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15|回复: 2

《杜高档案》留在纸上的苍凉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4-1-5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JjMMDk_vl_gjmJQxQBZBiw

陈晓平推荐

杜高(1930~2023),湖南长沙人。1942年开始参加抗日进步演剧活动,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上海共青团《新少年报》文艺版主编、志愿军后政文工团创作组长、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成员、国家文化部艺术局剧本创作室成员等。1955年被牵扯进“胡风案件”,紧接着肃反、反右,被劳动教养12载,1969年释放,1979年平反。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戏剧出版社总编辑。
杜高档案凤凰卫视访谈录陈晓楠:在中国大陆,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档案。档案里记载的是“组织”对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鉴定和评价。而每个人的档案都按照级别、系统等等储存并保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档案是非常神秘的。由于有着极其严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们不可能自由地翻阅自己的档案,而受到严格控制的档案材料也更不可能流散到社会上。然而,就在1998年,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上,一份被装订成册,厚达六卷,几十万字的个人档案奇迹般地出现在了旧书摊上,被当作文物待价而售。档案封面上写着两个字“杜高”,很显然这是一个名叫“杜高”的人的个人档案。
[color=rgba(0, 0, 0, 0.9)]杜高:在1979年的春天,我的右派问题得到平反改正的时候,正式告诉我,向我宣布,这份档案已经全部销毁。当然不是我一个人,所有的五十多万个右派,还有“文革”中受到磨难的,受到冲击的干部,他们的所有的政治档案全部销毁。这是中央决定的,因为这是不实之词,那么我以为这个档案已经销毁了。

[color=rgba(0, 0, 0, 0.9)]解说:但是,这份在杜高看来本已销毁的档案并没有化为灰烬,而是流散到社会上,最后出现在潘家园旧货市场。发现这份档案的是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的李辉先生。这位喜爱寻访旧书摊的青年学者在见到这份档案后立即买了下来。恰好这个时候,他正在写一本有关“反右”运动中“二流堂”(包括“小家族”)的专著。在随后发表在《新民晚报》的一篇文章里,他使用了杜高档案中的一些材料。杜高在看到这期报纸后,与李辉取得了联系。在李辉那儿,杜高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档案。

[color=rgba(0, 0, 0, 0.9)]杜高:我亲眼看到了我的这份档案,这一份对我说来是非常神秘又非常可怕的,跟随了我四分之一世纪的政治档案。我看到了我自己的笔迹,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我熟悉的和不太熟悉的人写的,对我的揭发,对我的检举。这些材料我都看到了,我震惊了,这是一部非常完整的档案。

[color=rgba(0, 0, 0, 0.9)]我看到这些材料的时候,感觉到一个历史的影子罩在我的身上,我感觉到呼吸都有些急促,我的情绪应该说是很沉重的。因为这个东西是我想不到的,特别是有很多批示,我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来对待我。因为那个时候,这个档案是从1955年开始,那个时候,我还是二十几岁的、很单纯的那么一个青年。

[color=rgba(0, 0, 0, 0.9)]解说:杜高可以说是少年成名。他十二岁起就发表散文,十四岁开始发表剧评,十九岁就担任《新少年报》文艺版主编,出版了一本文艺评论集。1952年他从朝鲜战场回到北京后,被调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第二年,杜高进入刚刚成立的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在创作室里,他是年纪最小的一个。这个创作室老中青结合,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而在杜高身边,也聚集了一些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青年朋友。

[color=rgba(0, 0, 0, 0.9)]杜高: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都做着艺术的灿烂的梦,我们都怀着很美好的理想,很希望大家,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各自从事的专业上,能够做出一些贡献。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谈读书,谈看戏,在一起玩,我们成了交往很密切的朋友,因为那时候我们都是单身汉,都没有成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4-1-5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4-1-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建国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12: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