和动力。组长肩负重任,功不可没。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指示“支部建在连上”。联谊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小组的建设。2016年2月26日,联谊会召开座谈会,38个会员组长和代表与会并都发了言,对2016年活动计划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36组组长王淑萍和37组组长戴欣的发言引人瞩目。
值此三八节到来之际,大鹏专栏将分别发表报道王淑萍和戴欣的专稿。以期推动小组在联谊会的领导下,更好地开展活动,带领知青过好晚年生活。
(1275)“活在青春的记忆里……”
“我下乡整整十年。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算长。可我的思绪里总有深深的知青情结,我好像总是活在青春的记忆里……”36组组长王淑萍在2月26日的座谈会上这样动情地说。“昨天,2月25日,是我丈夫去世4周年的日子,每到这个日子,我都非常难受,怀念丈夫。” 尽管这样,王淑萍还是来参加座谈会。 融入这个集体,她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其实,让王淑萍怀念的日子还有很多。比如,每年的3月13日这一天,她内心深处都起伏不平。40年前的1976年3月13日那天,王淑萍所在的尾山农场的七名女知青为保护国家财产,去救山火而失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做为知青,她对救山火牺牲的七名女英雄充满了缅怀、思念、惋惜、敬重之情。
第一次认识王淑萍是在2012年7月。当时联谊会正忙乎31届哈尔滨之夏知青文艺专场演出事宜,王淑萍到联谊会捐献了5000元。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素梅说,1979年王淑萍返城。为了生存,她从摆地摊卖服装干起,逐渐越做越好,越做越大。2000年在哈尔滨市人和地下商场办起了“淑萍名店”。经历过北大荒生活的王淑萍肯吃苦,讲诚信,在顾客和个体户中树起了声望,担任了个体协会的副会长,年年获得工商局颁发的“文明诚信店”称号。 2013年1月24日上午,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专业市场管理分局、哈尔滨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专业市场直属协会、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专业市场直属协会的领导前来“淑萍名店”,向王淑萍颁发了金色的奖牌。我前往现场录了像。工商部门的领导说:“北大荒知青都这么优秀!”
与王淑萍接触,得知,王淑萍1948年12月12日生于哈尔滨。因父亲是业主身份,解放后被公私合营了。她在22中初中读书,虽然当过文娱委员、班长,但没有入上团。1968年10月19日下乡到北安尾山农场良种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整整10年后,1978年9月28日返城,在服装七厂上班。1979年9月与在哈尔滨市第二运输公司当电工的爱人相识、结婚。婚后第11天就上班了。1981年33岁的王淑萍生下儿子。为照顾孩子,王淑萍放弃了工作。为了生存,她用几百元购置布料,自己做儿童服装在街头摆地摊卖货。后来在哈尔滨电影院、邮政街、南岗副食商业街卖服装。1988年以后在果戈里大街地下商业城继续卖服装,现在人和地下商业街“淑萍精品屋”和儿子共同经营服装生意。爱人是共产党员。2009年相濡以沫的爱人患肝癌,2012年2月25日爱人去世。 王淑萍在1996年就参加联谊会活动了。前些年由于家里负担重,从事个体经营又忙,她没有参加联谊会的活动。近些年,看到联谊会的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她也越来越关注了。
2012年12月29日晚8时50分,王淑萍以诗的形式上网发出第一篇主题帖《参加北大荒知青网三周年庆王淑萍抒怀》。诗里点名道姓称赞了七八人。说到自己,她这样写到:“我是一名老知青,北网庆三年真高兴。唱歌跳舞还涂口红,六旬过后倍觉年轻。北大荒人的歌唱一首,我涌动思绪、情动容,磨难、坎坷、受益终生。”我当即回帖:“淑萍大姐,你终于走进新的广阔天地——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了,这是我看到你的第一篇稿件就宝刀不老,出手不凡,诗写的那样实在,有味道。我太高兴了,祝贺你!希望你在新的广阔天地中纵横驰骋,展示你的才华,抒发你的心声。”从那以后,王淑萍经常上网发表感想。 她说:走进知青联谊会,我能接受知青战友的信任,能得到知青联谊会的认可,是何等的自豪和光荣! 她写诗:我是一名知青 六十年代上山下乡——拼命 七十年代末大批返城——无能 八十年代笑迎改革开放的春风——投入 九十年代走在新的经济时代中——前行 二千年在跨时代的浪潮中——游泳 二十一世纪啊 我要做大浪淘沙中的——尖兵 四十五载,风雨兼程 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品尝其中 文明经商,礼貌代客,是我的准绳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我的初衷 不忘我是一名知青 北大荒的情,北大荒的梦, 历经北大荒风雨锤炼的心,永远年轻! 她写诗: 比生无愧知青我, 庆做知青偷着乐。 我生若是待明日, 万事可能成蹉跎。
王淑萍先后参加了18组、20组的活动。她下乡的战友不断找她,要求和她一起玩。王淑萍向联谊会申请成立小组得到批准,这样她担任了新组建的36组组长。成员全都是尾山农场、良种场的知青。 王淑萍明明知道联谊会和小组没有任何活动经费和赞助,而且谁干谁累,谁干累谁。但她还是乐呵呵地去干,还经常自己掏钱赞助组里的活动。她特别愿意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到街头站岗,她说:“真是奉献了社会,快乐了自己。带着重任和荣幸,看着知青会员的笑容,我坚信地迈着轻松的脚步,从心底把心情放松。”有时外出采购服装,离开仅仅几天,她好象感觉离开了知青战友好长时间。为了参加知青重要活动,她宁可放弃外出。 版主书香气华回帖:“我和王淑萍认识是在嫩江知青合唱团,她不像一般的个体业者:只认识钱,只想做好自己的生意。她满腔热忱地关心知青事业,对知青战友有浓厚的感情,和每一位知青关系都处得非常好。在知青战友在有很高的知名度。一次,我因血压高没去唱歌,她和丈夫都打来短信问候,还来我家看望。她出差南方进服装,回来后给全体合唱队员带来了水果,酒糖,用车拉来,每人一大包,因有的知青缺勤,下一次唱歌,她又带来礼品补上,让知青们感动。她有了钱并不忘记知青战友,想着知青中的所有人。”
王淑萍爱生活,爱活动。爱说,爱笑,爱唱,爱跳。 座谈会上,她说:“我从小就想当一名文艺工作者。可一直也没当上。” 但是参加联谊会,圆了她的歌唱梦。联谊会搞活动,每有演出,她都争取登台一展歌喉。她经销中老年人服装,自己衣着得体,总是引领知青服装的时尚。 2013年,王淑萍在江北市政府附近买了房子并完成了装修。2014年5月6日,王淑萍和她的朋友、小学同班同学康胜利开车到我家,接我和李军到江北她的新宅。80多平米的新房装修得很好,富丽堂皇,但不奢侈夸张。俄式大拉桌、书柜、铁床还都是几十年前结婚时的旧家具,但看上去很新。 座谈会上,王淑萍说:“我家的大门永远向大家、向有过苦难知青经历的、知青战友敞开!我邀请联谊会的知青战友有机会到我家做客!” 大家一片掌声! 因为总是感觉活在青春的记忆里,所以,王淑萍总是感觉自己年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