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鹏影视 于 2011-12-3 13:38 编辑
纪念建党90周年特别报道(之十二)
1964年下乡知青纪念建党90周年感言(8)
转发前言:我认识的刘焕新
每发一篇“1964年下乡知青纪念建党90周年感言”,我都要写一篇转发前言。收到刘焕新的“感言”,我笑了。她自己不但写了“感言”,还写了“写在文章前面的话”和“文章后话”。而且写得那样详细,让我插不上嘴。 我就说说对刘焕新的印象吧。刚认识她,立刻感觉她热情大方,心直口快。她出生在父母随刘邓大军南征北战的1945年。从小就随军行军,吃过不少苦。也许是有这样特殊的经历,她特别热爱新中国的美好生活。她的内心和脸上总是充满阳光。已经是做姥姥的人了,性格还是那样单纯,说话有时还是那么天真,怎么感觉都与她的年龄不相符。读她的“感言”,一句废话都没有,文笔流畅,特别是感情浓烈,好像一个充满理想和浪漫情怀的高中生的作文(虽然她的经历并不那么浪漫),哪像一个年过65岁的人写的!真是文如其人。显然,刘焕新对自己用心写的这篇“感言”很满意。就在我编辑这期稿件时,马桂兰大姐给我打电话,盛赞焕新的“感言”说出我们大家的心里话。 1964年下乡期间,刘焕新被评为五好社员,社会活动积极分子。招工回哈,无论是抡镐挖沟,还是参加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或是在职工学校、处机关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工作,干什么都拿得起来。工作期间,她曾多次被评为处、局、市级先进工作者。1986年入党。曾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其中数篇论文被市、省及全国同行业评为优秀论文,技术晋升为高级政工师。 2000年她退休后,自己购置了几套演出服装,经常随身带。一有活动,不管是在社区、在公园、在江畔,也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战友聚餐,刘焕新都爱跳舞助兴。新疆舞、藏族舞、蒙古舞,都跳得像模像样。音乐一起,她的舞步和动作即兴合拍,和四五十岁的人比毫不逊色。现在,刘焕新成为知青联谊会公认的“舞蹈家”。 她在“感言”中还写了一首诗,歌颂春夏秋冬,歌颂太阳和母亲,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热爱生活,一览无余。 她跑到“网吧”给我的邮箱发来这组文章,还发来《沉痛悼念亲爱的妈妈》和妈妈生前写的《遗嘱》两篇文章。在此也一并转发。母亲是我们人生最亲近的人。我们把祖国、人民、党比作母亲就是这个道理。我一向认为,一个连自己母亲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祖国、人民和党呢。转发这两篇文章的同时,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向刘焕新可亲、可敬的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写在文章前面的话:“大鹏精神” 刘焕新 老战友马桂兰大姐突然打来电话:“大鹏开了‘纪念建党90周年感言专栏’每个人都写了文章。崔晓天看没有我的文章,问:‘可能焕新还不知道吧,怎么没有她的文章。”我的确不知道,前些日子我去了郑州,在郑州时老战友打来电话:“你什么时候回来,又有新任务了。”在电话里我又听到大鹏的声音,你快回来吧!又要排新节目了。 和大鹏认识是在前年的一次老战友聚会中。在几次交往中,我就被大鹏的朴实无华、热情善良、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染。他是我们知情联谊会不可缺少的人才,联谊会有了大鹏如虎添翼,没有办不了的事,他那雷利风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废寝忘食不为艰苦、日夜兼程的工作态度,真令我们这么老大哥老大姐折服,同时也感染和激励着我们。相处中我们把他视为最好的朋友和老弟,同时他被我们共认为不是领导的“领导”,由于他见识广,头脑灵活,点子多,经常提些好的建议。他总是把我们这些老大哥、老大姐往上抬,对他的建议我们总是尽力去办。对他的话我们无法不听,而且会心甘情愿的努力去做,即使“拿鸭子上架”,我们也毫无怨言地去上。这绝不是个人崇拜,而是大鹏精神的感召,是大鹏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感染和激励,使我们这些近70岁的老年人也变得年轻化、革命化,我们愿大鹏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亲爱的大鹏老弟辛苦了,我们心疼你,所有的大哥大姐们都爱你!
