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蕴 于 2011-11-23 11:30 编辑
迟到的中秋祭奠 这是我在山东荣成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早就约好了,我们哈尔滨同来荣成的几家,聚在一起过一个其乐融融的团圆节。餐桌上的美酒佳肴抬不起我的兴致,为不扫大家的兴,我只得强作笑颜,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酒桌上毫不为大家的劝酒所动,竟一反常态滴酒未沾。也是早就约好了,餐后我们几家同去海边赏月。荣成的月,经08年中央电视台“荣成月中秋晚会”变得更加名声鹊起,令人向往。可今年的荣成月的确让人兴味索然。祈盼的明月当空,而今无从寻觅;以往,皎洁的月色如银辉铺地,而今却隐在蒙蒙的阴云中,似乎在渲染一股悲凉。海天一色的壮观让位给乌云翻卷的冷峻;瑟瑟秋风给思乡的愁绪里,添加了几多沉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亡灵,“天涯共此时”却是阴阳两界;昨日的音容笑貌,转天已成隔世。是啊,苍天有眼,却让我们又一位荒友成了孤魂;明月有情,却偏让我们金秋时节传递伤感。这人世的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得催人泪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银辉洒地浸染哀思,皓月还能承载起欢乐吗?天随人愿,月依心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该是明月寄托我们沉甸甸的祭奠,才躲在云层里饮泣而不肯露面吧! 这正是今年中秋节有别于往年的原因所在。 在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里,思亲念友,会加剧离群索居的孤单;怀念荒友,更会有伤感涕零的凄凉。中秋节前,当我得知郭恒勇离世的噩耗,真是难以置信。当从凤凰网十四团团部的网页里得到只言片语时,我又搜寻了十四团十四连的网页,连片的祭奠和告慰,分明的“郭恒勇”三字,在敲定一位荒友的远逝。我给在哈的刘东方去了电话,验证了事情的始末。他说,刚接到孙德平的通知电话,眼泪便夺眶而出。在哈的十四团三线荒友除姜克海因故缺席,接到通知都悉数到场。刘东方、孙德平、徐亚兴、刘斌等三线荒友更是挥泪送小郭子远行。难以接受的是,三线荒友的名单中,又少了一位哈尔滨知青;三线荒友的聚会中,又平添了几多沉重;三线荒友的杯盏间,又浸透了难咽的苦涩;三线荒友的调侃中,又削弱了多少兴致;三线荒友的行踪里,又中断了多少珍贵环节;三线荒友的追思中,又挤进多少辛酸的回味…… 在十四团十四连的网页里,我得知,小郭子走前没有任何征兆。据十四团十四连陈璞讲,小郭子9月4日与十四团十四连部分荒友参加了一次北大荒生态园野游,中午俩人一起吃带来的食品。现在回想起来他那天不很快乐,但万万想不到转天的他却躺下了,再也没有起来。据十四连黄丽敏讲:“今天我以以沉痛的心情去送郭恒勇上路,此时我又一次的悲伤难过。泪水止不住的流下来,小郭子去逝的前一天的中午我们通的电话。他的声音听不出他在有病,可想他是对生活那样的乐观,内心又有谁知道他的苦衷”。 是啊,小郭子今年三月刚刚正式退休,退休对他的特殊含义就是能开始拿到实实在在的退休金,尽管少,过一个温饱型的生活还是满可以的,也可以再不像以前那样没有基本收入,整天为衣食无着而拼搏。可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刚刚领了几个月的退休金,刚刚给儿子办完了婚事,刚刚卸下生活的重担,刚刚可以松口气,他却再也站不起来了,永远倒下了。留下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刚刚完婚的儿子,突然辞世该给他们什么样的震撼:为了却常年的夙愿,为了不委屈孩子,他让完婚的儿子住在他们的稍大点的房子,和妻子另外出去租了一间小屋居住。