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QdN0uhXT4PxKXwb9E71mdQ?scene=1&click_id=1
陈晓平推荐
▲周济民口述 ▲包满珪整理
在知青像退潮一般回到他们曾经出发的城市时,一对孤独的守望者却在此时选择了留在香兰农场。他就是五分场的杭州知青、杭州十中66届高中生周济民和他的妻子。 周济民高中毕业时正逢文化大革命大学停止招生,三年的文革他被呆在家里。 在城市知青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洪流中,1969年4月14日,他告别年迈父母,被安置分派到千里之外北大荒香兰农场务农。 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去的他,一干就是17年。他把青春献给了黑土地。从此他一生献给了农业生产第一线成为了一个畜牧兽医专家。 在香兰因为他是老高三年龄最长,大家管叫他周大哥。他干活从不偷懒,始终冲在前面,主动帮助比他小6~7岁小知青。因能吃苦一步一个脚印磨炼自己,大家都很尊重他,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在旱田連从班长慢慢提升为排长。  (1970年冬在五分场办公楼前,右一为周济民) 1971年农场开始选拔青年到学校教书当老师和各重要岗位去工作。周济民当上兽医。 当上兽医,被马踢断肋骨
周济民有幸从旱田连调到畜牧队,被分配到五分场兽医室跟余德海学习兽医。说起去兽医室,周济民要感谢一位旱田連的党支部书记金玉琳。 金老师曾留学苏联操一口流利俄语。在非常时期被打成牛鬼蛇神。他深受极左路线迫害,他患肺结核还与知青们一起干活。一次到松花江背水泥劳动改造曾因体力不支颤颤巍巍过跳板时滑到江里。 金老师后来被解除隔离反省,他当了旱田連书记,对南方来的知青十分爱护。他痛恨极左,他觉得家庭出身不能选择,周济民不适合去当老师,去学兽医给猪,牛,马,看病总可以的吧! 于是,周济民就在五分场跟余德海学习兽医。每天跟着他,做他的助手,给猪治病打针。在给牛马治疗时为了确保安全,帮助固定时间给牛,马投药。 为了控制马传染性贫血,每天早晨大車出車前要给马测体温。周济民跟着余德海在马号里给马测体温。 周济民说,一次余德海师父休息。一匹烈马见他一个不熟悉的人在它屁股后面用体温计给他测体温,马驚吓了,飞起一脚后蹄踢在他胸口,他被当场踢倒在地。老工人李克义把他抬起用马車送他到场部的医院拍了x光片见胁骨断了一根。 当时也没啥医治办法,周济民忍痛休息了半个月就又上班了。他说,真是把他吓坏了。俗话说:马屁股摸不得。别说是生人即便是熟人也要先打招呼否则它会反抗。 就這样,周济民每天转辗猪圈、牛号,巡视观察动物的食欲和异常,下班后还要到职工家里给猪看病打针,浑身上下,包括鞋子和裤腿上总是有粪味。 上了兽医班,工作如虎添翼
到了1973年秋农场与农学院党委决定要开门办学,提高农场畜牧生产水平。决定由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主办畜牧兽医班。教室设在农场大剧场内。 当时周济民被选中参加。当要求脱产学习通知书下达后,周济民心中起了波澜。学习一些在农场有用的技术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很重要。必须做一个切合实际的规划。 到学习班知道学员共计17名,学期八个月。一看学员名单:学员中有部队軍人1人,周边民族乡3人,杭州知青5人。(朱柏炎,姚克勤,周玲娟,金子坤,周济民)。其余是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们子女:汪兰,李维光,韩均辉,汪晓明。高级兽医王恩贵的帅儿子:王德顺。农场方面有兽医院院长儿子张铁军、四分场场长儿子任志,等等。都是农场有功劳有实力的孩子如:孙世彬,唐财录,关鹏翔,李贵春,刘云波等人。 担任這期学习班领导人劳资科长孙耀先和兽医院院长张奉礼。农学院十分重视:派出了都是学院有名教授级老师:教传染病的孙宗禹老师、教外科的王林安老师、教内科的王书林老师、教病理的张恒轩老师。还有各专业老师来讲授:养猪学,养牛学,养羊学,养禽学。 