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780|回复: 2

我们的1964——第一次干农活巴彦县平泉大队知青张忠杰

[复制链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4-7-1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4-7-17 11:16 编辑

                                          第一次干农活
                                              巴彦县平泉大队知青张忠杰
      一九六四年秋,我中学毕业后,和二十五名同学去松嫩平原的巴彦县龙泉公社平泉大队插队务农,我和其他五个同学被分到第五生产队。   
      到了青年点的第二天一早,老队长张国范就把我们领到生产队。因为当时正是秋收前的挂锄时节,队里的活不多,很多社员都在扒炕抹墙,拆洗衣被,收拾园田地。听说来了城里的知识青年,不少社员撂下手里的活跑来看我们。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农村、农民。队长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几个知青,并叮嘱大家要多关心、帮助、照顾我们。社员热情地围着我们问这问那,还有的人疑惑地问我们,“能在这待长吗,锻炼几天就走吧?”我干脆的回答“我们是来当新式农民的,要在这儿扎根,”大家半信半疑的笑了。这时,老队长说,大家散了吧,以后相处的日子长着呢。
      社员散了后,队长领着我们进了队部。这是五间正房,东头三间是仓库,西头两间是办公室,贴着西墙是一铺顺山炕。队长说“现在地里没啥活,你们又是头一天干活,咱们就把这顺山炕拆了,搭一铺北炕,好吧?”保管员把二齿子、铁锹、挑筐拿了进来,我们三个男的挽起袖子就刨了起来,两个女青年往院里抬刨下的坯头和泥片。刨完炕面坯,炕洞里的烟灰呛得我们喘不过气,不一会,汗水和着灰尘,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大花脸,互相看着开心的笑了起来。再一看两只手都打起了血泡,两个女同学的肩膀也压得又红又肿。队长告诉我们说:握二齿子的手不要攥的太紧,放松点就好了。歇气时,保管员挑来一挑凉水,我们捧着水瓢咕咚咕咚地喝着又凉又甜的井水,好痛快啊。一上午我们就把这铺炕拆得利利索索,地面也弄得平平整整,队长非常满意,不住地说“不错,不错。”
      午饭后,开始搭炕了。虽说在家时也睡火炕,但炕是如何搭的,我还真没见过。我们几个搬坯的搬坯,端泥的端泥。只见队长拿了几根秫秸立在地上,和自己的身高比了比,又放在地上量一量,说“妥了,就这么宽了。”我心里暗想,这麽简单的工具就能量,真神了。不一会炕墙垒完了,就垒炕洞,我这才明白炕洞就是烟道啊。只见队长動作可熟练了,一会就垒好一道,忙得我们都跟不上趟。垒完炕洞,队长又在炕的两头也就是炕头和炕稍分别放了“迎火石”和“迎风石”(这都是我从未听过的字眼,后来我学会搭炕,才知道它们的作用)。要铺炕面坯了,队长领着我们来到院子里,指着一堆和好的泥说:“扒炕抹墙的泥一定要提前几天和好,而且每天都要扒一遍,要饧透了才好使,”真想不到和泥还有这麽多的说道。
      铺好炕面坯,开始抹泥。我们把泥倒在炕面上,队长脱了外衣,抡开膀子,唰唰地抹了起来,抹板所到之处油汪汪的锃亮。看到抹板在队长手里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我真是佩服。很快一铺新炕搭完了,保管员点着了早就劈好的木头。队长说:“明天再抹一遍烧干了,就结实了。”又说:“你们昨天来的,今天就干活,真不错,但是别着急,庄稼院的活就得慢慢学,我看你们都是好样的。”
      说实话,从小到大没干过这麽重的活,真累。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听着队长的表扬,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因为插队第一天干农活,我们赢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4-7-1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4-7-17 11:30 编辑