儿子婚礼上他十分高兴,不仅为儿子人生的转折而欣喜,更为了却久蓄的心愿而高兴,也为圆满自己肩负的责任而告慰!面对前来贺喜的荒友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情,尽情让荒友分享他的由衷喜悦。 他就这样带着欣慰和不高的满足,和平常一样入眠,没有任何两样,身旁的妻子也没有任何察觉,第二天却再也没有醒来。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没有任何告别和嘱托,留给世人和亲友一片空白,让他们去慢慢琢磨。在电话里,刘东方告诉我,小郭子的遗容面色青紫,分明是欲说还休的样子,应该有些话要启齿,可上帝却终止了他人世间诉说的权利,只能留给我们荒友去揣测他压在舌尖的话语。这些年他过的很苦,却从不诉苦;他活的很累,却从不喊累。直到生命的终结也没失态,而是以一颗平常心驾鹤西行,甚至没能惊扰身旁熟睡的妻子。他一生就这样面对接踵而来的艰难困苦,默默的承受着,超负荷运作了这么多年;早已斑白的两鬓,是坎坷磨难的印记;粗糙的两手,是衣食忙碌的见证。可这一切,都没削弱他生活的信念,和对荒友的热忱。荒友的大事小情,他乐此不彼。尤其三线的聚会他更是逢场必到。尤其是三线的荒友踪迹,都能从他这里寻觅到。张治国、赵剑平等人久无音讯,都是通过他,拉回到三线聚会的餐桌。不善言词的他,每每到了回味北大荒掌故,都能从他那里挖掘到经典。他那里没有卖弄,只有对北大荒刻骨铭心的记忆;没有炫耀,只有对三线生活点滴的提炼;没有卖乖,只有对青春岁月无限的依恋。北大荒的话题因他而精炼,三线的趣闻轶事因他而高潮迭起;没有他,三线的话题该怎样引申和拓展? 荒友的情谊,是他返城后消除磨难的动力;北大荒的底蕴,是他爬坡不知疲倦的信心和勇气。他和共青农场有割舍不断的情缘,他是回农场次数最多的知青。他和扎根在团部的马广义排长情深义厚,马排长孩子结婚,他专程回北大荒祝贺。马排长喜购新居,他去负责全程无偿装修。去年我们在哈知青回团,我多次和马排长聊起小郭子,马排长对小郭子赞誉有加。正因为他们过从甚密,他的葬礼没敢让在哈尔滨救治、已病入膏肓的马广义排长知道,怕他受不了刺激;愿他们在天国里不期而遇吧,小郭子省略了马排长长年救治的全过程,不给亲人拖累,眼一闭走了,却给亲友留下不尽的伤感和思念。 我和小郭子相识很长,也很熟。早在69年抚远修路时,我们十四团十一队(十五庄、山东庄、五连)和十二队(河北庄、三连)同住一顶简易帐篷。一块苫布斜搭下来,就是我们大半年的居室;春秋冻得够呛,夏天闷得出奇,头上蚊子成群结队。我俩的铺位正好相对,间隔的过道不到一米,他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他是从三连选送来到抚远修路,大名鼎鼎的知青风云人物王伟当年是他们连的带队,刘佳琪是班长,他们班包括把能言善辩发挥到极致的小鬼张治国,不拘小节的北京知青高静,怅然若失的天津知青白金寿,哈尔滨知青有多情善感的赵建平,口无遮拦的吕鹤斌,注重仪容的吴玉敏,儒雅文静的唐后淮。在这样的基层小群体中,构成了抚远大半年的活动半径;小郭子不求非分的奢望,甘愿默默无闻的奉献。文弱的小身板,瘦小的个头,在繁重的体力活面前从不退缩,从不叫苦。我在抚远曾私下问过他,以他的身体条件,完全可以推却来抚远修路。他回答的挺平淡:“能咋的,还能累死!?”这是他在北大荒立足的信念,不服软、不服输、不气馁、不泄气。也是他返城面对生活窘迫的信条。 当年他从抚远回来,又义无反顾的被派送到三线,他又是无二话的服从。三线超负荷的劳动,他怎么承受的,我在和三线荒友无数次交往的反馈中,不难想象他的拼搏。当年,绝大部分知青都是这么过来的,小郭子可能没有什么称奇之处。但在言谈话语中,不难折射出他的吃苦耐劳。就像一场竞赛,轻量级和重量级是不可能公平竞争的。可悲的是,北大荒从不怜悯弱者。这体力的悬殊,在极左甚嚣尘上的北大荒年代,只有靠毅力和品质去填补,弱者付出的代价,以及体力的透支,注定了生命的早逝。人生的岔路口只有短短的几步,却能影响人的一生。回城小郭子没有得到命运的青睐,工作不理想,收入很低。单位解体,没有生活来源,60岁退休后才有退休金,可惜,他没有享受到三个月便以生命终结而自动放弃。 为了争得生活的底线和一家最低消费,他选择了干装修的重体力活。