有的老师都在苏联留过学(全国都有名望),其教师队伍之强大在农学院也是顶级的。教学内容都是各专业最核心,最前沿,最临床,碰到的实际问题。十足的干货。 這对周济民来讲十分庆喜,是难得的机会。他感到必须珍惜,必须好好学习。那时,一早就步行到场部上课,那怕是大雪纷飞寒冷刺骨,晚自学后回五分场。 学期结束后还到汤原县,莲江口,汤旺,望奎等地实习参观国内最现代化的佳木斯肉联厂。深感香兰畜牧业有希望。 毕业后周济民学习优秀就又派回五分场工作,负责五分场畜牧兽医疾病防治、奶牛育种工作。  (周济民在五分场给牛治病) 在此其间也得到王奎文高级畜牧师弟子倪宝炎(杭州知青)奶牛人工授精的技术指导。(不久他调到哈市王岗农场去了) 周济民当时的工作就是:着重奶牛的品质提高进行育种,不育不孕治疗,产科及乳房炎治疗。 当时因文革疏于管理捡疫,由香坊农场转来的奶牛不少得了布氏杆菌和结核(人畜共患疾病)有四位知青及一名兽医都感染疾病。牛群开始了清理。 周济民开创了常规的检疫制度和提高育种水平为中心的工作。从此,在五分场正式建立了奶牛育种站,选用优良品种的冷冻精液。全场的奶牛都有了档案以五分场牛群为核心,开展系谱繁育,每头牛都有照片和花名册。 全场大批引进奶牛。乳品加工由炼乳厂升为豆乳粉厂后又升级为奶粉厂。(当时奶粉厂奶粉品牌叫四块石牌)。 1979年10月周济民与她爱人(上海知青王凤英)因工作成绩突出,夫妻双双经考核提了干,成了香兰农场干警中一员。就这样,周济民夫妇成了最后离开香兰的守望者。 

在周济民和香兰农场职工的努力下,香兰奶牛得了大力发展。据农场统计报告1991年,年产鲜奶2319吨。职工养牛户304户,养奶牛647头,职工养牛户最多达10余头。五分场核心牛群公养200余头,每头牛产奶6.3吨。 周济民说,真是大喜的是,通过优质冻精人工授精起到了良好效果。我选留存放的800余份冻精起到决定作用。良好育种效果,感到无比欣慰。 传道授业解惑,开办职业高中
因东北农学院回阿城办学。以农业生产为中心成主力。农业生产又要大发展,知青们都已回城,职工致富及子女求业成了问题。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宝泉岭农场管理局与农场党委决定开办职业高中。 在香兰农场中学开二个职业高中班。一个农机班,另一个畜牧兽医班。场部决定调周济民到学校办职业高中(畜牧兽医班),他当了畜牧兽医班专业老师及班主任。为培养香兰农业战线生产骨干努力。 周济民说,起初我在想知青们返城的返城,选送大学的都走了。在校当老师的知青都走光了我还能干出什么名堂来? 组织上明确告诉我:你要回城可以算落实知青政策放你。调动工作到别的城市不行,必须留在场内,除非你培养出接班人。我接受了办职业高中畜牧兽医班的任务。 当时我提出要看一下畜牧兽医班学生名单和家庭情况。看了后我惊呆了。 班里有畜牧科长高级技师张国栋女儿张铁晶,一分场老纪头场长女儿纪爱梅,有五分场秦振奎儿子秦德阳,李崇彦女儿李美霞。有场部基建科长孙喜贵儿子孙锋等等都是场里有名望实力派的儿女。这对我来讲压力也够大了,搞不好后果是严重的。 周济民说,不过,這也是一个提高专业水平极大机会。场党委那么重视那就必需干好!香兰农场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周济民又告诉说,当时一分场,四分场,三分场,七分场为养猪重点场。各分场都纷纷建起了大批猪舍。五分场为奶牛核心场。就這样,他毅然接受任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职业高中教学。  (畜牧兽医班学生毕业照,前中为周济民老师)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他选用的教材大多是大学和大专教材。努力自学,认真教学。真是边教边学习,32元的月工资一半用来买书籍和杂志。 学生苗延香在《我的老师》一文中是這样回忆周济民给她们上专业课:“周老师有着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他常带我们下分场到畜牧殖场学习,带我们到山上(老窝家)认识中草药。親自示范如何给猪,牛,马,鸡打针投药和设计营养合理的全价饲料配方。从七分调来羊親自做示范,解剖反邹动物消化糸统结构。 