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114|回复: 5

《痴迷人生》第十章——(一)上山下乡运动

[复制链接]
痴迷老人 发表于 2011-12-12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山下乡运动是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今天看来已完全被实践所否定,但当时却有着它的历史必然性。六八年以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在全国逐渐掀起了。两年多的文化大革命使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国家经济建设都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经济一蹶不振,学校长期停课,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学业荒废,无事可做,失业待岗,急需安置,社会治安混乱,不安定因素增加,城市不堪重负,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另人忧心如焚。如果抛开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千千万万百姓的情感估切不论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在当时的确是一条解决困境的重要措施。
首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可以减轻城市就业的压力,可以安置大批闲置人员,维护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经济,增强财力。农村和边疆,地广人稀,也有能力容纳更多的过剩的劳动力。其次中国是个农业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落后,城乡差别很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农村旧的传统观念,改变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生产方式,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早日实现机械化、电气化、现代化,消灭城乡差别。另外学而优则仕,轻视体力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我们的父辈们因过去未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吃了没文化的亏,总是希望子女们学好本领,上大学,当工程师、科学家,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所以脑力劳动高贵,体力劳动低贱的意识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加上苏联改变了社会主义颜色,为了防止苏联变修的悲剧在中国重演,保持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纯洁性,就要使青年人在思想上,政治上成为革命的接班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通过与工农群众的接触和生产劳动,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改造身上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以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能坚定地贯彻下去。这是防修反修,不蜕化变质,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又红又专的有文化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措施。
鉴于这种情况,毛主席发出了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上山下乡运动至此一浪高过一浪。一开始人们对这个新生事物还处在蒙蒙胧胧的认识阶段,上级只是一般性的号召,基本上是凭自觉自愿,不象后来又是动员,又是办学习班,采取强制手段。特别是去生产建设兵团,条件还很严格,需要进行政审,了解家庭出身和运动中的表现,履行体检、面试、家访、批准等一系列的手续,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在毛主席号召的感召下,在一片狂热的革命气息的驱动下,再加上所面临的上学无望,工作无着的实际情况,一批又一批稚嫩天真,单纯虔诚的中学生们怀着神圣的使命感和一种冒险牺牲的复杂冲动心理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奔赴农村和边疆,去报效祖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1-12-12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高树森。开门就是第十章,看来《痴迷人生》是个大部头,不知是回忆录,还是论文。期待你的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痴迷老人 发表于 2011-12-1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1-12-12 17:45
欢迎高树森。开门就是第十章,看来《痴迷人生》是个大部头,不知是回忆录,还是论文。期待你的下文。

谢谢!我是个新手,请多多关照。[痴迷人生]是我的回忆录,是我的真实经历,前十章与知青生活关系不大,内容是童年,家庭出身,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就暂时错过去,还不知道网友们感不感兴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1-12-13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痴迷老人 发表于 2011-12-13 10:44
谢谢!我是个新手,请多多关照。[痴迷人生]是我的回忆录,是我的真实经历,前十章与知青生活关系不大,内 ...

知青的生活也是从童年开始的。你从上山下乡开始,也可以理解。建议标题用【痴迷人生】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1-12-1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故事知青们愿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地 发表于 2013-12-14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 我认为知青上山下乡与就业不挂边 那时各企业都奇缺人 但政治搞的倒让人们晕头转向啦 当年我们羡慕的企业 岗位 如今农民工都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