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561|回复: 5

地书理论浅析

[复制链接]
段伟峰 发表于 2015-2-27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书那些事
作者:哈尔滨草根地书研究会 阿忠武  段伟峰
文章摘要:文章纵观国内各大城市写地书的出现和现状,在以下几方面:1、地书起源  2、地书与书法的关系  3、地书发展趋势  4、地书与健身  5、地书的特点与书写方式  6、地书工具。等六方面对写地书做了研究和阐述,是目前国内对地书研究的一份比较全面和重要的一篇文章。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引全国地书爱好者对地书热议,推广地书艺术之健康、持续发展。
一、地书的起源
传说中有天书、地书、人书。
《天书》在人类始出现之时就已经记载下所有的一切,人类创生到走向灭亡。仿佛一台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早已把人类由始至终的数据记录,不能变不可改,这也就是命运。
《地书》记载了天地间森罗万物,所有世事,它可以更改事情,但是却不能改变人的意志,更加不能改变《天书》。但是事情往往改变人,若是事情发生了变法,那么人的意志似乎也会有所改变。
《人书》不能改变任何事物。我们知道,即使功能再强大的计算机也会有漏洞,而《人书》就仿佛一个黑客,它是人类的一个机会,正是这个机会使得《天书》出现变数。但是现当今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少人注意这个机会了。
本文说的地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大城市兴起的一种在地上理石板写大字的方式,称其为“地书”。地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一个创造性的分支,有专家推测,中国古人创造中国文字时,最先便是用地书,地书起源于汉字书法形成时,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曾以地书习字,地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是中国书法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说她古老,是因为考古发现远古就有一些人用手或简单的工具蘸泥糊在地上写字,传说仓颉造字就是在地上进行的,也属地书,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新疆爱塔石窖凿于唐代,窖内地上写的“佛”字面积达18平方米,它可能是考古发现比较早的地书字了。苏东坡也曾划沙教民写字,郑本桥更是在自家天井写地书十八年,练就板书体,南宋写下《满江红》的岳飞,他幼年时因为家贫无钱买笔和纸,于是临沙练字,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因为用沙子在地上撒字而传为佳话;电影《英雄》里梁朝伟沙盘练字、用剑写地书的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他们都承接着地书文化。二十世纪在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大城市兴起的地书是对古代地书的传承和发展创新。类似形式还有沙书、泥书等。
“地书”启萌于上世纪70年代,短短几年内就红遍祖国大江南北。“大地为纸,清水作墨”,“一桶水,一支笔,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地书”逐渐成为都市新宠,受到越来越多普通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如今在哈尔滨,像这种以大地为纸、清水为墨写“地书”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风雅颇有古人“浴乎沂yi,风乎舞雩yu  ,咏而归”的风范,作为国粹的书法,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发扬光大,给城市平添了一份浓郁的人文气息。这种将传统的中国书法从书斋搬到室外的做法,不仅经济环保、时尚健康,还能修身养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城市文化景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1.tmp.png
学生加入写地书行列
写“地书”,是一项既省钱环保,又时尚健康的活动,在中国各大城市均已经非常流行。书者可以怡情,过往者亦可欣赏。
地书与传统书法不同的是,地书这种将书法艺术从书房搬到公园、广场中的书写形式,不仅节省了纸墨,更重要的是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以水代墨,以地当纸。取之不尽,童叟皆宜。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动脑运腕,陶冶情操。弘扬国粹,循序渐进。品位高雅,构建文明。习笔交友,环保利民的强身健体、弘扬国粹、利于环保、童叟皆宜的品位高雅的休闲活动方式。
