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1

正月初五“破五”有讲究,传统不丢,一年顺顺当当!

[复制链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5-2-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25-2-1 19:54 编辑

     正月初五,又称破五,在中国传统年俗里,这是个特殊的节点。过了初五,年的热闹氛围虽渐趋平缓,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印记。从大年三十到初五,诸多习俗禁忌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比如严禁打扫卫生,生怕将福气与好运一同扫出门外。小时候过年,年三十下午开始,家中的扫帚、簸箕便被藏起来,谁也不能去找,更不能提及。针线顶针也不能露面,一直要等到初五才可以拿出来使用。尽管各地过年习俗大致相同,但细节上却各有特色,那么正月初五究竟有哪些主要习俗呢?[color=var(--weui-FG-HALF)]
破五扫穷,辞旧迎新

过年期间,人们遵循着诸多传统禁忌。到了初五,便可打破这些束缚,恢复到年三十之前的日常状态,这也寓意着破旧迎新,开启新年新气象。这一天,大扫除成为一项重要活动,也被称作“扫穷”,有的地方则叫“送穷”或“送穷神”。

关于穷神的身份,传说她竟是姜子牙的妻子。姜子牙休妻后,将其封为穷神,并令她“逢破即归”。所以,民间在初五破五,穷神便会“逢破即归”,也就是离开百姓家。有些地方将此习俗称为“送五穷”,这里的“五穷”指的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源自唐代韩愈的《送穷文》。文中描绘了一家人特制大船,装满干粮美酒,以含蓄的方式祭拜,试图送走穷鬼。穷鬼却质问主人,自己已相伴四十多年,为何要被送走,主人则直言其兄弟五穷纠缠不休,让自己抑郁不得志。这篇《送穷文》及送穷船,成为后世描写此类题材诗文的经典素材。

如今,最简单的送穷方式便是大扫除,将家中所有垃圾污秽收拾成堆倒掉,让屋子清清爽爽,迎接财运与福气。有些地方还会燃放爆竹,以驱赶穷神或穷鬼。宋代张耒曾在《送穷》中写道:“年年沥酒拜清晨,风俗新正竞逐贫。不用为文送穷鬼,直须图事祝钱神。”与其费尽心思送穷神,不如直接祈求财神降临。

迎财神,祈愿富足

迎财神,也叫祭财神,在我国南方颇为盛行,各地说法也不尽相同。北方部分地区同样会在正月初五迎接财神。有的地方将财神称作五路神,涵盖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寓意东南西北中五路皆可迎神,五路皆能发财。

每逢正月初五,人们早早起床,打开窗户和大门,焚香、燃放爆竹,以最隆重的仪式祭拜财神,热忱欢迎财神的到来,期望财神能够光顾自家,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在南方,许多商铺和家庭都供奉着财神。那么,财神究竟是谁呢?民间传说有四位,分别是赵公明、关公、比干和范蠡。关公以“义”闻名,商家讲究以“义”取“利”,不挣“无义之财”;赵公明虽不太被大众熟知,却是被供奉最多的财神,他是一位武财神;比干因无心,所以不会偏私、作假,被人们敬为财神;范蠡不仅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夫差,还与美人西施功成身退,隐居经商,成为一代“商圣”。不管人们供奉的是哪位财神,这一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财富的向往,势必会永久传承下去。清朝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其二十·时令》中描绘了古人初五拜财神的热闹场景:“开张各店彩灯悬,鼓乐花筒到处喧。敬罢财神争道喜,灯笼热闹五更天。”

不串门,避晦迎新

初五还有不串门的习俗,据说这是为了避免出门时撞见穷神——姜子牙的媳妇,从而将晦气带入别人家。当然,这只是一种传统说法,不必过于较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初五这天,大家都忙着迎财神、大扫除,此时去串门确实不太合适。

吃饺子,纳福祈安

大年初五,民间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俗,俗称“捏小人嘴”,寓意远离谗言灾祸。除了年三十的饺子,年初五这顿饺子同样不可或缺。饺子形状酷似金元宝,人们通过包饺子、吃饺子的方式,迎接财神,这份诚意,想必能打动各路神仙,为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福气与财富。

正月初五的这些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将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25-2-1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月初五破五节,“1不煮,2不走,3不拿,4要吃”这些传统习俗与禁忌,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尊重老传统,或许能为新的一年迎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财源滚滚的好兆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5 0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