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925|回复: 9

我的微通信:南昌泼来“一盆水”

[复制链接]
毕国昌 发表于 2015-2-2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毕国昌 于 2015-2-21 20:53 编辑

        “国昌,你好!”姜惠林从南昌那边打来电话。
    “惠林兄,过年好!” “过年好!”我们寒暄。
     “怎么样,最近有什么大作?”我晓得姜惠林是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勤奋有加,佳作频传,拜年话自然跳跃到这个兴奋点。
     “不写了。”电话那边语气急转直下,方才的兴奋似乎遇上了冷风,声调也骤然降了下来。
     “怎么不写了?”我有些着急。
     “现在买书用秤称,151斤。”
     “哪里呀?”我追问。
     “南昌,就是我们南昌的新华书店。”
    “淘汰一些垃圾作品,净化一下市场,让纯文学占领市场,这不见得是坏事呀。”
    “不是的,用秤称的书也不乏一些精品和经典呀?”惠林在那边唉了口气,“我买了几斤,其中就有一本是鲁迅的书。”
     我愕然:“洛阳纸贵的事儿,一去不复返啦?”我突然想起《文艺报》几天前登载的文章,于是马上补充,“最近一个作家,一不小心走红了,许多出版社都约他的作品呢!”
    “凤毛麟角,凤毛麟角呀!”
    放下电话,我像打了霜的茄子,呆呆地坐在椅上: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是,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每年为11本,法国为8.4本,日本在8.48.5本,犹太人世界第一,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书,而我们13亿人的泱泱大国,才平均1人1本不到。
    不知是网媒的冲击,还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正这就是现实。这南昌方面的电话犹如一盆凉水泼将下来,我清醒了许多,突然我像发了疯似地,将那个准备了5年的创作提纲撕成粉碎,扔进了马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5-2-2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昌新华书店的行为,实在是对作家的伤害对纯文学的的亵渎。让人失望愤慨!但面对林林总总不尽人意的低劣行径,我们还要握紧手中的笔,为纯文学而不辍笔耕,消消气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毕国昌 发表于 2015-2-2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5-2-21 22:00
南昌新华书店的行为,实在是对作家的伤害对纯文学的的亵渎。让人失望愤慨!但面对林林总总不尽人意 ...

