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65|回复: 4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七)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天津)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1-2-7 10:21 编辑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七)
  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天津)

   医疗卫生战线的医生护士们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被誉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历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他们都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他们当中,活跃着一大批曾经的北大荒知青,传颂着许许多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可歌可泣故事。他们许多人是享誉全国的名院名医,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术业专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医者仁心,如劲松傲然挺立,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几十年如一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如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的北京知青贾立群,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人称“缝兜大夫”。“贾立群B超”已成为无数患儿家庭在绝境中重燃美好生活梦想的希望,他也成为首都各界立足岗位践行中国梦的先进代表。他荣誉等身,2013年被授予“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第四届首都道德模范”,“第六届健康中国榜样人物”,“全国当代大医精神代表”,“全国医德标兵”“全国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2016年7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发奖状。他们不愧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的化身,是北大荒人、北大荒知青的骄傲。
   由于医疗卫生界的名人众多,特将他们按京津沪、黑龙江及其它分别编撰。这一篇为天津篇。

   朱娟娥,女,上海知青,曾下乡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4营(幸福之路分场)卫生所工作。现任天津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
   1990年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第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曾多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劳动模范、市三八红旗手。
   赵连余,男,天津一中学生,1968年9月18日下乡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4营(幸福之路分场)卫生所工作。现任天津市第二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张亚卓,男,1957年10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祖籍辽宁省丹东市东沟县。牡丹江市知青,1975年参加工作。现任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秘书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1975年下乡牡丹江市奋斗农场;1978年.3—1982年8月,佳木斯医学院医疗系学生;1982年8月-1986年8月,佳木斯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医师;1986年8月-1989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外科读硕士,主治医师;1989年8月-1992年8月,佳木斯医学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1992年8月-1995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读博士;1995年7月-1997年4月,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博士后,副主任医师;1997年4月-至今,(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1982年始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对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显微神经外科有扎实的功底,在微侵袭内镜神经外科方面为国内领先。对脑肿瘤、椎管内肿瘤、颅内畸形和脑积水等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近几年来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垂体瘤等鞍区肿瘤、脊索瘤、脑室内肿瘤、脑积水、颅内囊性病变和胆脂瘤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总结出了一整套优于传统神经外科技术的现代微创方法,特别是对垂体瘤和脊索瘤做到了用最小的创伤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对严重的脑脊液漏的修复和颅底结构的重建有着独到之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神经外科研;
外科协会 秘书长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神经疾病与精神心理杂志副主编;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杂志 副主编;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 博士生导师;培训基地基地主任;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考评专家。
   张亚卓从1998年起开展神经内镜手术,从脑积水、颅内蛛网膜囊肿,到脑室肿瘤,从垂体瘤到斜坡脊索瘤,他逐步拓展着神经内镜手术的治疗范围,并主编了《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等书籍,在全国各地推广神经内镜技术,成为中国内镜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他还先后多次赴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国进行专业培训和学术访问。2007年,在巴黎第四届世界神经内镜大会上,他主持专场讨论会,并介绍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经验,获得广泛好评。

   张淑瑛,女,北京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4团(8511农场),主任医师 教授,北京市知名老中医,北京家圆医院专家组成员,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三路居医院妇科专家。
   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术委员会委员,受聘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主讲“中医中药”、“中医食疗保健”;曾作为北京市中医师承指导老师获北京市政府重奖。
   专业特长:擅长治疗较为棘手的疑难杂症,在治疗男女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痛经、少经、经血淋漓不断、经期紊乱、更年期综合征、产后疾病、痤疮、黄褐斑、乳腺病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果;在产后、人流、药流及各种疾病术后的调理及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性不孕。

   张爱莲,女,天津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原任天津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1968年10月下乡,先后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18团(友谊农场)1营10连、六师抚远东方红10连、57团工作;
   1977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
   从事本专业近30年,主研各种恶性肿瘤化疗,如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男女生殖器官肿瘤等,擅长调节免疫机制并对晚期癌痛进行除痛治疗特别是带状疱疹治疗。发表各级医学论文十余篇。

