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627|回复: 4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这场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才是科学、正确的视角。

[复制链接]
田书武 发表于 2015-1-2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田书武 于 2015-5-5 16:38 编辑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分析这场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才是科学、正确的视角。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迫切的希望建立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但在风云变幻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工业下马使急剧膨胀的城市人口面临着大量失业的险境,在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危机情况下,增加就业机会几乎不可能。其实,1960年工业下马后已经开始动员干部、工人,实行小部分的返乡举措了。
       二、  当时,一穷二白的共和国根本没能力接纳所有的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小学升中学约45%,中学升高中不到10%,上大学者更是凤毛麟角。下乡知青中有几个老高三的学生?当年的高中生放在今天考985学府都没问题。怨谁呢?当时贪腐不猖獗、黄赌毒不流行,干部不腐败、路不拾遗没有黑社会。为什么穷呢?是因为新中国的根基是一穷二白和帝国主义的封锁加上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反目。
       其实,1965年以后很多没有就业机会的年轻人,以开始陆续下乡了,只不过不是大张旗鼓罢了。我们的少年时代,满街都是小孩,瞬间就需要上学、就业,可步履艰难的共和国在当时别无选择。也可能博主有高见望“赐教”。
       走与劳动者相结合的道路并非歧途,换句话说;没有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农村、农民不会敞开博大的胸怀欢迎城市的“多余人”。还是那句话,是金子那都能发光,“知青”的精英大有人在,还是各个行业的脊梁。
       多学习近代史,别轻易的接受极右思潮的蛊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史观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对错,才是知青的起码修养。如果认为知识青年下乡是流放的话,那占全国85%的农村的青年就活该不应受到良好的教育吗?十万转业官兵有的都没来得及摘下领章帽徽,义无反顾的来到这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这批“可爱的人”大部分都是尉级以上的干部,他们认为自己是被组织流放来的吗?其实到农场的知青只是北大荒的过客,虽然我们献出了青春、汗水,有过激情、犹豫彷徨但没法跟老军垦相比,埋怨那个火红的年代更毫无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走进罗布泊 发表于 2015-1-2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值得深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卞头 发表于 2015-2-1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卞头 发表于 2015-2-10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楼主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5-5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谈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谈谈《自然辩证法》也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4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