     谢谢你的回复,不仅仅是要消消气的问题。这个事已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事实。其实,我昨天放下电话,就给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的一位同志通了个电话,得知黑龙江哈尔滨也好不到哪去,现在几乎没有畅销书可言,按照文化企业改革后的主张,出版一本书,是要先付几万元版权费等多项支出的。想通过文学创作赚取人民票,养家糊口几乎等于零。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转型期的今天,中国的文学创作之路可以说是充满荆棘,在这条路上能够坚持走下来,并得以生存下来的肯定是少数,不是“英雄”,也是天才。
   今天的作家梦,比任何一个时候都难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5-2-2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人宁可花几大百元吃一顿大餐,也不肯买一本书,书的质量也差,买一本书,看完了还没地方放,都当废品卖了,6角钱一公斤。要是有个旧书交换市场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毕国昌 发表于 2015-2-22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气华版主:
   首先感谢您对我那篇有关隋凤富的通话记录式文章的处置。
    至于当下书刊市场的窘况,确实对我们这些曾经靠写字谋生的人无疑是一个悲哀。当然,这里的原因较比复杂,也有作品粗制滥造的问题,诸如写企业颂老板的所谓报告文学,多为垃圾产品。可最可怕问题是纸媒的没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更多的人不在喜欢读书,而是在大量的良莠不齐的电视产品面前,消磨更多的时间,而这种取向一旦形成趋势,则无法更改。您说的作品交换平台是一个办法,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满足不同需要人群的要求。可社会调节下,得有政策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哈尔滨小知青 发表于 2015-8-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昌大哥您好!我是韩志明
    很幸运能和您及修配厂老战友坐到一起,打开珍藏心里那本书,回忆往事。
    我看了您发表的“帖子”,我自知不如,但有这样知青大哥,我感到骄傲!尤其我们还都是从42团修配厂出来的知青.
     南昌新华书店的行为,我个人认为;只不过是社会“分子”现象表现一种,类似事情数不胜数。有时我静下来反思,是我被社会淘汰了,真的老了跟不上形势了,还是出现什么问题............。有点不敢往下想,在这里也不想多说,原因是在我们北大荒知青网里,谈论这方面敏感话题甚少。既然说到这,我还是发表个人观点吧:以前老传统优良品行,渐渐消失,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几乎都落在我这以上年龄段老人,世界是我们和年轻人共有,可是,“希望与寄托”却在年轻人那边。我已经是当“外公”的人了,如此下去,这个《希望与寄托》我还真的担心,说不上那一天我不在了,我会死不瞑目,很简单,我死后我孩子还在,孩子的孩子还在,那么人间会变成什么样?还有爱么?所以我认为;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是当今社会关键的关键!
   老作家优秀作品,年轻人不买账,他们喜欢什么穿越、玄幻之类网络小说。传统老作品只好退出市场,举一反三,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一代人要退出历史,以后如何.................不去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火鸟 发表于 2015-8-5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昌你好!很抱歉,你的这篇文章我今天才看到。看后,在无奈中还是想说两句。你说的这个现象和问题,它反映的是我们这个国家当下的风气和文明程度,当然,要改变它也需要时日。不过,也不要过于悲观,我看到还是有很多的年轻人喜欢读书,我在书店里经常看到有这样的年轻人坐在书店的地上或椅子上贪婪的读书,这些场面常常会令我感动。从国家的层面上我觉得,应该做些鼓励出版业和创作领域的工作,书的价格要降下来一些,出版者的成本也要降一些,国家给些补贴,让喜欢读书的低收入者能买得起书,让那些穷写作者能出版得起书。不知别人现在如何认识,我活了60多年,越来越觉得人生一世,读书真是一件快乐和有益之事。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本是一个好学读书的国度,今天的现象让人有些忧虑,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好好抓抓教育吧,根本的问题是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都存在着问题。要说的很多,就不多说了,还是让我们都以自己的能力去做些改变社会问题的事情吧。祝夏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毕国昌 发表于 2015-8-2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尔滨小知青 发表于 2015-8-4 14:34
国昌大哥您好!我是韩志明
    很幸运能和您及修配厂老战友坐到一起,打开珍藏心里那本书,回忆往事。
   ...

志明:
  你好!8月2日修配厂知青聚会认识了你,真的十分高兴。
  同为那个年代的知青,又是同一个单位的,其实很不容易,满打满算不过40名知青,这还要加上北京、上海等地的知青。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缘分不浅,在一个单位,居然会在40年后才相识,这本身就带有故事性。
  隐约感觉到你对当年那段知青经历是看重并有自己的认识。我也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认识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有人不再提及那个年代,不愿意再见当年同工同室的战友。我虽然理解,但我觉得不够端正。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想想过去在八五七时,自己有多么地傻。正为傻,吃亏多,摔的跤多,我才逐渐学会了一些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段人生经历对我是宝贵的。
  我感觉到了你的上劲,在三大动力厂基层单位能担当一定的职务是很不容易的,这一点我是多少知道的。你还年轻,至少比我们这些人都有优势,没有退休前,一切事情都是可以争取的。
  看到你的信,非常开心。今后,我们可以多交流。
                       国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毕国昌 发表于 2015-8-24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火鸟 发表于 2015-8-5 09:57
国昌你好!很抱歉,你的这篇文章我今天才看到。看后,在无奈中还是想说两句。你说的这个现象和问题, ...

哈哈……看到鹤年的回复很高兴。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最近有关这方面的情况,真的来少,甚至有的作家喊出,当下是文学创作最差的时期。我想,再过一些时日也好不到哪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金火鸟 发表于 2015-8-2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毕国昌 发表于 2015-8-24 21:40
哈哈……看到鹤年的回复很高兴。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了,最近有关这方面的情况,真的来少,甚至有的作家喊出 ...

      如今这个时代靠文学养家糊口真是太难了,连专业作家也觉得很难。现在人人都可以写书出书,关键是你的书要有读者,我看到很多名人的书,放在书店的畅销书柜台上仍然不畅销。如今又是一个多元时代,尽管有的人才华横溢,名气不小,可是我就是不喜欢你,不买你的账,你也没办法。再加上书如今真是贵的惊人,我吃饭刚勉强,真的买不起,看看网上文章就行了。呵呵,不过好书还是有读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2 0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