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40|回复: 0

(14)流连因特拉肯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6-2-19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永大 于 2016-2-19 20:22 编辑

【欧洲纪行】
                                        (14)流连因特拉肯
                                                                                      张冠立

       这天早上我们出发得很晚,已经八点半,是旅行以来的第一次。原因是琉森留下一个目的地因特拉肯并不远,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另外,当日是星期六,按规矩当地的商家不到十点不开门。而我们去因特拉肯主要是逛那里的一条街---- 何维克街。
       天已经大亮,人们都精神了,导游不再像往日那样给我们一个睡回笼觉,打个盹的机会,开始了她每天例行的娓娓讲述。我们的导游是个称职的导游。她口齿清楚,用语得当,知识丰富,历史文化、风俗传统所涉及的无不烂熟于心,正史、轶事能结合得恰到好处,让你听有兴趣,记得扎实。我在学校里工作过,愿意用老师的标准衡量人的表达能力。我觉得她的素质和能力完全适应作老师,并且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过后,和她私下交谈得知她原本就是老师。她是四川人,曾在重庆的一所旅游学校教书。本来是学中文的,毕业后让她教旅游,开初感到为难。校领导鼓励她说,“没问题,你只要把这些材料背好了就行了。”他指的是给她的参考书。凭她的素质,她真的把这些材料背好了,讲好了,并且考试获得了国际导游证书。后来她停止了“述而不作”,开始“写”起了实地旅游的大文章。当导游一干干了七、八年了。国际导游需要会外语,她不但能说英语,还懂些意大利语。在欧洲带团,她如鱼得水。
       在车上,她以自己特有的表达风格给我们讲起了瑞士的历史和现在。她说瑞士是一些不想做德国人的德国人、不想做法国人的法国人、不想做意大利人的意大利人以及一些当地的少数会说列拖-罗马方言的列拖-罗马人后裔而组成的一个国家。所以,他们这里分德语区、法语区或意语区。我们刚刚离开的琉森就属于德语区。说来不想当某国人的人也不是心生杂念非要叛国,而是迫于复杂的政治、宗教等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聚到当年的深山老林里来的。这个国家历史上饱受战乱,受过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侵略,遭过日耳曼民族的入侵,也受过罗马帝国的统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悟透了独立的观念,开始坚守中立的立场,多少年一以贯之,即使最残酷的一战、二战期间,他们都恪守这一准则,让自己免受更多的战火袭扰。二战期间,他们也考虑过自己的存亡绝续,准备以多山多险的自然条件御敌于国门之外,曾在几个交通要道的桥下装上了高当量的炸药,一旦敌人入侵,便将通途变天堑,让敌人无法靠近。瑞士到现在仍然保持着长期坚持的备战传统。第一,全民皆兵。男子一生要服兵役三次,时间总计不少于两年。第一次在22岁到32岁之间,服役一年;第二次在32至42之间,服役半年;第三次在42到52之间,再服役半年。这种服役方式说来有其合理性。一是可以分散负担的难点,二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带有自身的特点,各种兵源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有勇有谋的队伍。其传统之二是藏粮于民。瑞士人家家都有防空洞,为国家储藏战备粮。每三年由政府出钱更新一次,保持新鲜适用。一个居安思危的民族,能自觉地应对突发的变故,进而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瑞士,国家虽小,其见识谋略却不逊于大国。今日的瑞士人已经不再是历史上受人侵扰,不得已颠沛流离的民族了。他们过着自尊富裕的生活,在全欧洲也算上等户。
