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2

马海涛:《老生常谈》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8-30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生常谈》海涛2024.3.24
        这是一篇俗不可耐的老生长谈,没有真正悟出此生意义,只是老了而已,和老猫老狗一个想法。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说:“教育不只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兴趣教育,好奇教育。只有这些全面的发展、熏陶和了解,才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真的可以活到老学到老,兴奋到老,激情到老。在博鳌论坛上,我看到大陆哪怕是60岁刚刚出头的人去讲话,就让我明显感到他们已经在知识结构、好奇心、兴奋点这些方面已经干枯了,这在美国社会不太容易有的。耶鲁的那些教授,70几岁了,每个人都活蹦乱跳,你跟他在思想上或者关于社会的任何一个议题做交流的时候,他还那么与时俱进,可以谈得那么兴奋。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主要说明就是以前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教育背景单调,一到了五、六十岁就变的那么干枯,生活那么乏味,没有激情”。
        我觉得老了,其实从出生开始,就一直都在人生倒计时,只是时日不多,更有此生的紧迫感。那些年轻时没悟到的,那些年轻时的错误,还有时间修正,绝不留此生的遗憾。立身、立业、立家、立言。人老了,如果每天只为苟活时日尽可能地延长寿命,不停的锻炼走啊走的,到底是想更多的看到将来?难道我们苟活更长就是为了看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还是尽可能的把更多的世界尽收眼底?这终究是为了看到自己身外之物而已,不是自己的,因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终究熬不过时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毕竟非常有限的短暂。
        我觉得更多的是使自己丰富多彩起来。一生丰富多彩,一生追寻。所以,古人说人生最后要立言。就是把自己的透悟记述下来。为自己,也为后人得到启迪。其实,古人早就有总结,那就是著书立说。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间空间都会不停顿的转换,没有什么人和势能够阻挡每个鲜活生命的人生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5-8-30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篇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8-3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雁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4 08: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