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248|回复: 2

《花·秋·石之歌》

[复制链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3-12-17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秋•石之歌

        这是我继献给哈尔滨北大荒知情网的第一组薄礼《“生命”三部曲》之后的第二组薄礼《花•石•秋之歌》。
        第一组薄礼《“生命”三部曲》多是事实加论理,大凡属于议论性的,偏重论说式的,以事实取信于读者。所以我将它们归类于“随笔”。这第二组则有所不同,大半是属于触景生情的,情重于说理,可以将它们勉强归在“散文”的家族里。当然喽,不管是哪一类,我都没有写好,勉勉强强,凑凑付付——反正“丑媳不怕见公婆”嘛。
        这第二组按第一组惯例,也是每8天发一篇。
        《丁香花》(12月1日发)是我从我的书集《山花烂漫》里摘出来的。这是我和老伴儿的一段真情实感。是我们俩探访我们的第二个“故乡”——内蒙古扎赉特旗音德尔的一点真实感受。其实也是说我自己——尽管被贬“流放”到一个穷乡僻壤里,但是,我没有被不测的命运所屈服,我努力地挣扎着。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挣脱出来,走向到我的第一故乡——哈尔滨,走向省委组织部主管的党刊。
        《秋之恋》(12月8日发)是当我年近七旬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在秋季里漫步,我既看到了百草的凋零,更看到了绿叶的金黄;此情此景掠过目光,我既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凉末途的名句;也想起了“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催人奋进的佳句。我想:秋天,正是收获季节,春华秋实嘛。再说,秋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雨花石》(12月16日发)是我在1990年去南京开会拜谒中山陵的一篇感怀。雨花石不过是一块简单的石头而已,然而,我从雨花石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艰难,看到了几十年与国内外敌人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战;想到了革命烈士,想到了他们为光复中华、振兴中华,年纪轻轻就奔赴战场,洒下了鲜血,乃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今,我们难道不应当更加珍惜革命烈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今日的甜蜜、安宁、幸福的生活吗?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仿佛记得马雅可夫斯基有一首短诗:《朋友,何必为年龄发愁》。诗中写道:
            朋友,何必为年龄发愁!春的后面不是秋。只要在秋天里结成美好的果实,又何必在春天里害羞! 我当时也着急,那是因为工作不顺利。我有时也发愁,那是因为政治比别人落后。 我踏遍了人生的领土,最后才知道只有这才是人生的道路。 人民的事业在世界上春花久。谁的号角与她结合,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这就是我献给知青朋友礼物的缘由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陆华 发表于 2014-1-10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你的《花•石•秋之歌》三部曲,文章流畅,走笔生花。引用的精彩,“ 朋友,何必为年龄发愁!春的后面不是秋。只要在秋天里结成美好的果实,又何必在春天里害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1-1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吴永大老师:您好!
       我因一个多月来一直在异地,上网不方便,一直没有拜读您的佳作并回复您,深表歉意!今天拜读您的佳作《花•石•秋之歌》,受益颇深。您虽然年已近八旬,但通过您的文章,深感您的思维和情怀依然如春花一般清新美丽;如秋实一般殷实丰满;又不乏“石”之锐利深刻。我代表知青战友们感谢您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