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939|回复: 4

巨人• 篮球和理想的高度

[复制链接]
雨加雪 发表于 2015-10-15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6年奥运会上美国男篮首先启用了身高2.04米的鲁宾,这是自1891年篮球运动问世以来,世界篮球史上第一次出现身高2米的巨人登场比赛。

      巨人的登场,的确给篮球运动带来了活力和观赏力,于是,世界各国纷纷效仿,积极寻找和培养高大队员,身高2.10米、2.20米、2.30米的巨人不断涌入篮球场,以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启用了世界篮球史上有记载以来最高的篮球巨人---身高2.62米的哈萨。

      然而,众多巨人的表现往往是不尽人意,他们步伐缓慢,反应迟钝,技术粗糙,降低了全队的攻防速度,仅仅是单一的保持了篮下的进攻和篮板的优势。

      以我国为列,建国后的五十年代,著名国手钱澄海、杨伯镛等刚到中央体训班(既国家集训队)时,队中便有身高2.20米的屠大云,这也是新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位身高2.20米级的篮球巨人。到六十年代又出现了石挪威(四川 2.25米)、杨殿顺(北京 2.30米),但最终这几位超高巨人几乎没能代表国字号球队出战国际比赛。

      篮球运动于1895年传入我国,到建国以后,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和发展,但运动员的身高普遍不是很高。1951年,国家男篮平均身高仅有1.78米,1953年,国家女篮平均身高只有1.64米。1950年底至1951年初,苏联男篮在中国打了33 场比赛,平均比分是95:27,悬殊的比分,悬殊的身体条件和悬殊的技战术,让中国篮球面临怎么办?今后如何缩短差距?怎样才能战胜对手?1955年3月,全国运动员训练工作会议提出要贯彻“积极、主动、快速”的指导思想,而后经过实践与摸索,最终总结出“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这16个字是我国篮球技、战术发展的指导思想。贺龙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也提出:中国篮球要有“快速灵活”的打法、要“狠抓投篮”,以“快、准、灵”和“以小打大”为特点。

      这一时期,中国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也有了变化,五十年代,中国男子篮球选手中超过1.90米的运动员很少,到1962年,全国甲级男队1.95米以上队员拥有33人。1961年,国家男篮平均身高达到1.91米,女篮平均身高也上升到了1.73米。当时的国家男篮基本上保持多名1.95米以上的队员作为中锋,如山东两兄弟鞠汾庚(1.96米)、鞠汾康(1.98米),上海的俞元煦(1.96米),二中锋的身高在1.93米左右,到1960年后才有身高2.03米的张光禄(广东)打国家队中锋位置,这也是中国篮球走向“大型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篮球迎来的第一个历史高峰,我们先后战胜了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世界强队。

      在1963年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国家男篮击败巴西而夺得冠军。这一时期,在被称作是“巨人的运动”的篮球项目上,我们主要是依靠速度的运动来战胜对手的。其中,“快、准、灵”是我们的主要基调。

      六十年代初,世界大赛前八名的平均身高也就在1.91至1.92米左右。1964年奥运会上苏联男篮平均身高不过1.94米,巴西男篮的平均身高为1.89米,匈牙利男篮1959年获欧锦赛第四名时,中锋西蒙,身高仅1.93米。 保加利亚队在1959年获世界篮球锦标赛第四名时,中锋米尔契夫,身高2.01米,南斯拉夫队1959年在世锦赛上获得第十二名,平均身高只有1.88米。但南斯拉夫人善于总结经验,完善国内比赛制度,研究篮球运动的规律,大力培养身高在1.95米--2.05米之间的球员,使其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并且长期称霸世界篮坛。以后,南斯拉夫男篮的平均身高接近了2.00米,队中世界级著名中锋乔西奇,身高2.10米,尽管在身高上不及苏美的2.20米中锋,但乔西奇高而灵活,活动的范围大,又能快速的参加全队的攻守,使南斯拉夫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

      七十年代后期,世界篮坛的强队都进行了“大型化”的转变,八十年代初,世界男篮大赛的前八名平均身高达到了2.00米。全球最高水平的NBA ,1947--1948赛季,NBA球员平均身高1.90米,1957--1958赛季,球员的平均身高是1.93米,1980年以后,在平均身高2.00米上下发展到现在2.01米至2.02米。  

      1978年马尼拉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东道主菲律宾队竟遣国内高佬出战,全队的平均身高也仅有1.87米,同世界一流强队过招吃尽了苦头,这也是近40年来,参加世锦赛中平均身高最矮的一支队伍。这届世锦赛,中国男篮身高2.28米的中锋穆铁柱是本届身材最高的运动员,尽管如此,我们平均每场得98.1分,场均失113.6分,是失分和犯规次数最多的球队,我们与强队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强队的高度高了,同时,技战术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国篮球该怎样去应对和向前发展?1981年的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要求:全国男子甲级联赛前六名,要在3年的时间里为国家队培养1--2名优秀运动员,其中,男队至少要有一名1.95米以上的队员。各甲级男女队都要培养高大后卫(男1.90米以上,女1.80米以上),这是中国篮球运动的第二次“大型化”。

