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44|回复: 2

身临凡尔赛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6-2-24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永大 于 2016-2-24 07:53 编辑

【欧洲纪行】
                                              (16)身临凡尔赛
                                                                                                 张冠立

       尽管路上哨卡处处、戒备森严,坐在车里,我们倒没有恐怖感。因为我们知道恐怖袭击的一波之后会有消歇,袭击者需要隐身避险,伺机图谋;而受攻击者正防范意识强烈、警戒措施完备。这种消长的过程是最安全的阶段。
       我们一天来运行的目的地是凡尔赛。在接近巴黎的这一段时间里,导游在车上断断续续地为我们讲述着凡尔赛宫和路易十四的一些事情。听到凡尔赛这一名字是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因为巴黎公社起义、法国大革命,甚至五四运动都涉及到它。但历史课上讲的是干巴巴的条目,远没有导游口中讲述的那样有血有肉,生动具体。法王路易十四因为“投石党”的暴乱,从小就讨厌巴黎的王宫,渴望着将来离开那里,另有一座安全的宫殿。他做了国王之后,一次被财政大臣富盖请到沃子爵城堡家里做客,他发现大臣的宅邸、花园宏伟壮丽,比他的王宫阔气多了,不由得心生怨气,同时又心生怒气。回去后他决定再造一个比财政大臣的宅邸要好的王宫,还要把财政大臣下狱,没收家私,追查贪赃枉法的责任。大臣像和珅一样被处置了。王宫的修建招来了大臣建私宅时所用的全班人马,轰轰烈烈地开始动工。地点选择了离巴黎十八公里的凡尔赛。那里有一座他父亲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决定在此基础上建造新宫殿。1661年宣布开工。设计师勒诺特设计凡尔赛的花园及喷泉;另一位勒沃负责土建,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将原来的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后续的工程师又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及其他附属建筑,使宫殿不断地增色增辉。宫殿里五百多间大小殿厅坐落有致,装修得富丽堂皇。为了保证工程不受到影响,路易十四竟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筑使用石料。千万人马在这里奋战了28年,有数百人为建设这座堂皇的宫殿因劳累、疾病而丧生。
       我们赶到了凡尔赛后,急急忙忙地吃中饭,准备早些到凡尔赛宫先看后花园。这样可以抢出一些时间进行后续的参观。导游按她的经验带我们抄近路走后门进花园,没想到吃了闭门羹。为了防备恐怖袭击,凡尔赛宫在巴黎遭袭后关了一天,此后花园侧门再没打开。我们绕回了正门,倒是有机会先睹了宫殿围栏的金碧辉煌。过去读“金碧辉煌”这一形容词,在头脑中创造着假想的美,看了这镶着金箔的门墙才知道应该是这般模样。后花园需要沿宫殿的一侧走到后面。那里是一个小广场。中间有一个大的喷水池。池的四围排列着许许多多的雕像。袁氏姐妹我们四人向雕像走去。园里到处是人。我们看到一个外国女人领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儿,男孩儿与身边的鸽子嬉戏,似乎在追逐它们,又似乎在喂食。这时母亲叫住了孩子,低下头跟他说话。不像一般的谈话,而像是批评。我们到了她们身旁时,发现孩子已经眼泪汪汪,眼珠发红,两只手一会儿揣进裤子兜里,一会儿拉出来,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们觉得很有意思,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了呢,竟批评得落了泪。而母亲完全不像中国母亲那样厉声厉色,似乎在耳语,但是语言竟有那样的杀伤力。我们不好意思站住看她们的教育过程,边走边回头看。很远了,母亲还在谆谆教导,儿子依然洗耳恭听。我们都为她们的教育方式感叹,说这要是在中国,母亲一定骂骂吵吵,喊着,“你怎么那么没事干呢?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东西方的教育方式不同,自然也会收获不同的教育效果。文明就是这样产生在细枝末节的行为中。
       我沿着顺序把雕塑拍了照,想让女儿能欣赏一下这里的艺术品。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片低地,脚下是十几阶台阶。台阶前又是一座喷水池。水池呈圆形,里面还套着四层小圆台,从外向里逐层垒高,最高的平台上竖着大理石雕像。每层圆圈面里都喷注了水,水里卧着金色的雕塑。在阳光的辉映下,更加金碧辉煌。再远处能见到一条宽宽的水道,直直的,通向很远的地方。据说那里有1.6公里长的一条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时期,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者布置船夫驾着贡多拉模拟威尼斯运河的风光。水道两旁是修建得非常整齐的园林,条条块块,形状不一,一草一木别具匠心,显示着与东方园林迥然不同的风格。我们想下去看,又怕时间来不及,只好深深地眺望几眼然后往回走。回头路的左边,是园林的延伸,站在高处看得清清楚楚。坡顶上有一排无蓬的四人座的小车。这是为游人准备的,有一人持驾照可以带上三个人,中国的驾照也有效。我们的人有的上了这种车,嗡嗡地开走了。再往前是公共游车站,走一圈需要四十分钟。我们一算计,就是马上走,时间也很紧,只好痛苦地放弃。用余下的一点时间去看宫殿的外观。凡尔赛宫的宫殿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是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方式。建筑左右对称,造型的轮廓整齐,庄重宏伟,体现着理性美。一层楼体,拱形的高门一字排开,比肩而立。每个门楣上塑着一个人头像,形象不同、神态各异。我知道塑的都有名的人、神。一一不漏地把它们照了下来,准备回去让女儿她们鉴别。