为人解难 其乐无穷 刘焕新 一、忆母 “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已经死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他的幸福观。 在党的90年华诞之际,我又想起了一个我最亲爱的人——母亲。母亲是我一生的一面镜子。她那先人后己、对党的事业无怨无悔、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及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感染和激励我的一生。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刘邓大军的战士。据妈妈说:我从小跟妈妈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在随军南下时我是随军家属,当时我才两三岁,行军时妈妈抱着还不满月的弟弟,用小绳一头栓在母亲的腰上,一头系在我的手腕上。一天几十里路,不是两三岁孩子能承受的,我走不动,坐在地上一面哭一面喊:“娘,我走不动,我手疼。”妈妈一看,小绳子已经勒在我的肉里,鲜血渗透了小绳,妈妈心疼地搂着我说:“妮,等打败老将,妈妈不在让你受罪了。”过黄河时还差点把弟弟和我丢了。为了躲避国民党的飞机大炮,妈妈带着我和弟弟躲在老乡家里,我饿得直喊:“娘,我饿。”妈妈捂着我的嘴说:“不要出声。”我挣脱妈妈的手大声哭起来:“我饿,要吃馍。”妈妈气得一把把我推在地上,我的头撞在地上的石磨上,右眼撞破鲜血流满脸,妈妈吓得紧紧搂住我,我的右眼落下了残疾,至今看不清东西。 妈妈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九个,我是老大,在军工大院我们家人口最多,一开始军队是供给制,后来取消了,靠父母工资,生活拮据。记得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爸爸到刘居英家中请求生活补助。我虽然是老大,可妈妈最疼我,妹妹们经常表示不满:“妈妈最偏疼大姐。”妈妈也豪不隐瞒地说:“你大姐一是跟我遭的罪吃的苦最多,二是你大姐最尊重妈妈,跟妈妈从来没有大声说过话。”是的,我也最疼妈妈,妈妈在抗日战争挖地洞时,被蝎子咬断中指。解放战争时,被国民党的飞机大炮震聋了双耳,可妈妈还是先人后己,对党忠诚。她三次涨工资,都把指标让给了工资低的人。妈妈在遗嘱上这样写到:“我的一生没有做过一件损害党和人民的事,无愧于党和人民。”由于党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我把“急人所急,帮人解难”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二、忆农 1964年我由十三中高中毕业,毕业时老师在我的档案中写了这样的评语:“根红苗正,可报绝密专业。”据老师的旨意我应该报考军事工程学院。可我却和同校的十几名兄弟姐妹放弃考大学,自愿报名下乡务农。当时妈妈是我最大的支持者,可爸爸却极力反对。爸爸的理由是“老刘家没有大学生,你应该报考军工”。当时爸爸已调北京工作,听到我下乡的消息后,立即飞回哈市阻止我下乡。可我不听,坚决要求下乡。爸爸看说服不了我,叹气地说:“你也唱《朝阳沟》。”失望地飞回北京。就这样我下乡插队到双城水泉公社仁义大队。 刚下乡时,我是临时组长,我看到同组的一个师大男生,由于家庭贫困,10月份还穿着单薄,就把爸妈给我的军衣军裤和大头鞋都给了他。我的这种做法,还引起了不少误会。 我和崔晓天、吕心明、单光复、赵军五名女学生分到第五生产小队,我们这五名铁姑娘事事不落后,假小子一般,有时还抢着干连男同志都不愿意干的活,如倒粪、挑尿、打场等。 先说收尿,每天天不亮我们就两人抬一个大桶,挨家挨户收尿。有一次我们收到社员袁振邦家,他的父亲端着尿盆出来倒尿,袁震邦当时还是一个小伙子,看我们这些大姑娘来收尿,不好意思,就一脚把尿盆踢碎,我们气德连吵带闹进了他的家,却发现袁震邦的母亲一丝不挂的瘫痪在炕上好几年了。从此我们几乎天天到他家给袁大娘梳头、洗脸、收拾屋子。一天没去,大娘就会问:“那个胖姑娘哪去了?”从此后我们和袁震邦成了好朋友,他是民兵男排长,我是女排长,我们经常在一起摸爬滚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至今袁震邦夫妇还经常给我打电话:“过年了我包了很多豆包,你来拿吧。” 