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279|回复: 0

踏青赏樱:可知这浪漫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4-4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4-4 14:51 编辑

               踏青赏樱:可知这浪漫从何而来?

       我国很多地方都种有樱花,也有多处比较著名的赏樱胜地。除了一些本国原产品种外,中国的樱花很多都来自日本——要么是战争年代为侵略者所留,要么是和平时期以友谊的名义获赠。比如沈阳、大连(旅顺)、青岛等地的樱花,最早即是由侵华日军所引进,而南京中山陵、玄武湖、梅园新村,北京玉渊潭公园以及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园等处的樱花,则均为日本政府或人民为表示对华友好而馈赠
       日本人在对樱花的长期追捧中,还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将樱花种到哪里,并常以此为礼物赠给友邦或友人。此外,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日本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樱花也随着侵略者的铁蹄被带到了很多地方。

                      日本樱花文化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之一,最早起源于中国,约在一千多年前传入日本。由于樱花开时热烈,落时缤纷,短暂的绚烂之后,便随即结束生命的“壮烈”精神与日本的国民特性非常相近,因此,樱花一直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并逐渐成为日本人和日本国的象征。在日本,甚至有这么两句话:“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樱花就是日本人,日本人就是樱花”。它在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中占居着重要的位置日本人认为樱花是生命最重要的象征——“宁愿短暂,只要灿烂!”樱花盛开时璀璨耀眼,圣洁美好,往往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但它的花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四至五天,盛开之后,还不曾残败,常常就已经落英满地了。当樱花飘落之时,会令人有昨夜还曾灿烂、今朝已随风逝去之感,悲凉、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因此,繁华逝去的悲凉基调也就根植于日本人的心底。樱花匆匆地开放、凋谢,短暂而凄美,似乎没有一丝丝的犹豫和留恋。日本人欣赏樱花的美,欣赏樱花的壮烈,也欣赏它的毅然决然,这对武士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樱花情结与日本武士精神:死亡是美的化身


       樱花转瞬即逝的美,影响了日本武士对生命的理解。日本武士认为自己的一生,应该生如樱花,即使短暂,也要像樱花一样灿烂,绽放美的极致,假如死,也要像樱花一样,果断离去,仿佛落花一瞬,凄美壮观。此外,武士佩刀的刀鞘上还常常装饰有华丽的樱花,花熏杀气,赋予杀伐如花的一种生命韵味。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死亡是美的化身,它把肉体与灵魂和谐地融于一体,就像樱花陨落时的璀璨悲壮,令人神驰,所以,日本有句谚语: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

       武士道对日本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不乏负面影响,但武士道并不等同于军国主义,它是一种文化,是日本民族的一种精神底色。由于武士道曾经吸取过中国儒家和佛家的思想,所以,在武士文化中,宇宙被认为是虚无的,而人的生命是短暂和有限的,人终究会死去。基于这种观念,武士们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高度。他们认为,人生的重点应该是如何能够像樱花一样,活得绚丽,死得凄美。他们追求的境界,不是生命之花绚烂后的慢慢凋零,而是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日本曾经有一首军歌,歌中唱到:“队伍中那些红色的领章,就像千万朵花枝繁茂的樱花,花儿在吉野吹起风暴,生为大和男儿,就该像散落的花儿一样战死在沙场。”这首军歌就是樱花与武士道精神联系的一种体现。
       对死的美化是日本武士道的核心内容之一,武士视切腹为“光荣的解脱”,以自杀表示对主君的忠诚,对自己荣誉的珍惜,这也是樱花精神的一个典型体现。武士自杀并不意味着失败,也不是要以死来洗刷耻辱,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死就是人生的极点,所以就应该像樱花一样,在自己到达人生的巅峰时刻毫不留恋地凋谢、离去。可以说,武士的死,是对自己生命极点的一种定格,是一种主动的结束,更是对樱花凋谢的凄美’壮烈的一种向往。
                   武大樱花:是侮辱历史,还是友谊象征?


       武汉大学校园内原本并没有樱花。上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立武汉大学在武昌城郊外的珞珈山一带大兴土木,辟山建校,同时大规模地植树造林,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地的荒山野岭,变成了黉舍巍峨、林木葱茏的美丽校园。
然而,到了1937年,武汉大学在珞珈山的校园建设尚未完成,就碰上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大片国土不断沦丧。1938年初,武汉形势吃紧,武大师生只得忍痛告别珞珈山校园,西迁四川乐山。
       正是在1939年春,侵华日军从本国运来樱花树苗,在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里种下了最早的一批樱花树。一般认为,日军在珞珈山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校园里的这第一批日本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

“                              樱花虽美 国耻勿忘”


       长期以来,对于武汉大学校园的樱花究竟有何历史内涵,它们到底更多的是国耻的标志,还是友谊的象征,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在笔者看来,唯有完整、准确地把有关基本史实掌握清楚,才有可能据此得出既符合事实、又合乎情理的结论。
      十几年前,曾有武大学子自发地在来校赏樱的游人中散发传单,大声疾呼“樱花虽美,国耻勿忘”,试图努力利用所谓的“樱花节”对广大同学和游客们进行国耻教育。在他们的直接推动下,校方于2002年在樱园老斋舍前竖起了一个“武汉大学樱花简介”的指示牌。2007年,学校又在“樱花大道”的起点处安放了一块刻有“樱园”两个大字的景观石,并在其侧面明确介绍道:
       武汉大学的樱花不仅以其景色秀美而蜚声国内,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历史的见证。而今樱花的品种,是历代武大师生引种、驯化,栽培的成果,烂漫樱花与早期建筑相映成景,成为校园内最具特色的景观园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11 16: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