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651|回复: 0

哈尔滨知青张存灿下乡路之三《尘封的记忆》

[复制链接]
一得斋 发表于 2014-10-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得斋 于 2014-10-1 10:14 编辑

                                                   尘封的记忆
                                            -----  1971年日记摘抄
                                                                       张存灿               

                                                 1971年1月13日      
       今天,我被连队任命为武装排三排排长。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深深地感到,像我这样的青年,从小生活在城市,来到边疆后怎样工作、生活?特别是怎样吸取犯错误的教训尽快地克服小资产阶级的摇摆性,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立志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经过实践,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

                                                1971年2月13日   (星 期 六)
昨天中午,连队召开了班、排长参加的“整风学习办班”,第一课的重点是《元旦社论》。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提出了1971年任务。晚上,我向排里同志传达了学习精神,说明了创建‘四好’排的内容,安排了当前工作。各班讨论后,一致认为我讲得好。大家表示一定要积极努力,争取年底实现宏伟目标。我最后讲,纸上写的要变为现实,还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1971年2月28日  (星 期 日)
组建快两个月了,排里的工作逐渐有了起色。通过开展“整风学习”,大家的热情很高。今天中午,我召开班长会议,向大家传达了上级关于要在“整风”的基础上,抓好毛主席著作的学习,要突出政治,要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的指示。三排工作怎么搞?要抓学习、抓骨干、抓典型、抓纪律。自己要在排里起带头作用,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努力为连队建设做出贡献。


                                                1971年3月2日   (星 期 二)
昨晚学习了上海知青胡业桃同志事迹,北京知青马和平同志写了心得,天津知青李延光写了入团申请书,不少同志开始做争当“五好战士”的计划了。我今后要很好向胡业桃同志学习,牢记他的遗言:“主席著作拿在手,脏活累活干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以实际行动做一名胡业桃式的兵团战士!


                                                  1971年3月10(星 期 三)
一天的积肥劳动,对我的触动很大。每刨一镐,牛粪就溅得满身满脸。开始,心里恶腥极了。我感到自己在对待农活儿方面思想上有差距。工作累点,不算什么,我应带头和粪打交道。大家干得都挺起劲。一镐下去就是一大块。上海知青张复生、天津知青王忠兴两人把铁锨一扔,就用手来搬。同志们的工作热情让我感动。从这点看,我还不如同志们觉悟高。想到毛主席“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的教导,说明我自己的灵魂深处,还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应当彻底清除小资产阶级怕脏怕累的思想。要向“贫下中农”学习。


                                                   1971年3月15(星 期 一)
本周的任务是挖水利、最后一天是积肥。同志们干得很卖力气。其中,天津知青倪延桐、孙世义表现最突出。排里的内务卫生也得到连队的表扬。门前新立了两块小黑板,出了两期黑板报宣传了好人好事。大家很高兴。下了班,有的拉二胡儿、有的吹笛子。好不热闹。


                                                1971年4月1日(星 期 四)
一年一度的春播战役即将打响了。团党委派来了毛泽东思想巡回宣讲队。昨天晚上,十七连团支部的代表汇报了他们在连党支部的领导下,狠抓两个阶级、两种思想在青年中的反映,积极开展思想斗争,努力做好后进青年转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十九连一名姓张的卫生员介绍了他在工作中,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用大脑指挥银针,视病人如亲人,“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事迹。特别是长期护理刘佩玲的同志,在介绍刘佩玲身残志不残,顽强与病魔作斗争的感人事迹时,连队的很多人,尤其是女排的青年都哭了。


                                                 1971年4月5日  (星 期 一)
     春播生产已经开始了。我们排的主要任务是和一排、二排的同志清理田间。玉米地的清理是春播战役的攻坚战。玉米地面积大,玉米秸的清理不仅涉及到解决食堂的烧柴问题,清理的进度还直接影响春播生产的进度。战斗中,排里绝大多数的同志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完成自己每天的任务。9班哈市知青刘占江、天津知青倪凤桐、10班哈市知青高正义,11班北京知青邱恩复、韩金生,机枪班天津知青谢洪生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同志,白天在地里抢着干,下班主动往食堂背玉米秸,晚上自学《毛选》。尤其是9班小个子倪凤桐,表姐从二十五团来看他,也没有耽误一天工。谢洪生除了早晚参加劳动外,还与班里同志自发成立学习哲学小组,主动与老职工搞好关系。但也有差些的。我应找时间,分别找他们谈谈。


