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296|回复: 9

大鹏影视专稿550“我的九月”系列报道之十六重庆之行:后人还记得我们吗?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11-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家中有事耽搁,又有几天未能上网发稿。今日恢复上网。

大鹏影视专稿550“我的九月”系列报道之十六

        重庆之行:后人还记得我们吗?

        在成都朋友的安排下,2012911日,我和李军启程由成都去重庆。上午8时和谐号开车,两个多小时后就到达了重庆车站。成都朋友为我们办好了重庆一日游的手续。可惜,接待我们的重庆旅游社方面行动迟缓,让我们在车站等了将近两个小时,才上中巴参加一日游。
        天下雨,每到一地都是雨中游览,照相,让人不免扫兴。
一日游的观光路线是重庆商业新景洪崖洞、为大禹治水而建的禹王宫、国民党关押革命志士的白公馆渣滓洞和重庆人大会堂。
    禹王宫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原在县城东内街。系原籍湖广的垫江人集资修建,故又名湖广会馆。是全县现存唯一的清代宫殿式建筑。因县城进行旧城改造,现已迁至城东2公里处的三合水库,整个建筑完全按原样进行复原。参观禹王宫,老伴图个平安,花钱 “请”个用红线拴着的火柴盒大小的红色木牌拴在庙上。报上属性,庙里的人为我们算卦。说我性情耿直,想做的事就坚决去做,谁也拦不住。说得还算靠谱。但我怀疑,14亿中国人,就那么12个属性,平均一亿多人一个属性,凡是属牛的未必全这样。



           洪崖洞原来是山坡上的民居,一派破败景象。后来被一女企业家买下改造,建成现在这个模样。据说这位女企业家也是个知青。洪崖洞距离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处朝天门码头不远。依山就势而建,层层叠叠共十层,气势宏伟,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楼下楼顶都临公路,颇具山城特色





           洪崖洞内的商业区,卖什么的都有。我对里面的雕塑挺感兴趣,拍照了不少。旅游所见的雕塑大多是奇山异水,帝王将相,神仙妖怪,菩萨佛爷。这些雕像却是现代的,有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雷锋、王进喜。







           洪崖洞很有意思。正面看,是栋高楼。进去乘电梯到达顶部11楼,出去却是个平台,与街道相接。侧面有一装饰物是外国的海盗船,我看了很不舒服。海盗就是强盗。建海盗船的是一家香港集团。不知当初立项的时候,政府为什么会批准这样的选题和内容。拍了照片,立此存照。










         一日游最重要的就是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白公馆和渣滓洞了。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在监狱中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经典作品之一。
       《红岩》小说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取自真人真事。但是当我们真实地接触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史实材料时,不能不承认没有虚构的真实史料要比加工过的艺术更具震撼力。
         小说《红岩》中的共产党人许云峰,主要是根据许建业的原型塑造出来的。许建业的社会职业是志诚公司的会计,1921年生,四川邻水人。真实身份是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负责工运工作。许建业被捕之后,他关心在志诚公司宿舍床下的那个皮箱,里边放着党的机密文件。看守许建业的特务叫陈远德,他以同情心骗取了许建业对他的信任。许建业给地下党员刘德惠写了一封信,叮嘱他把皮箱中的秘密文件销毁。此信许建业让陈远德送去。他万没想到,口蜜腹剑的陈远德把信交到了徐远举手里。特务根据许建业的信,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那个皮箱,里边装有十八名党员的入党申请书和自传材料。于是一大批共产党员被捕。事情被许建业知道后,愤怒、悲痛、懊悔一齐向他袭来,他知道自己为党造成了巨大损失,曾三次撞墙自杀未遂。陈远德因诱骗有功,由上士提升为少尉。1950年被人民政府镇压。许建业坚贞不屈的感人事迹的确是非常突出的,但考虑到许建业的过失,作者对这个人物作了较大程度的虚构,把其他烈士的一些事迹也移植到他的身上。
          小说中的甫志高,是众多叛徒的典型形象,是众多叛徒的集中体现,不能简单地说是哪一个人。被捕的那个甫志高叫任达哉,他被捕后供出了重庆市市委委员、负责工运工作的许建业。之后,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等领导干部相继叛变。为邀功请赏,他们竟然争相向敌人出卖同志,亲自带领特务去抓捕地下党员。由于叛徒的出卖,川东地下党组织遭到空前的大破坏。因《挺进报》被敌人破获而受到的重创中,有133人被捕,被杀害的53人,被秘密杀害的35人,释放和“11·27”大屠杀中脱险的25人,自首变节后仍被敌人杀害的4人,叛变后参加特务组织的8人。 如果按小说《红岩》所说,仅有一个叛徒甫志高的话,川东地下党组织不可能受到这样空前的破坏。如果叛徒不是地下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而是基层的普通党员干部,损失也会相应减少。狱中的同志,面对地下党领导人的变节、投降,以及地下党组织所遭受的大破坏,他们既震惊、又愤恨和无比悲痛。 革命者梦寐以求的新中国,自己没有看到,在胜利即将来临的时候,却饮弹身亡,走向黄泉。他们每一个人都按捺不住悲愤的心情,有多少话要向党说出来。在狱中,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以真诚的态度,开始从党的建设、组织发展、党员教育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   
         “11·27”惨案越狱之后,罗广斌这个从大屠杀中脱险的生者,拿起笔,把那些死者生前强烈的要求,真诚的希望,带血的嘱托写成了一份二万多字的报告,交给了党组织。在这份报告的最后一部分,罗广斌含着泪水,代表狱中那些死去的难友,向党组织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八条意见:一、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整党整风;八、严惩叛徒、特务。
            这八条意见至今都有现实意义。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有多少像政治局委员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以及省级领导胡传清、王怀忠这样的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牺牲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
            新四军高级将领叶挺写于渣滓洞牢狱墙壁上的《囚歌》至今仍震撼人心: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只要腐败不止,热衷于爬狗洞的就大有人在。当然,共产党代表人民意愿坚持反腐败的烈火熊熊燃烧,也会烧掉腐败者的美梦,保持共产党的纯洁与干净,从而带领共和国不断发展,前进。
           我们都熟悉江姐、熟悉“红梅赞”。但“绣红旗”真实情况是男狱友在监狱中所为。参观时我看到了那面用红色被面做成的红旗和《红岩》作者之一罗广斌执笔写的诗句,令我十分震撼:
           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
           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
           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贴在角上。
            再找根竹竿,就是帐竿也罢!
            瞧呀,这是我们的旗帜!
            鲜明的旗帜,猩红的旗帜,
            我们用血换来的旗帜!
            美丽吗?看我挥舞它吧!
            别要性急,把它藏起来呀!
            等解放大军来了那天,
            从敌人的集中营里,我们举起大红旗,
            撒着自由的眼泪,
            一起出去!