      这次“大型化”的转变,在一定的时间里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成果和良好的成绩。1985年的亚锦赛,中国男篮队伍大型化,全队2米以上的队员达到了5人,最高的队员是胡章保,身高2.20米,比赛的最终结果,我们仅获得第三名,首次丢掉亚洲冠军。而我们以往的“快、准、灵”和“以小打大”的特点反被别人运用痛打了我们。

      “大型化”并不是单纯的找几个高个子来增加场上球员的高度,而是让高一些的队员提升速度、灵活性和技术修养,甚至可以去顶替原来较矮小的球员冲锋陷阵。好的成绩出自内外结合,除了有高大内线之外,外线也要有出色的神投手,中国篮球的风格就是“以小打大”和“快、准、灵”,而“快、准、灵”是从五十年代起中国篮球一直所追求和坚持的,也符合篮球运动的规律。

      但是,在队伍“大型化”的同时,又带给我们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运动员的平均体重不够,这也是一个运动队能否打出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篮前八名平均身高为2.013米,平均体重为100.4公斤,阿根廷队平均身高1.998米,排第7位,平均体重103.2公斤,列第2位,美国队1.994米,仅排第8位,平均体重100公斤,列第3位。而中国队平均身高2.017米,排在第4位,平均体重却只有97.5公斤,列在第7位。

      从上述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体重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着差距。如果用目前形态学使用最广泛的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指数”或“肥胖指数”来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其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1000,其体重计量单位用kg(公斤),身高计量单位用cm(厘米),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反映身体的充实度、机体的组织密度。除此之外,也可用劳雷尔指数来衡量人体的肌肉、骨骼、组织的发育状况,判断人体的充实程度。体重的差距实际上是力量上的差距,而力量不够对抗性也就不足,打起球来吃力,赢起球来艰难。

      现中国男篮年仅19岁、2.18米的周琦,体重仅有90公斤,与世界强力中锋相比相差了20—40公斤,增加体重和加强体肌训练将成为周琦能否成为世界级中锋的重要训练内容。长沙亚锦赛,中国队首发阵容最先替换的队员基本就是周琦,这与周琦过于偏瘦、力量不足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现代篮球运动是一项高速度、高体能、高强度的对抗,中国男篮在参加世界大赛时,除了身高不足之外,身体也不够强壮,攻防对抗能力相对薄弱。而国内的CBA联赛也是如此,队伍的平均身高多在1.97米—1.98米,平均体重却只有95公斤左右。“大型化”而不够“强壮化”是我们自身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这就是中国篮球的现状。

      诚然,我们男女篮的身高在亚洲是有着绝对优势的,在刚刚结束的长沙亚锦赛中,男篮落后韩国20分,内线2.18米的周琦和2.12米的易建联第四节奋力爆发,绝地反击,如入无人之境,内外开花,而韩国队的头号主力1.90米的赵成愍4犯在身,只能望球兴叹,全队最高的队员2.06米的中锋李钟贤孤掌难鸣,眼睁睁的看着中国队获胜。难怪韩国队主帅金东光赛后说:我们是输给了中国队的高度,对于中国队的高度,我们丝毫没有办法。

      本来,在韩国队的集训大名单中,昔日韩国功勋中锋2.04米的河东基之子2.23米的河升镇也在其中,在最后确定12人正选名单时,被金东光裁掉,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一旦河升镇出场,攻防节凑变慢,韩国队的优势“快速灵活”的特点施展不出来。韩国男女篮的衰退,与其身高不足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现在,中国男篮几个最好的大个子易建联(2.12米)、周琦(2.18米)、王哲林(2.15米)、李慕豪(2.20米)表现得都不错,这表明中国队完全可以在与对手同样高大的前提下与之竞争。历史上,我们也曾涌现出宋涛(2.10米,山东)、徐晓良(2.10米,甘肃)、巴特尔(2.10米,北京)、王治郅(2.16米,八一)、姚明(2.26米,上海)等优秀的高大球员。

      新一届的中国男篮平均身高达到了2.03米,对于这支即有高度又有速度,同时具有潜力的年轻队伍,国人对其未来是报以很大希望的。何况,我们的青年队伍里,还有邹雨宸(2.10米)、胡金秋(2.10米)、范子鸣(2.10米)、朱旭航(2.06米)、赵岩昊(1.95米)等一大批亚洲顶级青少年球员,中国男篮的未来是光明的。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自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现美国春田大学)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以后,便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和深入普及,经过120多年的实践表明,篮球运动员的理想高度应在1.90米以上、2.10米以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雨加雪 发表于 2015-10-1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339   3415    62
209   3461    16…
487   3092    40…
809   3076    56…
898   3073    59
011   3070    62
507   3067    65
527   3064    68
528   3061    71
575   3058    74…
579   3055    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5-10-15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同志 发表于 2015-10-15 16:40
谢谢介绍!拜读了!

      分析、介绍的头头是道,有理有利有节!这才是真正的球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5-10-1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长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雨加雪 发表于 2015-10-1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 )博士(1861-1939),加拿大安大略省人,后加入美国籍,是篮球运动的发明者,被誉为“篮球之父”。

      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在堪萨斯大学家中的浴缸里逝世。为了永远怀念这位篮球运动先驱,国际篮联在1950年第一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期间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局会议上,决定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金杯命名为“奈史密斯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7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