目前在哈尔滨伍连德广场地书研究会会员,他们每个人的书写各具特色,从现场留下的字迹可以看出,“地书”高手各个身怀“绝技”,有专写行书者,有楷书了得者,有草书如行云流水者,有横书反体者,有大篆研究者,有写空心字者、更有能写善画者。用地书爱好者的话说,就是“百花齐放”,写地书着喝令大地开出书法的奇葩来。他们还准备将地书用现代技术办一次地书展览,还准备利用北方得天独厚的冬季,配合哈尔滨享誉世界的冰雪文化创造一种北方特有的冰地书。
他们笑言成诗:“拾来一杆制成笔,半桶清水权为墨,偌大广场石板纸,不用折叠自成格。”自我陶醉在写地书的乐趣之中,地书无需宣纸,大地即纸,取之不尽;无需购墨,清水即墨,用之不绝。写字当即为晨练众人所览;不留作品,佳字佳句尽在书者心中。85岁离休老干部王树德作诗:”晨练地书碧游雅聚,以水带墨挥洒大地,楷草隶篆各现功力,谈诗论字切磋书艺,观摩交流见善思齐,情采众长师古不泥,陶情怡字自乐自娱,健康身心百岁可期。”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2.tmp.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3.tmp.png                书法讲座暨草根地书研究会成立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4.tmp.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5.tmp.png
85岁离休干部写一手好篆书
在广场的大理石地面上每位爱好者不仅可以尽情地采用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体等多种字体来书写“地书”展示绝活,还能起到推广“地书”文化,让“地书”文化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特别对提升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气质、凸显文化风采、折射冰城市民生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家长带着孩子驻足地书前,对广场上领孩子的青年家长和娃娃们都是一个很好的一种国粹文化熏陶和教育。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6.tmp.png
“地书”走进百姓健身生活,成为大众书法,这的确是一项高雅时尚、经济实惠、符合环保潮流的休闲健身活动。“地书”这一形式完全符合集健身养性、文化熏陶、环境保护于一体。书法艺术陶冶情操,露天运动强身健体,而将两者结合起来,便成为拥趸甚众的“地书”运动。“地书”,比坐在家里写更放松,心情放松才能愉快,愉快才能健康。练习地书让人产生价值感自信心,觉得生活充实有意义。
地书这种书法形式,是冰城里的一道文化景观,由于不用浪费纸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仅是一项比涂鸦更环保、文化意味很强的活动,更能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活力与内涵,所有地书爱好者希望地书文化能发扬光大,为哈尔滨这座天鹅项下的冰城增加一道靓丽的风采。地书是国粹-书法的一个分支,是一项弘扬国粹强身养性利于环保的品位高雅的活动,全国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等城市都把广场地书活动当作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深受群众的喜爱。也备受政府,媒体所关注,哈尔滨新晚报7月23号在银发周刊上以“地书把健康快乐写出来标题“用一个整版报道了伍连德广场地书活动。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7.tmp.png
地书空心字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8.tmp.png
清晨在广场上布置大会会场
二、地书与书法的关系
地书是是中国书法的传承,书法中的榜书更能体现地书的起源。特别是在地上写的榜书。
中国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但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书家。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据《泰山》、《琅邪》、《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是秦丞相李斯。历朝历代书写榜书者不乏其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发展到题写重臣宅第、寺宇庙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名山大川,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商家则用以书写店招;书体也从单一使用篆书、直书,发展到使用行书、草书。当代郭沫若题写的“武侯祠”巨匾、沙孟海题写的“华联商厦”巨幅商店名,分别用俊逸潇洒和端庄凝重的行书书写,备受人们关注。在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有众多赞美地域景观的榜书刻石和碑刻,它们为名山圣地、秀水佳景增辉添彩。
