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497|回复: 7

转载 抢人才

[复制链接]
张莅 发表于 2013-3-23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登陆后,美军以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加上整个第6集团军的兵力,组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作战部队。这支部队斜插法军战线,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掩护一支被称为“阿尔索斯”的谍报队。
这支谍报队的主要目的是抢夺德国和意大利的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并将他们安best ab workout保湿怎么样消除黑眼圈瘦腰增高药丰胸治疗颈椎病的枕头护手海贼王下载去痘印免费周公解梦大全丰胸好用眼膜推荐胶原蛋白排行榜眼霜好用美颈霜推荐眼线好的眼霜推荐全地带回美国,进而确保战后美国的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学科能够快速发展。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受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建议,开始了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然而,随着名为“曼哈顿工程”的研制工作不断深入,美国人开始越来越担心德国——
在核物理学方面,德国的科学家哈恩、海森堡等人与爱因斯坦齐名,再加上整个欧洲的工业生产能力,德国人完全可以研制出原子弹。为搞清德国核武器研究的进展情况,1943年底,美国陆军成立了一个代号“阿尔索斯”的特殊谍报队,队员都来自美国陆军和海军情报系统,队长为帕希上校。
此外,“阿尔索斯”还需要一名科学家,他必须是原子物理学家,且没有参加“曼哈顿工程”,这样一来,即使被德军俘虏,他也不会说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阿尔索斯”最后选中了丹麦物理学家高德斯密特,因为高德斯密特不仅具备上述条件,而且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特别是他认识许多德国科学家,与美国人非常想得到的德国核物理学家海森堡相当要好。
人员齐备后,美国军方为“阿尔索斯”制定了三项作战任务:一是抓捕德国核物理学家;二是夺取德国人手中的铀金属及矿石;三是借机破坏德国可能用于原子弹计划的一切工业设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12月,“阿尔索斯”将卡耳佛特少校派到伦敦。他首先查阅了德国近期和过期的全部物理杂志,并询问了逃到美国的所有欧洲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和费米等人,然后开出一张共有50名可能参与德国核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名单。
1944年6月,美国第5集团军攻陷罗马,“阿尔索斯”的队员也随之集中到那里,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这份标明了德国科学家简历、住址和工作地点的名单。然而,由于盟军连续不断的轰炸,许多德国科学家不知去向,所以,尽快查清纳粹德国把这些科学家藏在哪儿以及他们正在干什么,成为“阿尔索斯”面临的最大问题。
不久,“阿尔索斯”得到一个情报,据一位瑞士科学家说,德国最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海森堡博士就住在黑辛根附近,而且在这一地区还藏有其他德国科学家。1945年3月,美军进入德国本土,“阿尔索斯”进入黑辛根镇的海德堡附近,占据了当地的一些实验室,并俘获了德国在原子能研究方面的主要科学家哈恩和劳埃。
哈恩等人很快被送到海德堡,然而海森堡还没有抓到,这是“阿尔索斯”最担心的事,因为他们害怕苏联人抢在他们之前把这些科学家弄到手。当“阿尔索斯”的队员来到黑辛根时,海森堡已经在两周前离开了。
5月2日,“阿尔索斯”秘密进入乌尔费尔德镇,天快要黑的时候,一名队员发现了海森堡的住宅。他们进去一看,海森堡正在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保险,“阿尔索斯”队员命令海森堡留在家中不要乱跑,以免发生意外。第二天,谍报队员带来了一个步兵营,赶到海森堡的住宅带走了这位科学家。
至此,“阿尔索斯”谍报队成功地将二十几个德国核物理学家一一抓获。直到此时,美国人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在他们看来,抓到一个海森堡比消灭十个德国师重要得多。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阿尔索斯”谍报队通过各种手段,把德国、意大利的几千名科学家、工程师带到了美国本土。
1945年10月,“阿尔索斯”正式解散。那些被“阿尔索斯”“抢”过来的科学家对美国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23 17:22 编辑

德国科学家 海森堡,获诺贝尔物理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结束前,美军掠走以冯 布劳恩为首的200多名德国火箭专家,苏军则掠去绝大部分佩内明德火箭基地的设备和器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空战后期,敌对双方的喷气战机,米格-15 VS F-86佩刀,在外形和结构上几乎一摸一样,原来双方的设计制造,都有作为战俘的德国工程师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25 10:03 编辑

以冯 布劳恩(穿便衣者)为首的德国火箭专家,战后去了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30 0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