          参观时我买来一张记录监狱真实事迹的电视情景剧《风雨歌乐山之生命作证》光盘,回来观看,里面的几句话又让我深思:
          向往新中国,狱中难友问:
          新中国什么样?重庆什么样?后人会记得我们吗?
           ——可以告慰先烈的是:
          新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都繁荣强盛。
          重庆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
          后人永远记得英烈,每天到歌乐山参观缅怀仁人志士的人从未间断,就是证明。

今日重庆

















李军与重庆知青牟其国爱人彭传惠






                                 2012年11月2日大鹏摄影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文蕴 发表于 2012-11-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蕴 于 2012-11-2 18:52 编辑

       对于重庆的了解,只是在小说《在烈火中永生》和《红岩》中有所了解。重庆是山城,古城。至今我还没去过。看了大鹏的“重庆之行”后,对重庆有了好感。现在的重庆简直是太漂亮了。尤其是勾起我对那些牺牲烈士的回忆。我在上初一时(1962年),小说《红岩》出版了,开始还没有买到这本小说,学校组织在针织厂俱乐部,请了刘玉森(黑龙江广播电台小说连续广播的演员)给讲了《红岩》小说的片段,后来父亲给我们买了小说《红岩》。我记得,放学时已经傍晚了,我吃完晚饭,一口气看了100页,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如饥似渴。
       谢谢大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燕子 发表于 2012-11-2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不愧为山城,楼房都建在高山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云 发表于 2012-11-2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云 于 2012-11-2 20:03 编辑

        我还是1990年取得重庆,20余年重庆变化太大了。高楼林立,朝天门广场.码头修饰的宽敞亮丽,渣滓洞失火后重新修建宽敞多了。有机会重游山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炎冬 发表于 2012-11-2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代人不会忘记革命先烈,我去四川时也到了重庆,和大鹏参观了同样路线,那里的一切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好大一棵树 发表于 2012-11-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04年去的四川,从大鹏的照片中看出,重庆又有了很大变化。那时渣滓洞给我印象很深刻。今天又重温了那些先烈们的感人事迹。我们后人不会忘记英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2-11-3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这座山城在中国近代史上、在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个多灾多难的城市。这里是埋下许许多多《红岩》、《烈火中永生》英魂忠骨的城市——英雄辈出的城市,血染焦土的城市,谱写众多可歌可泣故事的城市。
    当今之日,我们忘不了1939年5月3日、4日日本人毫无顾忌地对重庆进行狂轰乱炸,重庆市中心大火两日,商业街道被烧成废墟,总计一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损毁建筑物4889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1940年5月开始的“101号作战”拉开地毯式轰炸序幕,实施3个月攻击。从1940年5月18日到9月4日,日军共轰炸重庆75次,投弹27107枚,重2957吨。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欠下中国人民的一笔历史的沉重血债! 我们怎能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2-11-3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狂轰滥炸”中的是“滥”,而不是“乱”。我这个字用错了。对不起!    吴永大  叩  即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11-3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永大 发表于 2012-11-3 07:30
重庆这座山城在中国近代史上、在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个多灾多难的城市。这里是埋下许许多多《红岩》 ...

小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从骨子里说就是六个字——杀光、烧光、抢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11-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永大 发表于 2012-11-3 07:30
重庆这座山城在中国近代史上、在残酷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个多灾多难的城市。这里是埋下许许多多《红岩》 ...

小日本对全世界的态度是——唯一不敢惹的是美国人,因为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美国飞机轰炸了东京。其他国家根本不在乎。未来和平不能维持,小日本再次挑起战争,中国也能轰炸东京,他们也许才能老实。一个小小的钓鱼岛他们也敢挑衅,其结果,中国把小日本拖得损失惨重,顽固的军国主义再次害了小日本,他们再坚持下去,我看不用战争解决了,他们自己就拖垮自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8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