为了让我们看到畜牧业在我们农场的发展前景,老师带我们到佳木斯肉联厂参观学习。他把他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我们。” 当时在农场能吃到鸡蛋是很不容易的事,秋冬春初鸡瘟死亡率很高。在学生毕业前夕,在兽医院的统一安排下组织全体学生以各分场为单位给职工饲养的鸡进行鸡瘟疫苗注射。一共搞了五天(每晚进行)到了第二年春,鸡死亡率大幅下降,家家都吃到了自养的鸡蛋。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這样一来,职高畜牧兽医班在农场职工心里有了名望。
忘我热情,养猪业展宏图
周济民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农场畜牧业发展。 他先后二次从国家级原种场杭州市大观山种猪场和嘉善原种场引进优良种猪。在农场畜牧科安排下,由周济民实施引进了丹麦长白,杜洛克,嘉善黑猪和梅山猪。  (香兰支队派员接回第二批种猪时合影,右二为周济民) 以优良种猪遗传性能一举使香兰农场成为合江地区及劳改系统三元猪繁育基地。供合江地区种猪上万头几乎供不应求,买香兰种猪要到畜牧科审批。 肉猪更多了,几乎有饲养条件的职工家家养猪高峰时养猪户达1415户。出栏高峰时每隔几天肉联就来拉肥猪。 从周济民在香兰留守期间的畜牧生产反馈情况,说明他对农场贡献是很大的。至今许多老职工都说:“周济民让我们通过养奶牛,养猪有了一桶金发了一点财,我们要感谢他给我们带来了财富。” 就這样周济民在香兰一呆就是17年青春献给了黑土地香兰。
荣归故乡,拼搏人生第二春
1985年秋,周济民调回杭州再起步。在杭州种猪试验场拼人生,开始人生第二春。 周济民在种猪场曾担任养殖业部副主任,负责地区种猪养殖及兽医技术管理。他还曾任杭州市种鸡场场长。负责生产技术并任浙江省家禽协会付理事长。他还曾任杭州种鳖场场长兼鳖种场党支部书记,杭州市养鳖学会理事。 周济民如是说,在国家级原种场当兽医,对他这亇没有学历的人来讲难度当时确实很大,上面有资历很高的高级畜牧兽医师李雪梅同志,一直在观察我的能力,看我的处方,疾病防治手段和制定种猪疫情防控免疫程序。 周济民说:“有一次因为有几头猪得了阴囊疝和脐疝。我讲可以手术。我做好手术保定架,准备做手术时,不经意走露了风声,医务室的医生来看我做手术了。我做的手术十分规范又顺利,他看了我的手术说:“真不一般。” “又有一次浙江农业大学(现浙大)学生来实习正好有二头病猪要解剖。高级兽医师就要我在临床给学生上解剖课,我同意了。在现场由二名学生作现场记录。我进行了规范解剖和病理描述:从头到尾一一进行病理描述。没想到浙大老师听后没说什么就是问我那个学校毕业的?我笑着说:“是一个东北农学院开门办学的知识青年。”据说学生整理笔录后把這次病理解剖课诉述纪录写成了论文。 周济民因有了一点小名气曾先后到江苏河海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养殖专修班讲课。 1987年他又接到新任务,杭州人民政府要解决杭州市人民菜篮子问题建立杭州市种鸡场。被单位任命种鸡场场长兼生产技术科长。 为了引进国际养鸡技术他参加了中法伊沙蛋鸡在中国高温高湿地区的适应性饲养试验。他负责的场方组每羽产蛋高产达25.2Kg。取得极大成功苗鸡得到了全国推广。国内多了一个高产的适应性強的褐壳蛋蛋鸡品种。 周济民在回杭后的工作中,因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杭州得到专业水平认可,故也获得了科题研究的资格。推进了猪,鸡,水产方面的疾病防治和饲养管理课题研究。 由于他的突出贡献,周济民获得部,省,市级科研奖项: 获省级科技成果项目奖: 项目一:《依沙褐蛋鸡三级良种繁育技术体糸》199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人民政府颁发) 项目二:《依沙褐蛋鸡品种综合配套饲养技术推广》1991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共和国农业部颁发) 项目三:《水产养殖鳖气单胞菌病防冶技术研究》2000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人民政府颁发) 获市级科技奖项目情况: 项目一:《依沙褐蛋鸡三级良种繁育技术及体糸》1990度浙江省农业糸统科技成果二等奖。(省农业厅颁发)。 项目二:《蛋鸡实用技木推广》1991年获杭州市农业丰收奖一等奖。(杭州府市人民政府颁发) 项目三:《海水贝类配合饲料》2003年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发)