       瑞士能有今天的发展,得益于历史上曾获得的几桶金作为原始积累。第一桶金就是出口雇佣兵让自己的名族存活了下来;第二桶金是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所给的。如果能在瑞士国家银行以100万法郎的数额开户,便能获得一个绝对不向外界公布的密码,使你的存款无人知晓。二战期间,欧洲一些有钱人为了避免战祸夺走自己的钱财,纷纷把巨款存入瑞士银行。结果钱保住了,人却在战争中丧命,最终把积蓄都送给了瑞士银行。导游接着往下讲,我想把她讲的归为第三桶金,那就是教育。瑞士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实行全民免费教育,让自己的劳动者能够完全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有知识、具有创造力的国民。事实表明,瑞士的手表消耗的资源最少,却以高精尖的品质享誉世界,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人人以腕上有块瑞士表而引以自豪。他们的教育成果还可以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字多少来衡量。截止目前,瑞士共有32名诺奖获得者。法国那样的大国才有20多名。而我们中国仅有无需屈指的两人。按着瑞士人口获奖的比例,我们中国最低应当有5000人。瑞士从教育上又开发出一桶“灰”金。应当承认这是智慧民族的睿智之举。我心中想,瑞士幸运地被上帝选中,又给了他们第四桶金,这就是得天独厚的山水画卷,独具风格的旅游资源。琉森是一处。我们要来的因特拉肯又是一处。听说瑞士的美景比比皆是,无不叫人称奇。难怪维多利亚时代的王族就看中了瑞士的风景,远赴欧洲大陆来享受天堂般的景致,也引得各国王公贵族、名流学者纷纷来到这里放情、忘情于湖光山色。
       不知道山回路转了多少次,我们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低地,那里色彩缤纷,是一座如画的城市。它就是因特拉肯。这个名字在拉丁文里意思是“两湖之间”,说的是它两侧各有一泓湖水。一个叫图恩湖,一个叫布里恩湖。两大水面润泽了周围的环境,使这里草茂林森,装点了旁边的崇山峻岭,散发着碧野仙踪的灵气。因特拉肯的正南面不过二三十公里耸立着一座海拔4158米的高峰,叫做少女峰。它是伯尔尼高地上最迷人的地方。关于山峰的名字有很多传说,那是人们想象力的结晶,没时间可以不去理会。但是我面对着山峰获得的感受是,它看上去确实像一个穿着白衫围着绿裙的少女。高海拔的山峰上端终年积雪,一片洁白;山脚到山腰被林草碧绿和明黄的过渡颜色环绕着,谁人能不产生这样的想象。据说登临山肩就可以北眺德国境内的黑森林,西瞭法国的孚日山脉,给人一览众山小,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感。登临该峰的绝顶是世世代代众多强者的渴望。1811年,瑞士人梅耶兄弟从东侧首次登上了少女峰。为了帮助更多人也能实现登临的愿望,1898到1912年间,瑞士工程师用了14年的功夫建成了少女峰铁路。单从时间上看就能知道工程的艰难。他们为了避雪开凿隧道,为了爬坡运用齿轨铁路,最终把火车引向了少女峰旁边的小少女峰。那里的车站是全欧洲最高的车站。尽管我们有青藏铁路和拉萨站与之登高媲美,但是不要忘记瑞士人是在一百年前完成铁路登高的设计的。他们是开先河者。
       因特拉肯是通往少女峰的一个门户。因为少女峰的存在,因为向往登高的游客必须经过这里,因特拉肯也有了机会声名远扬,就此发展起来,成了全瑞士,甚至全欧洲著名的度假胜地之一。早在维多利亚时代,这里就成为许多向往湖光山色的英国贵族所倾心的一个城镇了。因特拉肯兴建于1279年。迄今还保留着14世纪的教堂,17世纪的市政厅,1656年建造的翁特塞恩古堡。还有何维克街中央的那个赌场,它建于1859年。这些古老的建筑装点着这个现代城市,让人依旧能捕捉到从远古飘来的古色古香。那座赌场在旧功能的基础上又开辟了文化活动的新功能,各种民众活动、文化娱乐,如高雅舞会、年度音乐周、民间歌舞演出、地方性展览会、展销会均在那里举行。老城新貌,充满了勃勃生机。
