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沃土园丁 于 2022-2-24 08:13 编辑
杨靖宇将军82年周年祭!当年出卖他的叛徒,下场如何?转帖 1940年2月23日,大雪初停。
正值东北的隆冬时节,呵气成冰,积雪及膝。零下几十度的极寒天气,让万物生灵陷入一片死寂,只有不时传出的零星枪声,提醒着人们生逢乱世,战火纷飞...吉林省濛江县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的密林里,有一位身穿军装,头戴帽子的瘦高个军人,正倚在树下闭目休息。 在稀薄的冬日残阳照耀下,他的皮肤和嘴唇都已冻裂,绽出骇人的伤口。经过长期的长途跋涉,脚也严重冻伤,每走一步,都似行走在刀尖之上。军人数日粒米未进,仅靠着树皮、棉絮和雪充饥,再加上接连与敌人周旋,精神时刻保持高度紧张,此时的他,已是疲惫不堪,饥寒交迫,这便是此时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仅剩下的最后一位战士,杨靖宇将军。 他已经忘记与敌人在这密林中周旋了多久,只记得最初浩浩荡荡的队伍逐渐越来越少,身边同志们接二连三地倒下,有人在战斗中牺牲,有意志崩溃投敌叛变,还有人就这么消失在冰天雪地里,再无音讯。 就连自己亲如手足出生入死的程斌、自己的贴身警卫排长张秀峰等,都背叛了革命投靠敌寇......自己始终相信,若是有情有义,人世间必不孤独。可到如今,只恨自己没有早认清这些人的真面目...... 想到这里,杨靖宇将军深吸了一口气,咬紧牙关。
远处依稀走来四个人影,看装扮应该是附近上山来打柴的老乡。杨靖宇将军刚黯淡下去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光亮,没错,终于是遇见老乡了。 待他们走近,将军对四位老乡恳求着说,能不能帮忙带些食物和棉鞋,并承诺多给他们一些钱。没想到那位姓赵的老乡竟说:“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没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看着四位老乡渐行渐远的背影,杨靖宇将军明知自己可能会被背叛,却仍在劝说人们不要放弃抗争,依然相信自己的同胞。可他没有等来食物和棉鞋,等来的依旧是寒彻心扉的背叛。 几个小时后,远处传来汽车的响声和一阵阵嘈杂的脚步声,杨靖宇将军知道,是日伪军的联合讨伐队来了。 残阳半落,白光刺眼。正上演一场雪地中的对峙。 日寇军警中,懂中文的警佐西谷喜代人,试图劝降杨靖宇将军: “我们的部队里面,有曾经是君之同志的程、崔二君,都担任着警察队的指挥,安参谋也在总部工作。若是君能归顺,岸谷厅长必会热切相迎!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此时杨靖宇将军左臂已经中弹,鲜血流在雪地上,氤氲出一团刺目的红色。他一边销毁了随身携带的所有机要文件,一边振声道: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多数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但我的同志们还在转战各地,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言,开枪吧!” 将军低头,推上最后两颗子弹。忽然立身暴起,站起来直面敌军开枪。一阵乱枪之后,将军被叛徒张奚若的机枪子弹击中胸部,缓缓倒下..... 事后查明,杨靖宇将军中弹六发,胸三腿二手一。 其实面对死亡,将军从未畏惧:从事地下工作时曾五次被捕严刑拷打,被浸在齐腰深的脏水牢里浸泡,后又长期在苦寒之地与敌军死战,孤悬关外与组织失联,最后时刻屡遭身边人背叛......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个不比死痛苦千百倍? 只是在他倒下的那一瞬间,生命的最后时刻里,望着白茫茫的大地,他回想起了在老家的妻子和一双儿女。那个时候,他的名字叫马尚德,离家那天,故乡草长莺飞,红霞满天,儿子两岁,女儿才刚出生五天,此时也定日夜祈盼着父亲归家......
