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马海涛:《如何解读我的/从四百园到三味书屋?自然初始化:儿童身心成长的原始密钥》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5-8-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8.5
        童年时,我四季常在北大荒故乡那片广袤的“四百园”中奔跑,再回到我的三味书屋读书。春日梨花如雪,我会在果树下采蘑菇;夏日钓鲶鱼的晨曦里,一尾金黄的鲶鱼破水而出,抖落的水珠在朝阳下如碎钻飞溅;秋日候鸟南飞,我攀上高枝摘取人们够不着的幸存果子;冬日雪原上,惊飞的野鸡拖曳着斑斓长尾,在苍茫天地间划出生命的弧线,我冻裂的手脚满载着滚笼里的收获。这片父亲亲手参与规划的果园,是失去父亲不幸整个童年失乐园的伊甸园——它不仅是我徜徉的乐园,更是生命最初的课堂。
        李玫瑾教授曾警示:6至12岁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此时缺乏自然中的运动,无异于切断神经发育的养料。我的童年无意中印证了此道:在网格化的果园里奔跑攀爬,在清澈的南大壕中摸鱼游泳,每一次撒野都在为神经系统的“初始化”注入能量。自然运动刺激着感官发育,构建着神经通路的复杂网络——它远非仅是“提升抗挫力”那么简单,而关乎生命底层能力的铸就。
        当儿童在自然中奔跑,他们踩踏的不仅是泥土,更踏入一个古老而精密的生命矩阵。真菌以分子级的微渺,编织起行星规模的生态网络:它们分解物质、循环养分、传递信息,是森林与草原得以存续的沉默基石。《神奇的真菌世界》揭示:土壤中每克蕴含的微生物基因总量,远超人类自身基因数量。当孩童在泥土中翻滚,在草木间呼吸,他们实际上在让自身菌群与大地菌群进行一场宏大的交流与平衡。这不仅是免疫系统的历练,更是生命密码与自然密码的原始共振——犹如《阿凡达》中纳美人与自然圣灵的连接,人类本就是这宏大共生体的一部分。
        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到我童年的“四百园”,再到《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中与森林对话的少年,自然从来不是背景板。它是感官的启蒙者,是神经回路的构建师,是微生物王国的密使。当孩童触摸树皮、聆听鸟鸣、追逐野兔,他们的生命正接受着自然最本源的编程——那些奔跑与攀爬,是神经系统在生长中奏响的贝多芬交响曲;每一次呼吸,都在与万亿微生物进行着古老而庄严的能量交换。
        自然不是外在于我们的风景,而是内在于我们的程序。儿童在草木间跌撞的每一步,都在重启着生命出厂设置中最精妙的原始编码——它初始化感官,平衡菌群,塑造神经,最终让幼小的生命真正扎根于这颗星球的宏大律动之中。
        在自然中生长,就是成为自然本身。当童年的双脚沾满泥土,灵魂便接通了亿万年来生命网络最深处的脉搏——这馈赠,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8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