“中国榜书的临写技法榜书入门“中讨论了如何写榜书,费瀛说:“必须明师指授,八法、八病、运笔、撮襟等法,逐一讲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则心益明,见愈长,临池之业,日异而月不同,骎骎骚到古人佳处矣。”在掌握“八法”书写技法、消除八病、点画都能出入规矩、把握范本书写技巧后,再从10厘米左右大的字开始练,循序渐进,不断增大字径。 具备相应书法理论知识,对提高榜书书写水平大有裨益。以摩崖、石刻为例,河南洛阳伊水河畔的石刻是方笔雄强类书体。陕西、甘肃境内褒斜道上的“汉三颂”(见右侧三图),虽在同一道上,但是《石门颂》与《西狭颂》、《郙阁颂》的风格面貌迥异:前者纯以圆笔书写,恣肆奔放,活脱潇洒,意趣盎然;而后两者以方笔为主,方整雄强,端庄美,《郙阁颂》用笔尤显粗壮。山东莱州一带的石刻《郑文公碑》,虽同为郑道昭所书,但刊刻在云峰山的《郑文公碑》(下碑)字迹清晰,风化腐蚀程度较轻。印刷《郑文公碑》(下碑)的多家出版社中,惟有上海书画出版社“自学丛帖”中的《郑文公碑》(下碑)风貌、字口清晰度和使用的拓本都名列前茅。《郑文公碑》虽用笔圆劲,笔意内含,但因为过于循规蹈矩,所以不宜选为范本。倘若具有以上知识或掌握更多书法理论,再旁及绘画笔、墨、水、色彩等相关知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执笔法单手执笔采用提斗和撮管法。要领是:指实、掌垂(自然下垂,与书写小楷掌竖执笔相反)、肘斜(向桌面倾斜)、抬臂(微微抬起比掌高即可)、腋离(臂根与身躯相互离开,不要夹住)、松肩(将力量集中到肘、掌、指上)。五指分工为:犀、押、钩、格、抵。根据书写习惯,可高执笔或低执笔。
双手执笔,采用双手握笔法(书写两米左右擘窠大字)。要领是:右手在左手下,右手主握笔杆中上部,拳心向身内,与腹部距离约为10厘米,臂向下,左手辅握笔杆上部,拳心略向右侧,与左胸部相距约为15厘米,臂自然下垂,臂根适当离开上身。两拳之间握笔距离约为30至40厘米。这类巨笔的总长度,一般与书者身高相当为宜。
1.在桌面上书写时,上身微微向桌面躬,左手撑着桌面,右臂抬起,臂根离开身子,松肩、肘斜下、掌下垂。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右脚在前,与在后的左脚相距约半个脚掌,膝可微屈,但不超过脚尖。在力的分配上,左手与双脚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根据书写需要,身体的重心要在双腿之间变换,左手撑着桌面的力量也要随着变化。
2.在地面上书写。以大地为书桌,弯腰,两眼俯视铺在地面上的纸张,上身微微前躬时,头部不应超过前脚脚尖,左手自然弯曲,置于左前侧,双脚成弓步,左脚尖与右脚跟间的前后距离约50厘米(见下图)。根据书写需要,身体的重心要在双腿之间变换。前进时,先将全身的重心移放到不动的右腿上,左腿前移,脚跟先轻轻着地,然后脚掌踏实地面。后退时,先将全身的重心移放到不动的左腿上,右腿后移,脚尖先轻轻着地,然后脚跟踏实地面。步伐、呼吸和书写三者要协调配合。移动碎步应快速轻捷,准确到位,脚跟微微离开纸面,脚掌不要擦着纸面走。书写时,要穿软底鞋或纯棉袜。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墨者,字之血脉也。水与墨配合比例关系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书写质量,因此,掌握、运用好这两者,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费瀛说:“(墨)弗令太浓,浓则滞笔,亦弗太淡,淡则无精彩。俟其浓淡适中,倾注别器,以供挥洒……久停宿墨,亦不中书。”古人用墨经验值得借鉴。今天已进入多元化书法时代,榜书的墨色也应随着时代而改革,吸取国画、音乐:域外书画等方面的经验加以变化。如借用国画水破墨法(即毛笔先蘸适量的墨,随即笔尖蘸清水)、墨破水法(即毛笔笔肚留有适当清水,后用笔尖蘸墨)书写,再辅之以不同节奏的运笔,纸面上会出现丰富的墨色变化,有时还会出现飞白。如用全浓墨或全淡墨书写正文,那么题款可用浓墨正文题淡款、淡墨正文题浓款的方式使墨色产生变化。如题长款,亦可采用以上办法。切忌用宿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部分墨汁有发灰的问题,可在墨汁中加少许藤黄加以改善。
将墨汁倒入容器,未书写时,应使用与正式书写同质的宣纸,对墨汁含水量、纸张吸水程度进行测试。如墨汁中含水过多,应想办法使其合适,也可适当加快书写速度或更换吸水强的宣纸。书写时还应充分考虑天气、环境温度对墨汁的影响,要心中有数,对突发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忌不考虑上述因素,盲目蛮干。