                                                 1971年4月20日  (星 期 二)
今晚看了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很受教育。一个革命者的成长与他的坚定信念是分不开的。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阶级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时我想起了我们的革命老前辈,他们抛头颅擦热血前仆后继,为了人民的解放,有的可以把牢底座穿。对革命历史的回忆可以给人力量,坚定的信念可以让人宁死不屈。自己现在年纪还小,要树立信心,要有抱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碌碌无为可耻,积极进取光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971年5月3日  (星 期 一)
明天是“五四”青年节。回想自己参加边疆建设三年来的经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农村真的是一个广阔天地,边疆真的是可以大有作为。即兴作了首《“五四”感怀》诗:屯垦北疆整三载,当年稚气已凋残。抚远黑林值夜岗,大兴沃土乐耕田。漫道读书皆自好,惟有工农主义坚。虚心接受再教育,壮怀激烈永向前。

                                                   1971年7月20日  (星 期 二)
经过路线教育,连队的“四好”初评活动开展得很顺利。我们三排被评为上半年“四好”排,这是连党支部及全连同志对我们的信任与鼓励。一年一度的麦收战役又要打响了。望着翻波的麦浪,心潮起伏;看到丰收的景象,斗志昂扬。回顾组建以来,我们三排的成长,哪一步不是领导的关心同志们的努力的结果啊。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在下午麦收动员大会上,我代表全排战士表决心:一要虚心向兄弟排学习,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落实“两个决议”精神,突出整治,加强团结,从思想上做好吃苦的准备;二要把麦收战役当成战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决完成连队交给我们的任务;三要搞好生活管理,注意安全,保持排内卫生。用实际行动,接受党支部的考验。


                                                19714年7月29日  (星期 四)
前天晚上排里开了“反骄破满大会”。我将老贫农张大爷请到排里,他在讲话中鼓励我们要正确对待荣誉,要树立扎根边疆的思想,要在麦收战役中接受新考验,再立新功劳。



                                                  1971年8月14日  (星 期 六)
紧张的麦收战役进行二十多天了。我感到很疲劳。连阴雨的天,使倒伏的麦子很多,割起来很吃力,进度很慢。排里的同志表现得很顽强。但组织性纪律性不够好,有的人早上不出操,上班在地里睡觉。究其原因,主要是时间紧,劳动强度大。晚上开了个班长会,分析了情况,提出要关心战士生活,年纪大点的、身体好些的要多帮助年小体弱的。希望班长同志抽空多找战士们谈谈心。大家表示要带好自己班,不给全排拖后腿。

                                                  1971年12月22(星 期 三)
为去江西景德镇看望外祖母和二舅一家,21晚在泰安站下车,昨天早上,我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只身来到了泰山脚下。路上一个行人都没有。我信马由缰地走过一个小桥,迎面是个断壁,上面有字,好像还刻有一个什么人的头像,走近了才看清是抗日名将、人称丘八诗人冯玉祥的陵墓。再往西走,顺着山道来到了一个叫“三笑处”的地方,这是座古刹。进了山门,只见有一个出家人模样的人正在扫院子。台阶上有两棵用很粗的铁管子支着的,像华盖似的枝头已耷拉到地上的古柏。看了说明后才知道那是两棵已有千年的“六朝松”。走出禅院,望着笼罩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之中威俄壮观的“五岳独尊”,和已被大雪覆盖着的原本应该是绿葱葱的山坳,背诵着冯老将军生前写的题为《我》的自警诗句:“平民生,平民活;不求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紧咬牙关,我还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浮想联翩。虽然没能登上极顶,感慨颇多,即兴填《沁园春》词一首以留念: 数九隆冬,戴雪披风,喜上泰安。浑浑莽泰山,古木参天,红墙绿瓦,怪石高悬。先贤陵墓,古刹钟传,六朝寿松倒垂尖。登山望,环宇澄清兮,包罗万千。   尔来人世万年。自古英豪仰慕名山。为之竞折腰,血染征袍;开天劈地,人民建国;少年壮志,屯垦戍边。南游至此朝山拜,百年后,功成业就矣,来伴冯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