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61|回复: 1

东洋行(连载8)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5-11-2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永大 于 2015-11-2 06:40 编辑

                                      东洋行(连载8)

                                                                          张冠立

                                              16 老年社会

      离开大阪城时,车外已经暮色苍茫。导游要我们休息一会儿,说到达目的地还有两小时的车程。当他叫醒我们的时候告诉我们时间接近八点。到达旅馆后,司机完成了跟随我们五整天的运送任务就要离开我们了,次日早晨送飞机的任务由旅馆大巴完成。导游建议由他代表大家向司机说几句感激的话。
      大家可以以掌声表示赞同。我们同声喊好。在他的讲话之后,我们报以的掌声热烈而持久。那位老司机听了谢词和掌声之后,拿起话筒也做了表达。他说他高兴和我们中国人相处,高兴有机会为我们开车,更欢迎我们再度来日本。一席话说得我们心暖眼烫。停车后,老司机一如既往地探身于车下面的行李箱,把我们又多又沉的东西一件件地倒出来放到地上。看到他那样敬业,我们禁不住再一次肃然起敬。
      老司机确实很老了。导游猜他的年龄不小于七十。我们团里的一位伙伴曾跟他比划着问过他的年龄。他指着自己先伸出六个指头,收回后又伸出四个。老司机会意了,随即指自己,伸出六个指头,第二次仍伸出六个。我的伙伴也明白了他六十六岁。在这样的语境下,我的同伴用手指在半空中划了一条浪线,再指自己,意思是自己属龙。没想到老司机居然也明白了。他指自己,举双臂做了个前扑的动作,伴了一声吼叫。我的伙伴也明白了他属虎。中日文化根脉相连,让不同种族的两个人竟能突破语言的障碍做这样复杂的交流。
      老司机坐在他的座位上一声不响地为我们服务。我们每次下车时,能看到他过一会儿也走下来,手里拎着一个大塑料袋,及时地把我们留在车里的垃圾收拾起来,脚步由于久坐而有些蹒跚,跨过停车场去找垃圾箱。议论老司机的年龄时,导游说起日本社会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说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只是不知中国对此准备好了没有。日本他们应对的方略是这样的:尽管社会的劳动力并不缺乏,但政府号召老年人尽可能地参加工作,鼓励到各行各业就业。认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另外老人在劳作中可以养身养心,免祛增加医疗方面国家和个人的负担。老人们也乐于接受这样的理念,争相走向社会,不计较有否工资,不计较收入多少,只要感到自己在社会上还有用就心满意足。听到这话使我把一路上的所见都联系了起来。在成田机场看到有老人执勤,在各种商店看到有老人守摊,在我们就餐的饭店里也能看到有老年妇女在那里端盘送碗。有一次,端详餐厅里的几位老太太,发现她们穿着鲜艳,打着红唇,抹着白粉,梳着高耸的发式,彬彬有礼地往我们的餐桌送汤送水。她们没有丝毫低贱的感觉,而是心甘情愿。在我凝视她们的时候,发现有一个老太太走路跛足,行动并不那么轻松。她克服着种种不便做着社会工作。我还注意到一个日本老太太在服务时被我们一个中国人在席间转身打胰岛素的情景所吸引,偷偷地瞅了好几眼。不知她会做何感想?这可能更加坚定她以劳动祛病的勇气的决心。观念不同,行动有别。中国现在慢慢地进入了老年社会。但不愁吃穿的老年人给自己设计的是凑人打麻将,蹲街摆棋摊,集体跳僵尸舞。这些倒无可厚非,但利己之外对社会进步会有多大补益呢?丰子恺说过:人生况味有三层楼,一是物质享受,二是文化审美,三是精神追求。我们多数人都还居底层难登高楼。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这个民族注重开发“脑矿”,挖掘“灰金”,所以又在战争的废墟上创造了发达国家的辉煌。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各种矿藏都不那么珍惜,至少没有全面深入开发的紧迫感。我感到中华民族的复兴还需要大大地提振精神。

                                      17 真的“一根筋”