作榜书要求笔酣墨饱,但要克服毛笔从容器中提出来时,墨汁不断往纸上滴洒的毛病。如希望笔肚含更多墨汁,可改用长锋。如使用的是长锋毛笔,可用左手持废宣纸,在微微上抬的笔头下同步到达书写位置,这样即便是掉下墨汁,也落在废宣纸上。如墨汁不慎落到纸上,应灵活运用点画丰嫩。使用巨笔作书,应请人端盆在笔下接着滴下来的墨汁。
要临写榜书,应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字径大、字口清晰的名家法帖和刻石作为范本。下面列举部分供参考。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颂》是兼有篆、楷、行、草意的隶书,《石颂》另具跌宕跳跃、朴率稚拙的特点。《石门颂》恣肆奔放、活脱潇洒、意趣盎然;魏碑《张猛龙》峻劲雄肆,结构欹正相生,点画变化多端,融方圆为一炉,是北碑中的神品。《元倪墓志》精健秀逸、风华旖旎;颜真卿楷书雄强浑厚,端庄凝重,线条弹性极强,是书写榜书的极好范本;米芾《虹县旧题》、《多景楼》、《梅花赋》、《苕溪诗》、《蜀素帖》等行书,用笔精妙,八面出锋,结字跌宕多姿。明末清初王铎《触意之二首》、《忆过中条语》等法帖,打破了沉寂的章法,艺术地切割空间,跌宕跳跃的结字和摇曳的行气,开拓了新的章法境界。孙过庭《书谱》是书法史上文、艺双绝的草书法帖。吴镇《心经》与日本平安后期藤原佐理《头弁帖》同是姿媚秀出的书体,含蓄蕴藉的用笔,浓淡干湿的墨韵,构成了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地书就是榜书的现代书法表现形式之一。唐朝以前,古人书写方式是席地而坐的,因为当时没发明桌案。在晋代“曲水流觞,列坐其次”的兰亭雅集中即是席地作书,你能说这是“杂耍”吗?此外,随着现代中日书法交流的加深,日本书坛高手来中国切磋书艺,挥洒擘窠大字时也常常采用“地书”的方式。地书是我国最早的书写形式,以弘扬民族精神,抒发民族情感的中国书法,中国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也书家,但不是第一位写榜书的书家。早在秦统一文字以前,榜书就出现了。据《泰山》、《琅邪》、《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是秦丞相李斯。历朝历代书写榜书者不乏其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苑囿,发展到题写重臣宅第、寺宇庙堂、关隘要塞城楼、园林景观、名山大川,最后进入寻常百姓家,商家则用以书写店招;书体也从单一使用篆书、直书,发展到使用行书、草书。当代郭沫若题写的“武侯祠”巨匾、沙孟海题写的“华联商厦”巨幅商店名,分别用俊逸潇洒和端庄凝重的行书书写,备受人们关注。在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有众多赞美地域景观的榜书刻石和碑刻,它们为名山圣地、秀水佳景增辉添彩。
地书是国人生活水准提高后在民间自发行成的一种高雅文化的产物,“地书”是中国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一个创举,是对书法的复古和习古,用自制的大海绵笔或毛笔蘸上水后在地上写字,海绵在古代是没有的,海绵的柔软性及弹性是现代人能写好地书的好材料,其具有方便环保的性质与锻炼身体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同时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普及。
用海绵笔写地书和用毛笔、钢笔在纸上写字还是有点不同的。海绵笔比较重,而且笔杆长、笔头大,在握笔和运笔上和毛笔、钢笔有差异。地书一般是站立书写,因为地书笔较重(约o.5-1kg),地书笔与地面成60度角左右,不同毛笔书写,横画较多用侧锋,由于清水与地面形成水膜,加之理石地面较光滑,海绵加水的地书笔,书写起来滑润有余且可得心应手,完全没有毛笔在宣纸上涩滞之感觉,可写出用毛笔写不出来的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亦受许多书法爱好者喜欢。说以写地书是练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练习字的结构有着事半功倍殊途同归的效果。
三、地书发展趋势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写字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到后来写字就不再是课外作业的一部分,不少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写出来的字在上辈人眼中像小学生写的一样。这时候,钢笔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果你再要求他们写字,他们一定会很反感,一定会说,都什么年代了,电脑都普及了,哪还用得着专门练写字?
