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
5月4日,我在央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中,聆听了濮存昕朗诵的诗人食指(郭路生)于1968年创作的诗《相信未来》。 濮存昕是我认知中最好的话剧演员,最好的诗文朗诵家。他的朗诵特质独具一格:那气宇盎然的身段,那面部器官的表情,那声调抑扬顿挫的变幻,那气息收放有度的技巧,那口齿清脆、浑厚的嗓音天赋,那感情波澜的调动自如,超然之上,不同凡响。他的朗诵效果甚至并不亚于夏青、孙道临、曹灿…… 当然,濮存昕成功地朗诵《相信未来》,首先源于诗本身的魅力。诗人郭路生是一位罕见的思想深邃、意境优美的的天才诗人。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的诗》等。这首诗让人们学会了人在逆境中该当如何对待困境生活,如何进行自我跋涉、如何学会自我控制,如何掌控自我激励,一言以蔽之,如何坚强地恪守当年自己言之凿凿的诺言,才是极为首要的。而这首诗就是一首在人们的心灵中足以实实在在产生出无穷尽正能量的诗作。 这首诗之所以诞生在文革期间,是因为不少的人们都几乎迷茫、悲戚、失望、乃至沉睡在极端黑暗的无望岁月。那时,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突然间,食指从民间的沃野中破土而起,最终成熟为一位杰出的民间诗人,一位填补了历史空白的巨擘,一位了不起的优秀诗人。 他的《相信未来》几乎是他的代表作中最精华的一首。全诗写道: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首7组、28行、381个字的诗,是雨后的彩霞,是战后的锣鼓,是英雄的呐喊。相不相信未来,是检验一个人世界观的金针。相信未来,就是相信自己,相信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为自己争得美好的未来。相信未来,就是相信希望,相信经过奋斗未来一定有美好的希望。相信未来,就是相信成功,就是相信只要肯登攀,就一定能攀上山峰光辉的顶点。相信未来,就是相信人生,相信即使暂时的逆境、暂时的不顺、乃至暂时的失败,都不能改变自己的承诺,改变自己必胜的信心。这,就是《相信未来》这首诗的伟大灵魂之所在。 世界上好诗如斑斓花卉,不胜枚举。在我读过的许多诗里,我印象较深的有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土耳其人的哀怨》,伊萨科夫斯基的《喀秋莎》,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何必为年龄发愁》,海涅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郭沫若的《女神》,艾青的《火把》,等等等等。它们都是激越满怀,慷慨陈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雄壮昂然,震撼天地的成功诗作。这些诗中,既有怀恋,又有追求,既有含情脉脉,又有力拔山兮。像食指这种人在逆境中劝人奋进的诗,才是鼓励人们勇于在困境中披荆斩棘,扬帆远航的进军的吹鼓手,奋战的冲锋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