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448|回复: 4

三言五语说唐诗----第二十九期

[复制链接]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10-15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提高对诗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欣赏点评栏目作品,从今日起,由我主持,“三言五语说唐诗”专题活动,半月一期。主要包括选取,唐人宋人比较著名诗句(暂时限定)作为说诗对象,由广大诗友参与说诗,根据个人理解,各抒己见,以及互相讨以供共同学习欣赏。本项活动望广大诗友积极参与,推动学习交流。给予支持帮助!孙胜权敬启。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附各期选诗目录:
1.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2.咏柳.贺知章 3.凉州词.王之涣 4.王之涣.5.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6.海棠.  苏轼.7.春日五首(其一).秦观  8.沈园. 陆游 .9. 《示儿》.陆游.10.《约客》.赵师秀.11.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12.宿建德江.孟浩然.13.宴词.王之涣14.凉州词.王之涣15.晚春.韩愈.16. 滕王阁诗. 王勃.17.渡汉江宋之问。18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卢汝弼19.骆宾王.咏蝉20.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2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王维.22望天门上.李白.23.蝉. 虞世南 24.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25.
寒食.孟云卿.26.
早寒有怀.孟浩然.27.峨眉山月歌.李白.28.
垂柳.唐彦谦.29.
山中留客. 张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10-1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凤竹 发表于 2022-10-1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10-1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10-15 11:13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 ...

多谢欣赏与支持,问好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孙胜权 发表于 2022-10-2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迟复为歉。问好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3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