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4-7-16 22:29 编辑
忆 五 十 年 巴彦县平泉大队插队知青杨春霞 我叫杨春霞,1964年哈尔滨市第四中学高中毕业。为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放弃报考大学的机会,主动报名下乡到巴彦县龙泉公社平泉大队集体插队落户,成为一名新型农民。 光阴荏苒,转瞬已过五十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我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视我如掌上明珠。对我报名下乡他们坚决反对;亲朋好友也都不同意。父母表示,不考大学也行,在城里可以马上找到工作。我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他们,于当年9月10日同道外区10所中学的26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一起满怀激情地到农村插队落户,从此迈入了既陌生又向往的新天地。 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农村后,居住场所、劳动环境、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天不亮生产队就敲钟组织社员们下地干活,晚上天黑了才收工,回到家知青们还要自己做饭。晚上点的是煤油灯,睡的是土炕。晚饭后到生产队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教社员唱革命歌曲,没有图书室、没有娱乐活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坚持在农村干革命的初衷并没有改变。 1965年11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抽调到社教工作队搞社教运动。社教结束后被分配到巴彦县山后公社农业中学当了一名教师,不久又调到县教育改革办公室。“文革”中受家庭影响又被派到洼兴公社做团的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干部。 在洼兴公社工作期间,我有幸去了山西大寨参观学习,大寨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着我。下乡工作期间,白天与农民同劳动,吃、住都在百姓家。农民那种勤劳、朴实、善良的美德深深地教育了我。在他们的鼓舞和支持下,我一干就是八年,在工作中享受到了很多快乐。 1972年底我与在武装部工作的一名军人结婚,婚后,经组织批准转到克山县西城公社卫生院当了一名收银员;1978年12月随丈夫转业,到唐山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后归唐山钢铁公司)工作。在新唐山建设中,我在本职岗位上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唐钢优秀女职工干部,并荣获省、市优秀工会工作者等称号。撰写工会工作理论研讨论文多篇,其中有三篇获奖。“强化维护职能,实现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一文获唐山市建筑工会二等奖;“浅谈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条件”一文获唐钢工会一等奖;“浅谈工会主席围绕企业中心抓工会工作和建设”一文获唐山市总工会优秀奖。这些精神财富和工作成果使我永生难忘。 1995年末退休至今。在家做做家务,学学养生知识,保持健康身体,家庭和睦是我最大的心愿。 回忆五十年,有过苦,有过乐。面对低职称(助师)、低职务(副科级)、低工资(2600元/月),我无悔。我没有辜负党的培养教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做到了不怕苦、不怕累,尽职尽责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