                                  难忘同学情                  巴彦平泉张忠杰
      一九六六年麦收时节,白天割了一天麦子,晚饭后又和队里的小青年打了一场篮球。第二天快吃早饭时,突然肚子拧劲地疼。同学们听说后,呼啦都围过来了,问我怎么了。我根据以往当卫生员的经验,估计可能是阑尾炎急性发作。我和大家说,没事儿,挺一挺再说。可大家看我疼得难受样儿,都着急了,解建臣跑到生产队去要车。
      不一会儿老队长领着几个社员也来了,安排谢建臣、苑德斌、徐明琴陪着我去公社卫生院。卫生院的高大夫听了我的诉说,在我的右下腹按了几下,果断地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赶快手术,可是咱们这里做不了,只能去县医院了。”一天一趟通往县城的班车早已经过去了,马车又慢又颠,啥时候才能到县里呢?几个同学的脸上现出了愁容。我说:“我能坚持住,先回青年点儿再说吧。”刚回到青年点儿,小学校长张国栋老先生就跑来告诉我说:下午县里来大卡车接老师们去县里开大会,到时候和领导说说,就搭车去县医院吧。大家一听,可高兴了,因为既赢得了时间,又免受颠簸之苦。
      记得在下午三、四点钟时到了县医院,接诊的大夫听说我是哈市的知识青年,非常热情,在做了认真检查后,确诊是阑尾炎急性发作,并要立即手术。我当时还心存侥幸,以为如时间允许最好回市里医院手术,对县医院的技术还有些怀疑。大夫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告诉我说:“你这种情况回市里已经来不及了,现在阑尾可能已经穿孔,县医院的技术一点问题没有,尽管放心。”(术后我才知道这个大夫原来是哈医大的高材生)事已至此,只好听大夫的了。这时,大夫拿来一张纸,说:“请家属签字吧,”我一听就懵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手术,不知道还有“家属签字”的程序。再说,这儿哪有我的家属啊!几个同学听了也面面相觑,没了主张。沉默了一会儿,只听盛世源郑重地对大夫说:“这个字我来签,我是他的同学,有事我负责。”大夫听了,望着几个同学,感动得半天没说出话来。手术很成功,真如大夫所说,不但阑尾穿孔,而且已经发展成弥漫型腹膜炎。我可真有点儿后怕了,手术太及时了,多亏了医生、校长和这些好同学啊。
      术后回到病房,盛世源、徐明琴、解建臣一直等我醒来,叮嘱我安心调养,才放心地离开。苑德斌留下来陪伴我,那几天可把他累够呛。扶着我去厕所,为我打水打饭,陪我遛弯儿,一会喊护士、一会儿叫医生,吃不好,睡不安,我心里真是过意不去。三天后,我能够自理了,生产队正忙着收麦子,我好说歹说他才回去劳动。术后第二天,亓耘田就带着知青点的其他同学来医院看我,还买了那麽多的水果,让我好好休息,不要急着出院。我手术的事儿,家里并不知道,没有亲人在身边,可是同学们无私地关爱和精心照料却胜过我的亲人,让我深受感动。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八年了,然而我每每想起此事,感激之情就油然而生。深深的同学情,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4-7-1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4-7-17 11:38 编辑

                  
                        抗 雹 灾      巴彦县平泉知青张忠杰
     一九七三年秋收分配结束后,我被选为生产队长。我带领社员们增肥改土,精选良种,制定科学种田方案。经过一冬一春的苦干,大地一片葱绿,庄稼长势喜人,大家对夺取当年的丰收充满信心。
      六月十二日收工后,我和队委会成员商量,决定第二天给玉米地追施化肥。为了保证进度,小学校的张校长同意放两天假,让全校师生一起参加追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十三日,天刚放亮,就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天黑的像锅底一样。紧接着大大小小的冰雹,铺天盖地的落下来。只几分钟,园子里的垄沟不见了,种的小菜不见了,被厚厚的、白花花的冰雹覆盖着。
      我披上雨衣,跑到队部,向南山一看白茫茫一片,成片的玉米、大豆苗被雹子砸的七零八落。雨还在下,社员们都来了,有的面带愁容、有的哭哭啼啼。社员王刚的娘拉着我的手哭着说:“队长这可咋办啊?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雹子,今年的收成还有指望了吗?”面对乡亲们的眼泪和愁容,我暗暗告诫自己,我是共产党员,是一队之长,关键时刻不能被压垮,要带领大伙战胜这场灾害。我的态度感染了大家,群众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我和队委们立刻到地里查看灾情,制定抗灾方案,设立了灾情查看、补栽、补种、后勤保障等几个小组。并向大队、公社报告灾情。即刻全队男女老少齐上阵,连多年不下地的老人也加入到了抗灾的队伍里。
      当天中午,我正吃饭,只见院子里来了几个人,我开门一看,原来是中共松花江地委书记王维之、巴彦县委书记李德山,在公社党委书记胡海田,大队书记杨兴君的陪同下来到我家。遭灾后的第一时间,领导们就来看望我们,这令我既惊喜又感动。领导详细的询问了灾情,了解群众的情绪及存在的困难。
      我把灾情、抗灾措施及缺少补栽的秧苗等困难一一向领导作了汇报。维之书记鼓励我说:“在灾害面前,一定要挺起腰杆,只要相信党的领导,依靠群众,一定会战胜这场灾害的,我们一定帮助大家渡过这个难关。”
      领导们当即决定集全县之力帮我们。从未受灾的公社、大队抽调人力,提供补栽用的玉米苗,支援我们抗灾。我们又根据每块地的不同灾情,细化了措施,对绝产的大豆,毁种早熟品种,生长点未被破坏的玉米苗剪掉被打碎的叶片,即可重新生长,缺苗的进行补栽。领导们的关心让我们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大家顶着灾后的绵绵阴雨,在泥泞的地里,把小苗一棵一棵地扶起来,一埯一埯地补种。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衣服鞋子湿透了,大家毫无怨言,干得热火朝天。公社技术推广站的同志也来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在移栽补种的同时,我们又安排人力、畜力抓紧铲蹚,以尽快提高地温,促进庄稼生长。
      由于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帮助,以及全县上下的鼎力支援,加上全队男女老少的艰苦奋战,不久,大地又是一片葱绿。当年秋收分红时,社员们托着手上的一叠叠钱,动情地说,大灾之年能有这样的好收成,一靠党的领导,二靠咱们全队的苦干实干,看来人定胜天不是没道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