现如今,高清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QQ、微信成为了人们的交流工具,传统的书信交流变得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无论是机关工作人员,还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花在写字上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提笔忘字成为一种常态,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和书法艺术成为少数人寂寞的守望。
写地书可弥补这一缺欠。  近两年,教育部相继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书法教学变得活跃起来,设有书法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习近平主席及夫人在国内外重要场合讲话涉及倡导书法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方面越来越多,书法艺术的春天真正来到,高考作文180分的到来,也将书写提高更大的地位。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持续飙升,一下子成为热点栏目之一。教育部也明确出台相关规定,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书法教学,不少艺术类高校也开始开设书法专业。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及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已经引起高层重视,中国汉字的特有魅力正在逐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传承。
其实,书法与其他艺术一样,除了丰富业余生活,陶冶个人情操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对中国汉字文化的信仰和尊敬。学书法,对大多数人来讲,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无论年龄大小,无论职业
如上所说,“地书”现象是一个新生事物,“地书”现象是人们学习书法、练习书法、提高书法水平的好方法。怎样让这一新生事物发扬光大?“地书”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是我们“地书”爱好者、参与者应该认真思考的。是值得研究的,研究地书理论便成了很多人都想法,全国各地“地书”的状况大致一样,多数参与者是各自为战,散兵游勇式的。也有少数是有自发的松散性组织的。就目前观之,地书活动在冰城上是扎根立足了,并且在拙壮的成长着,用地书练字的人越来越多,大有尉然成风之势,中老年人用以健身强体成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书法爱好者们也把它当成研究的课题,常常是三五成伙在讨论章法和技巧,青少年人群则把地书当成自己练字的尙好方法,抽出闲暇时间训练,提高写字水平,社会上看重地书,用来组织各种形势的活动。
写地书不会像跳健身舞人那么多,这是因为写好地书不会那么容易,写好地书就更不容易了,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行。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夫,还要对书法的喜欢和爱好,需要要一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
我们认为,“地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将“地书”落实到宣纸上,很多写地书的人,长时间书写地书促进了毛笔字的功夫,那种认为写地书是写地书与毛笔字无关联的认识是不对的。二者是相互促进,而且各有所长。地书完全可以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应该登上大雅之堂,走进艺术殿堂。这就需要有带头人,需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这个“师者”不应该是自封的,应该是公认的。这个“师者”应该具备较多的书法知识,应该对书法有一定的研究,应该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应该能将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他人。