(实验室工作) 1987~1994年周济民任杭州市种鸡场场长兼生产技术科负责人时,他被评为杭州市文明班组。(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发)。 周济民还撰写的有关畜牧生产论文《投身市场,参于竞争》被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全国畜牧经济研究会评为畜牧企业发展优秀论文。 周济民撰写的《生产经营向经营生产型转轨的方案》的畜牧专题论文。被杭州市经济委员会评为现代化管理应用成果二等奖。
回眸岁月,感恩时代给予
回顾走过的道路,周济民说:“平凡而艰苦的生活磨炼了我,让我变得坚強,知道了感恩。没有进过大学的我,只要有决心肯吃苦通过自己努力实践创造了成果变成了动力,一路破格晋升。”
(实验室工作) 2009年1月1日杭州日报公佈了杭州市突出贡献人材奖励公告。上级分配给周济民一套房子作为奖励(旧房上交),周济民说:“我满足了!” 周济民说,从知青到退休一直在农业畜牧战线上工作37年。我回顾往事,我回头看,我战胜了自我。今年80岁了,人生活了一辈子多少为社会做了一点事值得。 他说,一个知青成为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政府高规格奖励我知足了。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感谢香兰這块黑土地磨炼了我的意志,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 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夫人王凤英。她是香兰农场上海知青。一直在香兰农场当小学老师。回到杭州后也在我养殖场子弟学校教书育人。
(周济民夫妇) 当我工作中碰到困难时情绪低落时她总是鼓励我。我出差为香兰农场职工买牛进行鉴定和健康检疫时,一走几天她孤独在家守候。大批知青返城时她陪伴我,当我拖着疲惫身躯,满身充满猪粪,牛粪臭气回家时她不讨厌我。我深深地感谢她!
(周济民夫妇在农场的宿舍)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学生们,45年过去了他(她)们还记挂我没有忘记我。先后有10多名学生来杭州看望我,学生孙锋,刘文革当了香兰农场监狱长,在杭州晋升授衔时特来看望我,很多人成了香兰农场一代人的中坚力量。
(学生孙锋,刘之革在杭州晋升授衔探望老师) 【编者按】在杭州知青赴香兰农场五十周年庆祝大会那天,我在杭州遇到了济民兄。他,朴实无华,不修边幅。但说起他醉心的畜牧事业,滔滔不绝,三天三夜说不完。 我惊讶的是,他取得了这么骄人的成绩,理应受到广大香友的追捧。我一次一次地邀请他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我与他微信里聊了起来,我越听越感动:当大批知青返城时他选择了坚守,留在了香兰农场。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他不仅留下了,而且继续对香兰农场的畜牧业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这怎能不叫人五体投地,敬佩不已。 抓紧时间,记录知青的故事,记录他们的悲欢离合,记录他们的人生里程,记录他们在北大荒艰苦岁月里的奋斗,记录他们返城后的从零开始的拼搏,这就是我整理济民兄口述的初衷。(包满珪) 欢迎来稿分享你的文字 你的作品 你的感悟 你的精彩投稿邮箱 44585007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