81年前的今天,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牺牲时,刚年满35岁。 在他牺牲后,日寇叫嚣着异常兴奋,找来一块木板,将杨靖宇将军的尸体放在上面合影。 随后,他们割走了将军的首级,在通化示众三天后转移到新京关东军司令部,用药水浸泡保存。
他们还极度纳闷:在恶寒天气下,断粮五天,双脚严重冻伤,再加上重感冒,杨司令是如何支撑下来,死战到底的?于是他们找来了当地开诊所的中国医生洪宝源,对杨靖宇将军的胃进行解剖。 当洪宝源接到日寇送来的化验品时,一看便知这便是人体器官胃。因为长期饥饿导致胃部严重萎缩,进一步化验后,令洪医生诧异的是:胃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全是草根和棉絮,那些棉絮还显然是临死前不久咽下去的...... 送来化验品的日寇还洋洋得意地对洪医生炫耀说:“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匪贼杨司令啊!”还未等日寇离去,洪医生的眼泪便夺眶而出,找来了交通员范金石,两个中国人相拥而泣,为杨靖宇将军的牺牲痛哭流涕...... 多年以后,洪宝源再提起杨靖宇将军,仍会止不住流泪: “古往今来,英雄辈出,多么悲壮的牺牲场面都有,什么样的死法都有。可吃棉絮这种活法,这种死法,却只有杨靖宇一个,恐怕在世界上也独一无二。 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过去自己在日本留学,常常受到歧视,心里虽然也不好受,但总埋怨中国太落后,埋怨中国人不争气,多多少少有自己人瞧不起自己人的意思。 杨靖宇的死让我猛醒,他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知道了我们中国人,其实并不比别人差,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自己挺直腰杆做人,国家的前途就有希望!” 后记 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句话,便是杨靖宇将军一生的写照。 百般酷刑,众叛亲离,饥寒交迫,被大批敌人追击,直至孤身一人战死在冰天雪地中,杨靖宇将军也始终没有动摇半分内心的信念,让敌人闻风丧胆,扬我华夏军魂! 正如同下令解剖杨靖宇将军的日寇岸古隆一郎所感慨: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在杨靖宇将军牺牲后一个月后,1940年3月15日,抗联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继续扛起了抗日大旗。他在桦甸县(今属吉林)头道溜河口,主持召开了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陆军领导干部会议,寄语全体抗联将士: “我们要完成杨司令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到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每个人都要问心无愧地站在他的墓前说,靖宇同志,我们在你之后,做了我们应做的事!” 郭莲,杨靖宇将军的妻子,在将军牺牲五年后,终于等到了抗战全面胜利,却永远等不到丈夫如期归来。在国民党和日伪的迫害下,郭莲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临死前,把丈夫的照片交给孩子们,嘱咐说:“等革命胜利了,红军回来了,拿着照片去认你爹。见了你爹,说娘对不起他,没等到他回来......” 1949年,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前开天辟地的一声宣告,新中国从尸山血海中诞生,河南省全省迎来解放。杨靖宇将军的女儿终于等来了父亲的消息,从省会开封回来的哥哥告诉她: “躲儿,爹跟日本鬼子打仗,早在1940年2月就光荣牺牲在长白山里,我们再也见不到爹爹了......”出卖杨靖宇将军的程斌,后在镇反运动中被当街射杀。四位老乡中告密的赵延喜,也被带到杨靖宇将军墓前,击毙叛徒以告英灵。 更值得一提的是,杀害杨靖宇将军的日寇刽子手岸古隆一郎,在将军战死后,时常噩梦连连,寝食难安。终于不堪心理压力,1945年日本投降后,岸古隆一郎用氰化钾毒死了全家后,自杀身亡。 1948年长春解放前,我军打入国民党内部,将藏匿于长春医学院(伪满时期新京医科大学)的杨靖宇将军头颅找到并秘密转移出来,后又运送至哈尔滨,安放于东北烈士纪念馆。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烈士陵园内举行了近万人参加的公祭安葬大会,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敬献了花圈。 毛主席亲题挽词“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其他领导人的挽词是“靖宇同志千古”。伴随着庄严的国际歌,杨靖宇将军身首异处18年的遗体,终于在这片他用生命和气节捍卫的黑土上安眠......
杨靖宇将军,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为个人举行公祭大会的第一位革命烈士,其规格空前盛大,绝无仅有! 2022年23日,今天是杨靖宇将军牺牲82周年纪念日。是他们踏荆棘而来,倒在泥泞之,所以才有我们踏着他们开辟出的道路,奔赴黎明。 伟大的杨靖宇将军永垂不朽!伟大的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永恒的英模!将军百战,万古流芳! 今天杨靖宇将军牺牲82周年之际,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缅怀这位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