地书,健身又环保,地书走进百姓健身生活,成为大众书法,这的确是一项高雅时尚、经济实惠、符合环保潮流的休闲健身活动。地书这一形式完全符合集健身养性、文化熏陶、环境保护于一体,书法艺术陶冶情操,露天运动强身健体,而将两者结合起来,那将是十分惬意的事。写地书,比坐在家里写更放松,人的心情就要放松,字就书写的自然,放松才能愉快,愉快才能健康。练习地书让人产生价值感自信心,觉得生活充实有意义。特别是将“地书”和纸上的书法结合起来,在写“地书”时苦练书法的基本笔划和结构的基本功;在纸上练习时则着重练习章法和布局谋篇。还应该对从学者因材施教,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予以悉心指导。还可以适当搞一些笔会,用这种形式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及时纠正不正确的站姿、坐姿、执笔等毛病,讲解书法作品的章法、落款及用印等常识。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来,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并不是“万里长征”,在全国性的书法大赛中斩金夺银也并非“痴人说梦”。
四、地书与健身
说起练“地书”的好处,写地书的人说,年龄、背景不同的爱好者相聚在一起,就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精神追求。每天练习一个多小时,不仅有利于保健养生,也有利于养性益智,可谓是一举多得。因为,在写“地书”的过程中,两脚要分开与肩同宽,脚趾抓地,两腿伸直,腰部挺直,手握笔杆,心无他用。同时,落笔行笔时要自然屏气,起笔时呼吸要自然加深加长,这样,写一段时间后,就得伸伸肘,活动一下腰腿,那时会感觉到全身轻松,心情舒畅。
“地书”不仅让人字写得更好,身体也更棒。因为在写“地书”时,两脚要分开与肩同宽,两腿半屈,腰部挺直,手握笔杆,心无旁骛,落笔行笔时要自然屏气,起笔时呼吸要自然加深加长。写一段时间后,就得伸伸肘,活动一下腰腿,那时会感觉全身轻松,心情舒畅。对于老年人来说写地书,一是有利于修心养性剔除杂念,磨炼静心养瑞的毅力;二是有利于老年人锻炼腰腿支撑力的耐久性和双手提物负重握笔运动的灵敏性;三是有利于老年人心脑细胞活跃,记忆力增强,预防脑痴呆;四是有利于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写地书就像写毛笔字一样,不宜写的时间太久,尤其是血压低的人、有颈椎病的人,可以歇一会,唠唠嗑,伸伸胳膊,压压腿后再接着写。也可以用地书笔按摩有关穴位,哈尔滨地书研究会正在利用地书笔搞健身操,这样可以既写了地书又练筋骨,舒筋活络,养生却百病。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节奏加快的现代化生活,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渴望健康的人们,寻求各种各样的健身方式,以维持和增进健康。在众多的健身方式中,地书以其自身的优势,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  
长期坚持练书法能使人健康长寿,这是古今许多事实所证明的。有史料可查,历史上著名书画家大多高龄寿终:隋时智永和尚活了近百岁;唐代欧阳询85岁,虞世南89岁,颜真卿76岁,柳公权88岁;明代文征明90岁,董其昌82岁;近代吴昌硕83岁,齐白石94岁;现代书家郭沫若90岁,张大千84岁,沈尹墨88岁,林散之87岁,孙墨佛年逾百岁……这些事实证明长期从事书画练习,可以使人长寿。练习书法亦可使患慢性病的人恢复健康。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曾患严重的慢性病,后由于长年累月地练习书法。竟然病体康复,精力充沛。当时毛泽东主席曾写信给她说:“你的字好,又借此修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是件好事。”陈毅同志也曾为之题词:“书法系艺术劳动,亦系体力劳动,立群同志运用书法恢复健康,这是重要的创举,值得我们学习。目前立群同志已恢复工作,书法已臻佳绝,可谓两得,可喜可贺。”
书法可以养性益寿,其中奥秘值得探求和研究。一般的说,写字要有正确的姿势,即头正,身直,臂开,足稳;执笔要求指实,掌虚,腕平,掌竖;运笔需要活动腕肘。全部达到这些要求,就得“练功”。用笔时,要“养神惊虚,端己正容,秉笔凝视,临池志逸”。书法运笔的过程中,采用刚柔曲直的线条,远近疏密的距离,浓淡燥湿的墨色来表现思想感情,这一点书法同气功、太极拳有相通的地方。俗话说,写字如练拳,故有健身作用。
练习书法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心灵。因为写字要绝虑凝神,心平气和,精神状态完全进入“静”的境界,一静而制百动。久之使书写者的身心得到锻炼,达到宁静致远,自然也就使人延年益寿。
近几年来,书法的康复作用逐渐被医学界所认识和运用,特别是在精神病人的康复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作用。笔者曾对此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为此撰写了一篇医学学术论文《63例精神病人的书法行为治疗》,发表在2000年第15卷第3期的《中国康复》杂志上。书法对人体具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作用,在生理上可使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血压降低,脑血管扩张和EEG频率增快等;在心理上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轻松,减少紧张和焦虑,同时能提高兴趣,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恢复社会功能。