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影视专稿560“我的九月”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梅州之行:一日三游
我的老同学辛国胜想事、办事很全面,很周全。2012年9月18日他带我们去东部华侨城游玩时,就考虑之后带我们去广东梅州市玩玩。因为他要参加一个行业的全国的重要会议。我们原本不想打扰。囯胜说:“我的司机带我去,多拉几人坐得下,很方便。有你们陪伴不寂寞。从深圳到梅州500多公里呢。再说你们也没去过梅州,那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很值得看。” 我实言相告:“其实,我们游玩之心未泯,有热闹当然不怕大。” 下午四点,从华侨城出来,我们乘大吉普前往梅州。一路上,我们谈天说地,唠家常,议论时事政治,回顾知青岁月,大学生活,大学后彼此的经历,讲笑话段子……就着矿泉水,我们不停地唠了五个多小时,我感觉自打认识辛国胜的34年来,虽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见面,也从未有一次说这么长时间的话!只有在小车上可以,在其他任何场所如果唠这么多话,要耽误多少时间、多少事儿呀。 晚十时左右到达梅州市,住非常豪华的“雁南飞”山庄。每间房每天费用1000多元呢,我们再次借了囯胜的光。他的企业可不是公家报销的公企哟。
一游灵光寺
2012年9月19日,囯胜开会。丰盛的自助早餐后,司机小王带我们参观灵光寺。与深圳弘法寺不同的是,灵光寺满墙没有醒世箴言,全是施主捐赠的名单和款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最多的个人捐50万人民币,当然是港澳台的大款了;最少的10元,当然是贫穷的百姓了。我们买香敬佛,每个佛像下也就是捐出十块五块的。
二游叶剑英故居
参观叶剑英元帅的故居和纪念馆,很敬佩叶帅的伟大而传奇的经历。 1897年4月28日叶帅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1916年随父赴南洋。早年追随孙中山。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率部护卫孙中山脱险,同叛军英勇作战。1924年初,叶剑英受廖仲恺先生邀请,参加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7月,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中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 12月11日,叶剑英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 1934年10月长征时。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遵义会议,叶剑英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时,叶剑英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毛泽东。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到这件事,说叶剑英:“诸葛一生为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1937年7月抗战爆发。叶剑英任八路军参谋长。1949年初,叶剑英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1949年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1949年底至1953年,他领导了华南地区的剿匪斗争。1950年2月,叶剑英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1954年10月,叶剑英回到北京。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十年内乱,叶剑英抵制文革,拍案斥责江青、以致右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遭迫害,实际上被解除在党中央和军队中的领导职务。 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叶剑英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1974年1月,叶剑英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同邓小平一起指挥西沙自卫还击作战,收回了被侵占的岛屿。 1975年1月,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长。1976年10月,叶剑英与华国锋除掉祸国殃民的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力挺邓小平出山。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82年后支持总书记胡耀邦工作。1986年10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三游花萼楼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的侦查卫星发现福建西部崇山峻岭中有类似核反应堆的东西,引起一阵恐慌。直到中国开放后,才知那是土楼影像,已存在了千百年。“土楼”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乃是抗倭、抗匪的产物。土楼楼内有天井,圆形结构,仅有一个大门共出入,极易守备。 听说梅州大浦县也有土楼,叫“花萼楼”,很想去见识。 小王开车拉我们走近路,上了山。没想到山路崎岖,绕来绕去,十分险峻。幸好途中没有别的车。 到达大埔县,又走了45公里才到达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 导游说,花萼楼建于公元1608年明万历36年,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楼内还有常用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原来楼内住着十多户林姓人家,现在已迁走,作为纪念场所保留下来,供人参观。 这里也是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离江西也不远。 回来时不走山路,走国道,很快到达梅州市。 晚上同囯胜吃饭,他没有去过花萼楼。我们真是偏得。
回来后,我们和辛国胜在梅州市一家小餐馆吃饭。
2012年11月18日大鹏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