       一点半钟,我们在大门前按约定排队的时候,用驾照坐出租车的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他们说自己开车速度倒是可以,只是不认路,在一个地方绕不出来了。负责宫内讲解的地接导游见大家来齐了便申请入场。我们在她的带领下开始了宫中探幽。走了几个宫给我们的感觉可以概括为一个词,那就是“富丽堂皇”。中国的故宫跟这个宫殿比起来真是太简朴了,相形之下中国的皇帝还是廉洁的好天子。导游告诉我们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三个时代的王宫。路易十五不是路易十四的儿子,也不是他的孙子,而是他的重孙子。他比自己的儿子和长孙活得都长,把他们都熬死了,自己执政了72年。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最长执政者。中国的康熙皇帝执政了60年,中国的历代帝王只能望其项背。但是他与路易十四相比又逊色多了。只不过路易十四5岁登基,先是母亲垂帘,后有红衣主教代行其职,直到23岁才亲政。路易在位时正是中国清朝的顺治、康熙年间,和康熙有着类似的经历。他们也打过一些交道。据说他给康熙写过亲笔信。派过一个使团,给康熙帝带去几箱科学仪器,献上了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疟疾病,还帮助康熙就中俄东北边疆问题进行谈判,甚至参与绘制了中国史上首份现代化的全国地图。为了表示友好,康熙赠给路易一对青花瓷瓶。路易十分珍爱,命人把瓶嘴烫了金,瓶底加了座,保存在宫中。这次我们看到了改造的花瓶,见证了两国皇帝的交往。总体上讲,路易和康熙一样,颇有些文韬武略,是个有些作为的国王。他实行“朕即国家”的专职统治;采用重商主义政策,推动工商业发展;发动了四次大的战争开疆扩土,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取代了当年意大利所享有的中心地位。17和18世纪,法语成为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但是他连年征战,使法国经济负担沉重,人民穷困潦倒。单说他的凡尔赛宫一年的消费就需要国家税收的一半来做支撑。
       导游带我们去了阿波罗厅。这是国王的御座厅。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所以给这个厅起了这样的名字。大厅布置得美妍绮丽,天花板上镶有镀金雕花浮雕,墙壁覆着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摆着纯银铸造的御座,高达2.6米。阿波罗厅的西面是战争厅。里面镀金壁炉的上面树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雕像。大幅的油画表现着他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的赫赫战功。我们还去了国王套房。其中央为国王卧室,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蓬,围着镀金护栏,天花板上镌刻着《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这里是凡尔赛宫的政治活动中心,每天的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每天早晨,他一觉醒来,边穿衣服边接见大臣,大臣们都以被最早接见为荣。他了解臣子的心态,经常有意调整接见顺序,让他们感觉到亲疏有所变化,进而千方百计地争宠。据说他建造这一宫殿心藏集中权力的策略。他将贵族招进宫中,把他们变为宫廷的成员,解除他们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暗地里削弱贵族的势力。国王进餐的大厅里,餐桌的后方摆着一排座椅。导游说,这些位置是供近臣们参观的地方。国王吃饭,他们看着,有这样的机会也觉得是种荣耀。宫廷里人心变态得这样不可思议。在王后套房里我们看到了摆在那里的大床,围在护栏里,高高幺幺的。据说高床是为了防寒,宫里的取暖并不像我们今天想象的那样好。导游说,王后的生产也在这里进行,栏杆的外面要坐着许多观众。观众的责任是现场作证,证明所产婴儿是男还是女,防止血光之中狸猫换太子。封建的世袭制把人折磨成这个样子,人的怕羞心理也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
       最后,我们被带进了镜厅。这个最豪华瑰丽的殿堂被认为是无上权力的象征。厅长76米,高13米,宽10米。大厅的一侧有十七扇拱形落地大窗对着户外的花园。内中人可以将后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对面的墙壁上镶着十七面巨大的镜子,反射着金碧辉煌的穹顶壁画。还有无数面巨大的铜镜反射着从后花园映进的蓝天美景。夜间多排多座的挂烛在镜面,和大型水晶吊灯的反射辉映下,能形成3000支烛光,其金碧辉煌的景象可想而知。那时的镜厅既是国家礼宾的场所,也是王公贵族宴饮作乐、歌舞销魂的地方。路易十四在这里以酒肉歌舞招待群臣,穷奢极欲的同时也立下了很多礼仪规矩,至今还在流行:铺桌布须覆盖餐桌后垂至地面;盘子的左边摆叉,右边摆刀;给客人上菜的顺序先主人的右手位,后左手位以及集体餐桌上的实行公盘取食分餐制。高跟鞋也是在他的推动下发明的,导致高跟鞋在上流中风行。他成为世界男人穿高跟鞋的第一人。镜厅里掀起的那股“金光四射”的奢华之风一时间吹遍了法国大地,直到民怨沸腾,法国大革命爆发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为止。
       站在镜厅里,我获悉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就是在这里签字的。和约规定取消德国在中国及其他有关国家的特权和利益。但是在那个会议上由于袁世凯的秘密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和利益却转让给了日本。当年的国耻我在那里找到了源头。偌大的中国,自己的主权却在那里被人抢夺。难怪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昂扬奋起,怒捣赵家楼,要求废除卖国的二十一条。一场划时代的大革命席卷了中国。今天,有这么多中国人能够身临凡尔赛宫,踏进当年的镜厅,在我看来,这不言的行动是一次雪耻的示威。中国强大了,任人宰割的时代过去了。镜厅请你不要只记住过去,而忽略现在。德国用了92年的时间偿清了两次战争的赔款。这是天道公平。历史上受辱的我们也需要苍天告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兴国 发表于 2016-2-24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2-24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3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