工作不连贯,收入朝不保夕,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遇到荒友有类似的活,他都大力相助,分文报酬不取。记得07年我们在学校购房,我向他详细咨询装修房子的简单事宜,他亲临我家,详细解答,并推荐他结识的泥瓦匠、并声言余下的活他可以全包。后来,因相距太远往返不方便,我们没用,更不忍为省钱而去巧取他透支的体力。但他的主动热心和诚恳我是非常感激的。真实的他,比酒桌的他更完美、更可信、更可亲。当我把他的离去,告知我夫人,她也深深惋惜。记得大批知青返城不久,我曾在哈尔滨道外大街上无意碰到过他,记得他那是刚刚粉刷完一间屋子,满身白灰,狼狈不堪,他非常坦然的叫我;我约他中午吃点便饭,他坚决辞谢了,说下午的工作还要抓紧。他对工作生活充满自信,毫不自卑,让我刮目相看。前不久,在哈尔滨我急于赶火车,抄近道时,无意又被他叫住,只见他正在挥锤钉包装箱,巨大的包装箱和他瘦小的身材形成巨大反差,问他,还能干动吗?他笑答“没问题”。没有任何哀怨惆怅。一直坐上火车,我还在感慨他为生计所透支的体力。去年八月份,在刘东方爱人的葬礼上,他和我感慨生命终结饱受病痛折磨的残酷,以及医疗费用的庞大。所幸他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安然辞世,老话说,这是修来的。 也许,他早对这类社会的温暖不抱太大的希望,才有信仰的动摇。共产主义对他太遥远,他似乎最终没有宗教信仰,记得我问过他。他回答是爱人信,他的葬礼是遵循宗教仪式,他没有来得及表达遗愿,肯定是爱人做主。生命的最后环节在唱诗班里解脱,我诠释不出其中的和谐,总感到和北大荒的旋律格格不入;北大荒给了他对亲情、友情的留恋,也给了他透支的身体和返城的无着,窘迫的生活注定了早殇,再去歌颂青春无悔也太违心了。也好,生命的最后一程是由上帝引路,上帝是无私的,胜过太阳和月亮,应该能普度众生,超度亡灵,愿他在天国能得有理想的归宿。 我常想,当年身边无数个知青,知道珍惜和保护自己的,长年厮混在城里不回北大荒,注定现在会活得很健康、很惬意;通俗点说,身体没留下什么后遗症,他们是不会英年早逝的。当年有心眼知道避重就轻,现在,更知道审时度势,肯定能大发洋财。这种人的生活更完全可以顺风顺水。而像小郭子这样一心朴实操劳,因身体透支而倒下的,该是社会的悲剧吗?到没有谁刻意追讨北大荒的宿债和划分社会的责任。社会制造的不公平,我们不想去苛责和追讨,况且,北大荒留下的青春是无法弥补的。也许,正是这样,中央才不便肯定知青的历史功绩,至少,下乡40年也没有像样的纪念仪式,让我们知青寒心。这也是小郭子这样默默无闻的知青离去,让我们倍感心情压抑和沉痛的原因所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荒友的聚会,也以共同语言为基调。三线的聚会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得益于当年超负荷的劳动练就的纯真友谊,也得益于北大荒同甘共苦的感情升华。有了这些,一个貌似平常的小郭子的突然辞世,才能引出不同凡响的祭奠。他用生命的绝唱,告诫我们北大荒的知青们,在北大荒透支的一代步入晚年,该如何面对和珍惜各自今后的的生活。 在我们讴歌夕阳红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人生苦短,来日无多,在我们把握生命的倒计时,颐养天年不算奢望。可对许多还在负重爬坡的荒友们,命运对他们总是太过于残酷。北大荒时代透支的身体,不知道能帮我们支撑多久。珍惜生命,更加注重锻炼身体;保养身体,调节好晚年的心情,怀念离去的荒友,是为了不再步入小郭子的前车之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命的礼赞总是留给强者。 明月本无价,荒友皆有情。三月份我来荣成,他孩子五月份结婚,以致他离去我都没赶上。我没能最后去送行小郭子,远在山东,也仅能在事后送去殷切的祝愿:一路走好!愿这中秋迟到的祭奠,是心绪编织的白花,愿小郭子能看到,相信,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