      在大阪的旅馆里安排完毕后,我们下楼集体跟着导游去预订的餐馆吃饭。路不算近,还变了两次方向,提醒自己留心去记,以免回来时走散找不到旅馆。路上下起了雨。雨伞扔在了房间里,只得挺着急匆匆地赶路。到了餐馆门前,大家舒了口气,急于走进去,躲开雨幕。可是人群被挡在了玄关处。那里有机器在办理投币订餐。这是就餐的第一步。订餐口的上方挂着一幅图,印着各种饭菜的照片,形状逼真,颜色鲜艳,诱人垂涎,况且那时已经过八点了。我们有几个人因为有妻子可以处理订餐,便挤出人堆来到里面宽敞的地方,悠闲地打量着餐厅的格局。日本的任何公共场所都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家餐馆的座位完全是半身高的隔断,分成连排的小屋。桌子、椅子以及隔断的木板都漆成浅橙黄色,色调柔和统一,给人温馨安静的感觉。我正在思索着,准备最后在日本安安静静地进一顿晚餐时,一个日本女人过来维持秩序,她年龄三十左右,梳两条辫子,一如中国人的那种打扮,不像老板,也不像单纯的服务员,可能是个有点头脸的前台。她对着站在宽敞地方的我们举手示意我们应该离开那里到玄关处去。那儿人们在认真地选饭菜,思来想去的,还得准备准确数量的钱币,致使大多数人长时间地滞留在那里。而外面雨中的人还不能完全进来。要我们再去参与堵塞,岂不是雪上加霜,我大为不解。我们几个人没有按她的指令去做。她便走近我们,张开双臂推我们向玄关靠拢,她满脸严肃,嘴里不断地说。“No,No”。我有点生气,驳斥地说,“It is raining outside”,希望她理解这些人的处境。可她全然不顾,依旧要求我们归队。那一瞬间我曾产生离开这家店到别的地方去吃饭的想法。这样的待客方式,让顾客在感情上是难以接受的。作为食客,是给她家送钱来了,不是来给她们添麻烦的。在现在的中国,饭店的老板遇到这种情况会主动出面打招呼,会吩咐人把难得的顾客群引进去,一一安顿好。中国实行的是先吃饭后结账,日本的招法早被中国人淘汰了。他们热情的笑脸和暖人的话语会一下子让你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甚至使你想变计,溜出去货比三家的打算也立刻胎死腹中。日本人难道不明白这样的经营之道吗?秩序固然重要,但没了顾客又谈何秩序。你餐桌的过道里有了秩序,而玄关里乱作一团,就是完美的秩序吗?让顾客因拥挤滞留在下着雨的门外就是应有的待客秩序吗?我想起了南韩导游金正妍自嘲时的那句话,真是“一根筋”,就认死理不会变通。
      尽管想到赌气不在她家吃饭,给她点颜色看看,但似乎实行不了,一是我们办理手续的自家人正在忙忙乎乎,没法去商量;二是人生地不熟,出去了未必能找到其他餐馆,况且那时饭时已过,家家餐馆陆续关门闭户。大阪的那一带建筑稀疏,远不像东京那样繁华,任你彻夜消费。想到了这么多,只得压下这口气,只在内心里给日本人打分降了等。同时又开始多疑地分析起来,那个女人如此对待中国人,说不定出于某种成见,看不起中国人。
      我这样想也不是没有根由的。网上报中国游客爬树,随地扔烟头,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不遵守交通规则。我妻对我说过有的女化妆间里在角落处放一个篮架,据说那是为带孩子的母亲特设的,以便大人蹲马桶时,孩子有个安全所在。而我们中国女人往里扔手纸,不知道是不明白它的功用,还是专门祸害人。所列举的这些“丑事”难免让日本人看了不生气,进而有成见。但是话说回来,纵令这是实情,毕竟还是个别现象,大多数中国游客还是能保持良好的公德,展示应有的修养的。日本人不应当以偏概全。当然我们也不应一叶障目,不顾好景。见了这个饭店的日本人就改变了对大多数日本人的好感。其实日本是个很讲礼貌的民族。在街上,你能看到两个人告别时,一步三回头地连连鞠躬,要费好多表情才能割舍开来。他们能把这一传统承传至今,说明此举纯粹发自内心,绝不是虚应故事。
      那顿饭是很美味的,米饭做得香,面条更有滋味,订做的几样菜,一如图中所画,色香味俱在。餐桌上供应的小菜样样制作精美,摆放整齐,根本不像中国那些不讲究的餐馆做的那样简单粗糙,不要型,不顾色。各种佐料瓶放在架上,一应俱全,小巧精致,方便使用。一路走来感到日本的餐饮业很上层次,独具特色。要不是进门的那段插曲,这顿饭或许能留下更好的印象。
      吃完晚饭出来,走进旁边的一家超市。其规模不大也不小,商品琳琅满目。我们大家准备在这里把手头的钱都花净,因为明天就要离开日本了。我不管钱,所以无目的地在屋里转悠着点货。看到货架中有还有一处书架,陈列着各样的图书。有一个栏目写着“成人書”的字样。我想起了以前看的材料说,日本公开买不宜儿童看的成人书。成人看完后,随手扔进垃圾桶,不把它们带回家中。看了那个书架方信实有其事。我的一个伙伴爱喝咖啡,用剩钱毫不犹豫地决定买几厅咖啡,伸手到架上去拿才发现咖啡还是热的,架子是个加温装置,叫人预想不到。我看到妻子去结账,因为辩别钱币费劲,索性把大把的钱摊在柜台上让日本人自己去拿。那个服务员用灵巧的手指把硬币从大堆里迅速滑出来,然后把其余的推还买主。这过程没有任何语言,一切都在会意之中。由此我猜想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也少不了这样的阶段。
      回到房间里看电视,知道白天导游说的台风要来了是真事,预计明天早晨八点钟登陆,而我们的航班9:30起飞,不知能否顺利逃离大阪,心中不免踹踹不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11-2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1日本社会已经进入老年社会
2中国游客需要自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4 0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