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3-4-10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专家观点:确认失事地点成为关键
王亚南:
如果被否认,意味着在北部依然要加大力量,投入力量。如果残骸的身份得到确认,就是MH370航班的,在北部的搜索基本上力量削弱到极少,所有重心转向南方,因为只确认了这一个残骸,并不等于找到飞机的失事点,因为残骸可能随着洋流有一定的漂移。下一步的任务,随着洋流的方向,向洋流的逆方向扩大搜索范围,找到当时的失事地点,包括黑匣子。
主持人:
所以现在整个搜寻工作,找到一个24米,一个5米所谓疑似的残骸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关键是怎么找到,因为我们看到澳大利亚方面是在3月16号卫星拍到的,但是到了20号,也就是说已经经过四天时间才把相关卫星图片信息集合起来,整理好。在四天的时间过程当中,残片是否又发生了位移现在还不得而知。接下来如何找到两个物件,取决于哪几方面的因素?
正在评论:海况复杂 残片打捞难度大
尹卓:
主要的是再一次或者第三次卫星搜索,因为这样大范围,特别在海况不好的情况下,因为海况是我们决定不了的,它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在海况不好的时候,空中平台要能找到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夜间只能用红外搜索,红外的视场很有限,白天虽然有其它手段,比如光学手段,雷达对水中的残片能够发现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所以,卫星在大面积搜索的可能性最大。另外,第一次获取卫星图片,这种卫星图片,当时分辨率如果是2米,但是当时使用的分辨率是不是2米的?因为在进行大面积搜索,2米等于看到很小的视场。如果大视场,当时可能5米或者甚至更大的分辨率,这时拍的照片是不是24米和5米还很难说,因为是波动,是卫星照片,24米,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根据斜角角度测定,因此,第二次卫星投入,特别是如果美国有些高分辨率的光学卫星投入的话,那时可能大面积搜索,可能有更清晰的照片。如果在此能定位,比较容易找到。
主持人:
现在还是需要依赖于卫星能给我们提供更加精确的图片,来确定它的位置。除了卫星将会发挥的功能之外,相关国家也派出了巡逻机等专用飞机去寻找,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专业机构都说,这片海域整个海况和气象条件非常复杂,比如今天美军飞机去搜查的时候发现整个云层很低,而且很厚,对于目测来讲可以说难度非常大。其它方面,除了卫星之外,其它方面的搜寻力量如何能够配合卫星的搜寻?各方面如何来考虑今后搜救力量的配比?
正在评论:反潜机云集 如何展开海上搜寻
王亚南:
目前来讲,航空手段还是最有利的,虽然气象条件不理想,对于反潜机来讲,气象条件不好,包括云层很厚,直接干扰了光学传感器和目视搜索的功能。另外,海面的浪如果很大,对于雷达回波的影响也是不利的,在水上的残片可能会受到浪的遮挡,回波可能在噪声背景很大的情况下看不出来。但是还有一些是可以考虑的,比如沿海舰船的配合,但是航空依然离不开,因为有可能天气某些时候会突然转晴,这个时候依然会给你打开一个搜索的窗口,但是船只必不可少的要派过去,因为最后对于残骸的确认需要抵近观察,甚至必要的时候采取打捞手段。
主持人:
现在首先打捞的前提是一定要找到相关残片。同时,我看到今天澳大利亚军方也在所谓发现疑似残片的海域部署了声纳装置,准备看看在相关的海域是否能够接收到黑匣子发出的信号。因为我们知道黑匣子,如果比如说飞机出事之后,它的工作时间,我看到一个报道是30天,如果现在来算一下,已经过了一半。接下来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黑匣子,是不是也是整个搜寻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尹卓:
很重要,很关键,但那还是第二步,第一步先确认残片,对大概位置的确定是非常有帮助的。它的任何信标,包括水上信标作用范围都是很有限的,在整个大范围的定位还没有一个数的情况下,这时候对它的信标的探测,只能说作为一个预备的手段,但真正发现信标是非常困难的。
主持人:
声纳覆盖的范围不会很大吗?
尹卓:
不会很大,水信信标大概也就是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范围内,必须从上面经过,而且水深很大,3000米,再扩散,如果深度越大,实际视场就越小,这时候能量越分散,因此,要经过在上面顶过的时候可能才会听到噪声,而且声纳信标跟无线电信标不一样,尾部有大型信标机,扩散范围很大,而且水声信标是海水电池,所以扩散的范围小一些。
主持人:
因为我们知道南印度洋这个地带,应该说在全球海洋范围内是非常荒芜的一块,而且它的水深也非常深,三千、四千、五千米的水深都有。假设黑匣子在这样一个水深的程度,声纳能够探测到吗?
尹卓:
能够探测到,因为当时我们讲447,法航班机失事以后,就在3000多米的地方被发现的,虽然定位定了很长时间,区位划了以后定位定了将近一年才最后找到,后来声纳信标已经没有作用了,靠水下机器人,就是潜航器,人为遥控潜航器发现的。
主持人:
对于目前搜寻工作来说,除了知道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更重要的还是机上的乘客。对于机上乘客的搜寻,假设目前按照澳大利亚方面提供的消息,这样一种搜寻思路去找的话,是不是可以推断假设飞机在这一带海域出事,目前因为我们看到对于海洋状况的分析,这个地带恰恰海水温度在15度左右,其实不太利于人的生存,而且过了13天,现在我们看这些乘客生还的机率到底有多大?
王亚南:
假如残片最终得到了确认,我个人觉得乘客生存环境是非常险恶的。首先来讲第一个证据是飞机已经发生解体,结构已经发生破损,证明这架飞机无论是坠毁也好,还是在水面上迫降也好,都是处于失利状态,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结构已经发生破坏,说明机组人员和乘客可能没有机会放出救生艇,本来充气旋梯可以作为救生艇,如果失去这个机会,尽管飞机上有漂浮物,比如座椅的轻置坐垫,可以作为救生的漂浮物使用,但是难以维持乘客在水上待这么长时间。另外食物和淡水供应,在这么长时间内,应该说已经超越了人体能的极限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一旦确定残骸的身份,我估计很快就要在相应的范围上扩大搜索,来看一看是否还有生还者。
主持人:
不到最后一刻,相信所有的努力都在进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根据今天澳大利亚方面最新消息的释放,也在不断调整搜寻工作,未来是不是,因为我们也说了,北线的搜寻依然不会放弃,接下来大家把很多关注点都放在南线的航线上。接下来中国海军搜救整体方向是否也要做一些调整?
尹卓:
应该说今天中国海军搜寻编队已经做了应急的调整,北边仍然还要保持一定的力量,但重点是放在南边来搜索了,南边搜索可能向发现残片的地方更靠拢一点。
主持人:
通过各方的合作和努力,相信我们应该离MH370的真相越来越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