说起打场,更是一个苦差事,每天半夜十二点交接班,夜幕中我们学着赶滚子,扬场,一般人都挺不了,可我们大姑娘这些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反而以苦为荣,以苦为乐。 文革期间,我被派到公社担任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长,我们自编自演的舞蹈《为女民兵题照》在双城县文艺汇演中获奖。我还被选上代表松花江地区参加1966年哈尔滨之夏。有件事值得一提,在我们松花江地区代表队排队进入党校宿舍时,突然听到一声:“焕新”的喊声,我顺着喊声一看,原来是老战友单光复站在道旁在等我,我不顾排队飞也似地冲了过去,紧紧拥抱着光复,把走路的人都看楞了。有人问我:“那是谁呀,看你激动的,记者都给你俩拍照了。”这张照片可能我们永远看不到,但这件往事这个场面我们永刻在心。后来我才知道光复被黑河代表队选中,代表黑河地区参加哈夏,早有人捎信告诉她我也参加哈夏,可却没有人告诉我光复也能参加,因为光复在这之前已调到黑河农场,担任指导员。老友重逢惊喜万分。 有句话,是金子总是会要发光的。我们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老知青不管放到哪里都会发光,我和我的所有的老战友,都是好样的。 1975年7月15日,我被招工回哈,当时被分到城建局市政一公司。刚回哈时,我被选为女班长,经常带领返城的姑娘们挖沟,两米多高的沟子,一锹一锹的往上扔土,真够累人的,跟我干活的人,虽然很累但是很出活。有人问我:“刘大姐,你不知道累吗?”我笑着说了句:“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仅半年,我就被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领导派我到基本路线工作队工作,在排水处蹲点,由于工作认真、踏实、被留在排水。由于自己的努力,考干、提干,年年被评为局、处先进工作者。在做宣传工作时,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宣传干部,其多篇论文。被评为局、市、省及全国同行业优秀论文。 在回哈期间,我多次帮助困难的老战友、同学、朋友、为他们解决困难,帮他们度过难关,有人说我傻,但我觉的帮助弱者排忧解难是所有有良知人的本性,也是一名老知青的责任,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我为能得到同志、朋友的信赖。而自豪、快乐,因为“信任”,是用金钱买不来的。由于我的存在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是我最大的幸福。我用一首诗来结束这杂乱的文章,诗的名字叫“奉献。” 奉 献 我爱春天, 春天,春风遍绿,万物复苏, 她把希望奉献。 我爱夏天, 夏天,万紫千红、百花争妍, 她把美丽奉献。 我爱秋天, 秋天,丰收在望、硕果累累, 她把收获奉献。 我爱冬天, 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她把洁白奉献。 我爱太阳, 太阳,光芒四射、光辉灿烂, 她把光明奉献。 我爱母亲 母亲,温暖慈祥、胸怀博大 她把乳汁奉献。 啊!大自然告诉我这样一个哲理, 人的一生,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文章后话 刘焕新 早晨突然接到老友马孝哆的电话,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大鹏把我们大合唱三首歌的光盘做好了,不用我们再去找人制作了。”我听后高兴极了,要知道这几天我们就为做这个光盘没少费劲。马孝哆花费了许多时间放弃了休息常常工作到半夜,在网上找歌、刻碟、打字、复印、写文章。她的这种忘我的精神令我感动,孝哆在电话里还说:“大鹏还发烧哪!带着病还继续工作。”大鹏在电话里告诉孝哆:“以后这种事不用找别人了,找我就行。”在联谊会里象他们这样热情执著工作的老战友、老同志举不胜举。我衷心地祝愿他们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劳逸结合。我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老照片由刘焕新提供 新照片由大鹏拍摄) 2011年6月1日大鹏报道 2011年12月3日大鹏重发
刘焕新与下乡战友在一起
刘焕新妈妈的遗嘱 刘焕新悼念妈妈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