   于德民,男,1951年9月17日生,天津人,,天津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任医师,现任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所长。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1团(荣军农场);
   1978年天津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在天津内分泌研究所临床室(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
   1988年、1994年获得内分泌及代谢病专业硕士及博士学位;
   1988年晋升主治医师;
   1993年晋升副主任医师;
   1998年晋升教授;
   1997年初-1998年初,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移植外科作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当选天津市内分泌及糖尿病学会委员;
   1998年7月任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院长,当选第三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
   2000年当选天津市内分泌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医学会糖 尿病学会常委、天津市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任《中国糖尿病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等杂志编委;《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European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等特约审稿人。
   擅长内科、内分泌、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国家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带头人。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天津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1项,申报专利2项,发表论著200余篇,其中SCI 24篇,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482,单篇最高引用次数464次。培养博士研究生24名,出站博士后2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主编专著2部。
   在糖尿病事业上,他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奋斗到主任医师、教授、院长;在糖尿病学术上,他从一个工农兵学员奋斗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和博士生导师。35年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见证了新中国糖尿病事业的变迁,也展示了一代人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姚进,男,1953年6月出生,天津知青,197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副教授,大学学历,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副院长,天津市医学考试命题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级考评员。
   1970.5——1975.8,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0团(852农场)46连;
   1975.9——1978.8,南开大学物理系学习;
   1978.9——1985.3,南开大学分校教师;
   1985.4——2012,天津医科大学工作。
   早在2005年,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眼视光学院80%的医务人员和教师已集体签署身故后无偿捐献角膜的志愿书,姚进即在此列。姚进在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当了10年副院长。两年前,他被查出患上胃癌,2011年年底病情加重,入院治疗。这次住院后,姚进深知病情严重,决定立下遗嘱重申自己的愿望。两立遗嘱捐献角膜遗体。
    2012年1月18日病逝,享年59岁。
   阎溢泉,男, 1949年生,天津第45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在校期间任过少先队大队长,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天津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现任天津电力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1968年10月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7团(856农场)10连,分配到马号当饲养员;
   1969年送团卫生院培训后回连当卫生员,尔后被调到修理连。
   1975年被推荐上学,仍然学的是本行医科;
   1982年毕业后在天津电力医院任职至今,从一名卫生员成长为内科副主任医师。
   田美华,女,天津南开中学1968届高一一班毕业生,天津知青,1969年8月16日下乡到黑龙江省德都县永丰农场南阳(12连),曾任连队司务长。1972年被推荐入天津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和天津妇女保健所任妇科医生,现已退休。

   苗靖,女,天津女六中毕业,天津知青,1968年9月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25连任指导员。南开大学毕业后,任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化学教研室主任。

   刘晓程,男,1949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知青,1968年10月参加工作。“十四大”党代表,心血管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医学院)。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长、校长和党委书记等领导职务。现任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和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院长。
   1968年10月到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21团(853农场);
   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1987年,他主动从北京举家北迁,到经济相对落后的牡丹江创建了我国第二所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1994年,奉调回京,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和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和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院长。
兼任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会员、美国胸外科医师会(STS)国际会员、美国艾森豪威尔威尔基金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及日本昭和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务。

   李延群,男,天津知青,1969年8月下乡到黑龙江省永丰农场,1972年被推荐到天津卫生学校学习。就职于天津公安医院普通外科,现任副主治医师,擅长普外、肛肠病诊疗。

   韩钢,男,天津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原任天津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现在天津市和平区中医医院。
   曾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内科工作30余年,理论知识广泛、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西医、中西医结合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黏高脂血症、脑梗死及并发症、糖尿病及多种并发症、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泌尿系感染等内科疾病、老年病的治疗。

   陈洪立,男,天津四中老高中学生,天津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9团(云山农场),1974年被推荐入天津医科大学。曾任天津代谢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天津瑞京代谢病医院主任医师 ,硕士学位。
   天津医科大代谢病医院原临床部、急诊科主任,天津市内分泌学会委员。
   从事糖尿病临床研究工作三十多年,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内科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糖尿病性神经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和血栓栓塞综合征。

   陈冠祥,男,天津南开中学1969届毕业生,天津知青,1969年8月下乡到黑龙江省永丰农场,1972年被推荐到天津卫生学校学习,后就职于天津医院,曾任麻醉师,天津市第5批援加蓬医疗队队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2-7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卫生界的名人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21-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中的白衣战士贡献也不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2-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2-7 10:30
医疗卫生界的名人众多.....................

谢谢新植兄关注首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2-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雁 发表于 2021-2-7 10:35
知青中的白衣战士贡献也不小。

是啊,一代救死扶伤,成绩卓著的白衣天使!谢谢赏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