       我们站在何维克街的街头。有汽车从我们的身边闪过,没有鸣笛的声响,只有轮胎碾地的轻轻摩擦声。偶尔有马车从远处驶来,得得的马蹄声在寂静中格外响亮。马车是运送游客的专用工具,在这个镇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时还能看到小孩踏着滑板在街头游走,速度减下来的时候会撇出一只脚在地上连登几下,然后又敏捷如燕地前行。我还看到两个姑娘同踏一个宽滑板,转向、加速配合自如,出行几乎成了游戏。看到这里的滑板,我想起了头一天在琉森看到的独轮车。一小伙放学回家的小学生,男孩女孩都有,身背双肩书包,坐在演杂技那样的独轮车上,摆动着双臂,在街里穿行。放学的路简直成了杂技舞台。和在国内看到的放学时的情景相比,让人不能不做深度思考。没等放学,校门口已经塞满了接孩子的车群。父母一看见孩子,打开车门,热烈地迎接自家的小皇帝。然后脚踏油门离开学校。最损的是前来用自行车迎接的祖父或外祖父,把孙辈让到自行车上,然后驮他们回家。严重的是有的一直接送到高中,来晚了还要被孩子埋怨。总而言之,上下学孩子可以一步不走。我不知道这是关心还是溺爱,孩子们的生存能力是在被增强还是在削弱。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何维克街是该地的一条主街,是条风景绮丽而又趣味十足的街区。街上店铺比肩,门脸各个打扮得俊俏,里面有让人喜欢的手表、军刀、巧克力、还有什么八音盒、冰箱贴、牛铃之类的特色小东西。因特拉肯处于伯尔尼高地的中心,出产著名的手纺精细网织品。厂商却给它的产品起了一个土得掉渣的品名----抹布。正是这种拙中见巧反倒让它出了名。这里的手工彩陶制品也很有名气。其图案描绘着当地乡村的景色,异域风光令人心动。我们依旧和袁家两姐妹结伴再度寻找特色小东西,出来进去地走个没完。在一家店里,我看到一个区完全摆着佛教用品及各种佛像。在一个天主、基督盛行的地方,佛教来开辟一块地盘真的不容易。不知道买主多不多。估计没有需求,早该自己撤掉了。我们终于在一家小店里找到了可心的东西。它在柜台里的一角,却被袁丽一眼发现。那是一头雕塑的骆驼,背上披挂着鞍鞯,昂首翘望,一种在沙漠中寻路的架势。大家不约而同地要买。看标价29瑞士法郎。法郎和欧元的比例1:1,相当于人民币两百元。她们又不约而同地要我讲价。我努力去说,那个年轻的女售货员总是笑着回绝。后来我强调同时买三个,她似乎动了心,可又像做不了主。恰巧一个老些的女人进来,还带来些货。年轻的向年老的征求意见,同意给我们减两法郎。大家迅速选了自己喜欢的样子的骆驼结了账。转了一圈,我妻子算计着再买一个送朋友。要我讲一下再买第四个能否给特价,再降两块。那个年轻女人又晃头,说那样对其他两个人不公平。其实,袁丽、袁君不会在乎的,但她能为她们着想,这种思维很有意思。我表示同意,说服妻子交了27元结账。骆驼带回来后,发现在箱子里受到挤压,折了一条腿。妻子犯愁地说“我不能送人了。坏的送人不好,自己留个坏的,还于心不甘。”她太爱这骆驼了,主要是远从瑞士带回来的,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规定十二点半集合上车,行前还要吃午饭,我们不敢多在商店里流连,赶紧往回走找吃饭的地方。我们的人正在一个觉得方便的地方进餐。我们也参加进去。需要在墙上看食物的样品照片,旁边标着号码,相中了哪样可以到柜台上告诉营业员你要那号的,交款后拿到一张票,送到开放的灶台边的两个女厨娘的手中等待现做。料是半熟的,很快就烹出了所要的饭菜。我们四人见屋里已经满座,便走到外面选了一个吧台一样的高桌坐下,两脚时而悬空,时而登在凳子的横牚上,高高幺幺地在那里吃起饭来。餐馆的南面是一块绿地,那是早年修道院的庭园,现在已经立法,不准许在上面盖任何建筑物,以便少女峰不被遮掩。我放眼向南方望去,少女峰又一次展现在我的面前。它清丽如许,婀娜如许,在蓝天的衬托下妩媚极了。这如画的风景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3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