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首先,地书练习者在书写时会很容易地将各种不愉快的琐事忘掉,重新唤回愉悦的心情。加上地书活动多是在露天进行,练习地书的老年人可以就此走出狭隘的个人空间,在户外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以书会友,充分与人交流,避免了孤独情绪的出现。其次,因为地书练习者在练习前要背诵许多诗词作为书写的素材,这样就使记忆力得到了锻炼,相当于每天做了一次大脑体操,有效防止了大脑机能的衰退。笔者在走访中得知,许多地书爱好者都能随口背诵出十几首唐诗,更有甚者为了能在公园写得几首好诗好词,自己进行创作,不乏佳作出炉,非常有意境。自古以来,许多擅长笔墨的文人名士,在步入老年之后往往文采依旧,思维敏捷,其中多长寿之人,这不能不说是他们得益于常年的书法创作的锻炼。
  从身体健康上说,“地书也是一种运动,其运笔的过程就是一个运气的过程,练地书讲究‘三力’,背力、悬力和腕力,地书比其他书法更讲究健身的功效,不仅要做到运笔准确,结构合理,字间距不能过大,而且手腕一定要平,才能达到健身练字的功效。”人在地上作书时,弓身挪步,眼到手到,一行书写下来,腿脚、腰胯、手腕等部位都得到了锻炼。尤其是腰肾,医学上认为,腰部是人体运动和发力的中枢,保持腰部功能的灵活有效,很大程度上就保证了身体其他部位的活动能顺利进行。而写字时的轻微弯腰动作,重点锻炼了腰,使其能得到有效的活动。这里刘先生特别提出,练习者在制作毛笔时要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笔杆的长度,这样才能在写字时保持良好的姿势,达到锻炼目的的。
三、写地书的人们,清晨,他们自带用海绵制作的水笔,来到公园,来到广场,地当纸、水作墨,凝神运笔,挥洒自如。楷书、隶书、草书、篆书尽情习写,书写之余,散散步,聊聊天,既陶冶情操,又强身健体。写地书有三大好处,一是强身健体,二是结交朋友,三是提高书法水
五、地书的特点与书写方法
写地书当用在地上写榜书的方式来写,下录榜书写法。
在地面上书写榜书。以大地为书桌,需弯腰,两眼俯视铺在地面上的纸张,上身微微前躬时,头部不应超过前脚脚尖,左手自然弯曲,置于左前侧,双脚成弓步,左脚尖与右脚跟间的前后距离约50厘米。根据书写需要,身体的重心要在双腿之间变换。前进时,先将全身的重心移放到不动的右腿上,左腿前移,脚跟先轻轻着地,然后脚掌踏实地面。后退时,先将全身的重心移放到不动的左腿上,右腿后移,脚尖先轻轻着地,然后脚跟踏实地面。步伐、呼吸和书写三者要协调配合。移动碎步应快速轻捷,准确到位,脚跟微微离开纸面,脚掌不要擦着纸面走。书写时,要穿软底鞋或纯棉袜。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墨者,字之血脉也。水与墨配合比例关系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书写质量,因此,掌握、运用好这两者,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费瀛说:“(墨)弗令太浓,浓则滞笔,亦弗太淡,淡则无精彩。俟其浓淡适中,倾注别器,以供挥洒……久停宿墨,亦不中书。”古人用墨经验值得借鉴。今天已进入多元化书法时代,榜书的墨色也应随着时代而改革,吸取国画、音乐:域外书画等方面的经验加以变化。如借用国画水破墨法(即毛笔先蘸适量的墨,随即笔尖蘸清水)、墨破水法(即毛笔笔肚留有适当清水,后用笔尖蘸墨)书写,再辅之以不同节奏的运笔,纸面上会出现丰富的墨色变化,有时还会出现飞白。如用全浓墨或全淡墨书写正文,那么题款可用浓墨正文题淡款、淡墨正文题浓款的方式使墨色产生变化。如题长款,亦可采用以上办法。切忌用宿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部分墨汁有发灰的问题,可在墨汁中加少许藤黄加以改善。
将墨汁倒入容器,未书写时,应使用与正式书写同质的宣纸,对墨汁含水量、纸张吸水程度进行测试。如墨汁中含水过多,应想办法使其合适,也可适当加快书写速度或更换吸水强的宣纸。书写时还应充分考虑天气、环境温度对墨汁的影响,要心中有数,对突发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切忌不考虑上述因素,盲目蛮干。
作榜书要求笔酣墨饱,但要克服毛笔从容器中提出来时,墨汁不断往纸上滴洒的毛病。如希望笔肚含更多墨汁,可改用长锋。如使用的是长锋毛笔,可用左手持废宣纸,在微微上抬的笔头下同步到达书写位置,这样即便是掉下墨汁,也落在废宣纸上。如墨汁不慎落到纸上,应灵活运用点画丰嫩。使用巨笔作书,应请人端盆在笔下接着滴下来的墨汁。
要临写榜书,应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字径大、字口清晰的名家法帖和刻石作为范本。下面列举部分供参考。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颂》是兼有篆、楷、行、草意的隶书,《石颂》另具跌宕跳跃、朴率稚拙的特点。《石门颂》恣肆奔放、活脱潇洒、意趣盎然;魏碑《张猛龙》峻劲雄肆,结构欹正相生,点画变化多端,融方圆为一炉,是北碑中的神品。《元倪墓志》精健秀逸、风华旖旎;颜真卿楷书雄强浑厚,端庄凝重,线条弹性极强,是书写榜书的极好范本;米芾《虹县旧题》、《多景楼》、《梅花赋》、《苕溪诗》、《蜀素帖》等行书,用笔精妙,八面出锋,结字跌宕多姿。明末清初王铎《触意之二首》、《忆过中条语》等法帖,打破了沉寂的章法,艺术地切割空间,跌宕跳跃的结字和摇曳的行气,开拓了新的章法境界。孙过庭《书谱》是书法史上文、艺双绝的草书法帖。吴镇《心经》与日本平安后期藤原佐理《头弁帖》同是姿媚秀出的书体,含蓄蕴藉的用笔,浓淡干湿的墨韵,构成了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六、地书工具
