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872|回复: 2

【知青历史】北大荒知青纪实——黑土地上的知青成为新时代的栋梁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7-2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ZOqGSzK8i5xebKaGv95Oww


包满珪推荐

(一)一腔热血,送“鸡毛信”要求去北大荒
      1968年,毛泽东主席在批准组建兵团的同时,发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城市知青如大潮般涌入黑龙江垦区。从1968年至1972年,垦区接收了京、津、沪、杭和本省各城市知青45万人。1973年后,对京、津、沪等外省城市知青停止接收,但是,本省知青仍不断来场,先后共接收城市知青达50万人。这是在“文化大革命”特殊背景下进行的“移民总动员”。虔诚的家长和处于狂热状态的“红卫兵”们热烈响应和纷纷报名,其场面可谓壮观。
      上海一位电车老工人把自己的同胎三个女儿咸慕真、咸慕和、咸慕群一齐送上去北大荒的列车。三姐妹来到兵团五师五十团(查哈阳农场),老大当农工,老二当护士,老三进修配厂当翻砂工。北京丰台区一名铁路工人,老伴有病,家里无人照料,他也坚决把小儿子送到黑龙江。上海女知青孙英,当时在第一师范念书,没有下乡任务,她联合十多个同学,主动给上海市革委会写信,要求来北大荒,信上插了一根鸡毛,表示“情况紧急”,市革委当即批准她们的要求。有的学校整个班级都报了名,有的联名写血书,有的背着父母,偷偷地来了。
      “一片红”、“一刀切”的政治背景,掩盖了当年“文革”对社会和家庭的冲击所造成的潜在矛盾。有的家庭父母挨斗,或下放“五七干校”,或有病在身;有的家庭已有子女下乡,需要有人照料;有的知青本人有病,不适合来北大荒,但也被动员到北大荒来了。(二)冰上迁徙,雪原拉练
      “兵团战士胸有朝阳/屯垦戍边,披荆斩棘,战斗在边疆/坚决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誓把北疆变成粮仓/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红心向太阳!”
      这首在特殊年代里产生的歌,久唱不衰。它原名《兵团战士之歌》,后改为《兵团战士忠于毛主席》,最后定为《兵团战士胸有朝阳》。词作者是兵团五师政委高思,他是1968年组建兵团时来到北大荒的一名现役军人。1938年参军的老兵,从班排长到营教导员,从师保卫科长、团政委到师政治部副主任。兵团在嫩江平原组建五师,他出任政委。日子久了,劳动、生活条件艰苦,有的知青发开了牢骚:“什么‘兵团战士’?咱们是‘装甲兵’(庄稼兵),部队番号是‘7086’(七零八落)部队,‘3322’(三三两两)分队!”有的手捧一碗菜汤,扯起了顺口溜:“汤汤汤,革命的汤,早上喝汤迎朝阳,中午喝汤暖洋洋,晚上喝汤泪汪汪……”
      面对复杂的知青思想,年过半百的高思居然自已动手,写下了《兵团战士胸有朝阳》歌词。他让与知青同时来到兵团五师的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毕业生王德全为之谱了曲。
     1972年冬天,五师举行了盛大的文艺会演。《兵团战士胸有朝阳》一炮打响,并获汇演大奖,继而推向全师,而后推向整个兵团,又从北大荒推向全国,激励了千百万上山下乡知青。
      尽管这首歌打下了那特殊年月的烙印,但它成了联结黑土地和各大城市老知青的纽带,浓缩了一代知青上山下乡、屯垦戍边的人生历程,铸造了令人梦牵魂萦的“北大荒”情结。
      五万多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到处可以看到身穿绿色兵团战士服的年轻人。
      每个连队都有知青,小连队一百多人,大连队二百多人。新建连队除了配备几名转业军人和山东支边青年当干部和包车组长外,几乎是清一色的知青。
      他们过着兵团的半军事化生活。在现役军人的指挥下,在老转业官兵的带领下,凌晨操练。劳动时打着红旗,唱着语录歌,作业时间长,往往是“早上两点半,晚上看不见,地里一顿饭,外加革命大批判”……经过实际锻炼和选拔,他们很快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1970年,二师十七团(普阳农场)原来建在汤原,因耕地少,没有发展前途,就决定搬迁到蒲鸭河荒区建立新场。全团机关及20个连队,共一百多台拖拉机、5000人马,其中来自京津沪等7个城市知青近3000人。这是知青们来北大荒2年后的大搬迁,从元旦到春节前夕,他们从汤旺河畔拉开了大迁徙的序幕。迁徒直线行进,只需250里的路程,可是,江河阻隔,沼泽挡道,迁徒必须绕道而行,行程翻了一番———500里。
      松花江在隆冬腊月里结成的厚厚冰面,为全场大迁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平整、光滑的冰道上,不但行走着载重汽车、拉货的胶轮车、爬犁,而且还赶着牛群、马群。八连的牛和马,就是通过松花江冰道赶到新建点的。一位老职工和一名知青赶着马群,在毫无遮拦的凛冽寒风里足足赶了三天,才艰难地将牛群马群赶到了新建点。然而,冰上行中最为壮观而令人难忘的要数五连全副武装的野营拉练了。126名城市知青,全副武装,举着红旗,携带半自动步枪、60炮和行军锅灶,在松花江上猎猎而行。他们在冰面上穿来穿去,先由江上插向佳木斯,然后又从富锦插过江面,折向绥滨县……一路上,他们毫不吝啬自己的精力,忽而“班进攻”,忽而“排进攻”,忽而“防空降”,忽而“夜行军”……经过十多天热烈而疲劳的野营拉练,一百多名知青脚上打起了泡,依然打着红旗,扛着枪支,徒步到达了驻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3-7-2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热血青年,精神可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3-7-28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3-7-28 08:09
都是热血青年,精神可加。

谢谢建国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0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