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书香气华 于 2013-3-3 08:54 编辑
我喜欢看书,冬天也是读书的最佳季节。 昨天,我在王树增编著的《解放战争》一书中,读到了解放战争最后的一次战役——大金门岛战斗。由于指挥判断的错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孤军进入大金门岛,以三个团的兵力激战国民党三个师的兵力,寡不敌众,9000余人奋战两天,全部牺牲。是解放战争史上最失败的一次战斗。读过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到了许多许多。
大金门岛位于厦门以东5海里,南北宽13公里,东西长16公里,面积124平方公里。附近还有附属小金门,大担,二担等诸多小岛。
1949年十月下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把蒋介石的部队赶到了台湾。中国人民要打到台湾消灭老蒋的呼声很高。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实力的情况下,盲目做出乘船渡海夺回大金门岛的决定。派出二四四团、二五一团,二五三团,3个主力团共9086人。
因当地群众对解放军不甚了解,解放军战士都不懂闽南话,和当地人交流十分困难,找不到船只,好容易找到了船又没有船工,千方百计找到了船工,开到半道,船工就跳海逃走了,解放军不会开船,只好返回。拖拖拉拉行进缓慢给蒋军造成快速增援上岛的机会。解放军战士虽然身经百战,一腔热血,但都是在陆地打仗的好手,好多战士连大海都没有见过,更没有适应海洋气候和海岛作战的经验。没有向导,没有接迎,没有后援,没有补给,没有联络工具。战士登岛以后,面对强于自己十倍的敌军和不利的环境,就已经知道回不去了,他们抱以一死的决心,只希望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敌人最大程度的损伤。
战斗从1949年10月24日到27日,打了两天两夜,三面敌军,一面大海,没有后援,没有退路,激烈程度难以想象,最后全部牺牲。二四四团团长邢永生负伤被俘后坚贞不屈被敌人杀害,参谋长朱斐然负重伤牺牲,二五一团团长刘长祥被俘后毅然绝食而死,二五一团政委 田志春,被俘后被敌人残忍杀害。二五三团团长徐博在山里藏匿了三个多月,一心等待着解放军重新打来,后被国民党抓获杀害。最值得一提的是二四六团团长孙云秀是最后带着四条小船的战士赶去增援的,明知不会回来,他把自己的钢笔和手表摘下来留给了妻子。在打到山穷水尽后,为了不当俘虏,他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此次战斗,尽管蒋方占据天时地利,但也伤亡一万多人,蒋介石过后到岛上视察,看到战场上血流成河,尸体遍地,他都不得不摘下帽子向这些官兵致敬。
两天以后,毛泽东致电三野,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你们以三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人三个军激战 两个昼夜,后援不继,致全部壮烈牺牲。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 ,为解放战争年代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
读完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革命烈士是多么的高尚和崇敬。他们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战斗到最后,已经看到了全国的胜利,听到了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宣告声音,作为共和国功臣,他们完全可以回家同亲人团聚。可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继续南下,并毫无代价地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的生命,牺牲在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即可惜又遗憾。 我又想到:战争是多么残酷和无情,不管什么原因,和平和鲜花都是人们永久的想往,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安定祥和,珍视和平,消灭战争。 我最后想到:无论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与牺牲的烈士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计较个人得失,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现状呢?比房子,比票子,比财产,比生活,永远在发着牢骚。与那牺牲了的9000官兵的生命相比,和为革命牺牲的100多万革命烈士相比,我们是多么的龌蹉和渺小啊。常想烈士,净化心灵,平安心态。 山河锦绣,儿女情长,英雄壮怀,天地沧桑。向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致敬!我永远崇敬你们!
书香气华2012年12月8日于哈尔滨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