地书笔一般都是地书爱好者自制,材料有废旧沙发;坐垫…废弃的泡沫(俗称海绵),废弃地板拖布杆、木棍,竹棍…等。将泡沫用剪刀修成笔状,固定在杆上,杆与泡沫接触处用矿泉水瓶前部作为装修。现代人用的海绵古代是没有的,更可以书写出漂亮的字来,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9.tmp.png
一、地书笔分自流式地书笔和沾水式地书笔。
1、笔由笔杆、笔头、笔头组成,
2、供水器由水容器、医院用输液管和水量调节阀组成。
二、自流水式地书笔制作方法:
1、笔的制作方法。
(1)笔杆为硬质塑料、薄渡锌铁管,长度视使用者需要而定;在笔头保护帽处于写字位置时在瓶盖的上方3—4公分处打一圆孔,以连接输水管用。
(2)笔头用海绵剪成适用书写楷书、行书或草书的笔头,笔头宜长、圆、键、应修成圆锥型;在加工好的笔头与笔杆连结的一端的中心用烟头烧出深3-4公分的圆孔或在中间用剪刀往里剪出十字形
(3)笔头保护帽用粗细长短与笔头粗细长短相适应的饮料瓶制作,且饮料瓶口应能在笔杆上自由滑动为宜,在饮料瓶盖的中心作一圆孔,使之拧在饮料瓶上再套入笔杆后稍用力带瓶盖的饮料瓶能在笔杆上滑动。
2、供水器的制作方法。
(1)水容器:水容器的大小和形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用圆、龠形的塑料瓶、塑料桶代替。如喜欢背式的,可用偏形的,如喜欢斜挎在肩上或手拎的,园形或偏形塑料容器均可。在容器壁部的最下方扎一圆孔,以便作连接输水管用。
(2)输水管:输水管用一次性医疗输液器上的软塑料细管,其长度以长于从背或挎上水容器后到笔头保护帽上方笔杆上进水圆孔的距离。
(3)水量调节阀:水量调节阀用医疗输液器输液管上的流量调节器代替。
三、安装方法:
1、笔杆与笔头的安装:先将笔头保护帽套入笔杆,再将笔杆插入笔头圆孔内,用不易腐乱的如尼龙绳等扎紧。
2、供水器的安装:将输水管插入水容器孔内,为防止水从水箱圆孔和输水管间流水和因输水管被挤偏而不从管中流水,可用合适的塑料吸管插入输水管,再将插入吸管的一端输水管插入水容器的圆孔中,为防止水箱内存水过多,插入水容器的长度不要超过一公分为宜。最后将水量调节阀套入输水管靠近水容器的位置,以方便左手控制水量调节阀的大小。
四、沾水式地书笔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A.tmp.png
著名书家阿忠武写地书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B.tmp.png
退休高级工程师早晨写地书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C.tmp.png
大地书笔写榜书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D.tmp.png
                地书人写的书法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E.tmp.png
          草根地书研究会成员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6F.tmp.png
上图为地书会员自制地书笔
将泡沫剪成圆锥形,固定在杆上,(用铁丝或用累死狗均可)上面带上矿泉水瓶或朔料药瓶之类作为装饰,即可。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70.tmp.png
哈尔滨汤臣倍健杯电视地书大奖赛选手合影2014.8.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5-2-2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辛苦了!怎么看不见照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2-2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了什么是地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徐茹茹 发表于 2015-2-27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学习后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2-28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之事,百姓之乐。像二人转一样,登不得大雅之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段伟峰 发表于 2015-3-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5-2-27 11:48
谢谢介绍!辛苦了!怎么看不见照片啊?

我还弄不好照片,上传有限制好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5 1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