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4-8-8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20-11-26 16:22 编辑
新植:
@效杰 二小队是娱乐中心,大约十余人拉小提琴。
治文:
@沈丽丽 记得你来过,不记得有帮过你
龙马:
[视频]
cxp:
@治文 @王振声 @韩水莲 @新植 感恩节,感谢你们!
叶子:
@治文 ,那时教我们数学的是边水根老师,班里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还有两位藏族同学,因为不是主修课,边老师大放水,毕业时皆大欢喜。
治文:
@新植 功夫深的,还没丢掉也是难得。效杰说得对,那时候二小队业余音乐够活跃。我也是其中之一,蹭蹭琴那种。后来我因各种原因,不太回农场了。在杭州老家主要,玩玩(装配)无线电、音响、后来是电视机之类的,像是主业。业余呢,终于买了把自己的小提琴。不过后来读书和工作,全身心投入,就基本没碰过了。唯一记得一次是大学班级联欢会,我是班长,不带头不行。我啥也不会,连学狗叫都不够响亮那种。我那时小提琴还在,只是早就不碰的,独奏肯定不行了。于是我拉了团支书,他带了小提琴到寝室,我觉得跟我类似的基本功。我们合奏了我选的“春之歌”,就是农场流行的那首朝鲜乐曲。结果居然迷倒了一大片。其实主要是拉的两个声部,单独都不能听,合起来很和谐,跟晚会气氛高度融合
治文:
后来有开类似晚会,都想动员我们再来一次,我是坚决不答应了。知道再来就肯定露馅了
治文:
从此应该没再摸小提琴了,后来当过家里文化墙上的装饰品,以致敬自己青春
治文:
从此也更深体会和声的美妙。哲理化一点,可以引申到家庭、邻里、单位团队等等
治文:
我刚刚出去了,今天像是香兰群联欢会,对的忘了是感恩节
效杰:
治文兄,你说的真好。
相识是缘:
@治文 @静申 @效杰 @王振声 @新植 @李洪栩 @李彪 老宋都是才子佳人。
出污不染:
谢谢晓平,静申,王振声,新植的关注。我在江西,每天上,下午到足光客栈做艾灸,泡脚,身体状况大有改观。每天来江西宜春温湯的人络绎不绝,成群结队,是养生佳地。
治文:
@龙马 笑喷
治文:
@韩水莲 
王振声:
@赵红宇 红宇,你可是香兰当红的舞星,哪天录一段独舞发上来,让我们一睹舞星的风采!
王振声:
你在哈尔滨跳的印度舞,我是记忆犹新,一招一式颇见功力!
静申:
是的,红宇的舞台形象我们一直记得很清楚。若能重温便是一大开心事。
治文:
@效杰 所以我现在老来弹琴,明白技艺难涨进了。就剩两个有次,一是沧桑的人生,年轻人来不及体验的,有时可以溶于自己琴声。别人可能听不出来,自己还是有可能沉浸其中。二就是和声了,我觉得我现在跟大部分学琴友最大的优势就在对和弦(和声的一个子集,我的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了。其中包括有声学的和心理学的理解,音乐老师也不一定能解释
相识是缘:
@王振声 @静申 谢谢,现在已经不跳舞了,年龄大了,难看。现在在学玩萨克斯。
王振声:
@赵红宇 那就吹一段发上来,别人不管他,反正香友们欣赏就行!
治文:
钢琴要弹歌曲,这是个关键。实际就是要编配过的,歌曲简谱一般只提供了右手弹的主旋律,左手就全部得自配。当然我也一般也会只配最简单最容易弹的,所谓的即兴弹法。
治文:
@赵红宇 @王振声 舞蹈也好萨克斯也好,我给配个伴奏
王振声:
@赵红宇 就当汇报演出了,哈哈!
效杰:
治文兄,你的天赋异禀,做什么都超乎常人。非常优秀。
王振声:
@治文 甘愿方配角啊!
王振声:
当
治文:
刚才可可托海曲中只尝试配过一个复杂的2#461,老师称为副属七和弦,听起来高大上的
治文:
@王振声 等下先试试新植的,现在外面回来得休息一会儿。老了不中用,年轻时从没有午睡习惯
相识是缘:
@治文 会配曲,那是有非同一般乐理知识,太棒了。佩服。
王振声:
@治文 我对钢琴只会欣赏,不懂那么多乐理。
王振声:
网上乐队初见雏形了!哈哈
相识是缘:
去年冬天录了一首,显丑。见谅。
相识是缘:
[链接]
静申:
@赵红宇,这萨克斯吹得有点专业味道了。你的样子也没太多变。
王振声:
@赵红宇 欣赏了,
cxp:
@赵红宇 很棒!
王振声:
@赵红宇 近几年的独舞有没有,发一个!
相识是缘:
@静申 哈哈老了,吹萨没有形象。谢谢大家鼓励。
效杰:
@赵红宇 蛮有感觉的,这个年纪能够吹的那么棒不容易。就是节拍器有点太响了,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不错
新植:
@赵红宇,这萨克斯吹得有点专业味道了。
治文:
@赵红宇 吹得好棒!可惜有伴奏了,没我什么事了
包满珪:
@赵红宇 
治文:
@赵红宇 请教一个技术问题,这个伴奏是不是自动产生的。专用的跟踪节拍器或快手平台?
叶子:
@赵红宇,这萨克斯吹得有点专业味道了,相当流畅。
相识是缘:
@王振声 手机换了又换,原来的视频照片都不知道保存到什么地方了。抱歉。
治文:
@赵红宇 我说的配曲(编配)没有那么高大上的。估计双手演奏的乐曲,要尝试下演绎歌曲都得这样,或简或繁而已。如宋礽苏拉手风琴,肯定经常得做。伴奏也是这样,只是双手都管伴奏,不一定需要奏主旋律,光配合和弦即可
治文:
@赵红宇 那实在太可惜了
相识是缘:
@治文 是跟着伴奏带吹的。那时才吹了一年多,现在会好一些(现在吹次中音),越吹到后来越不敢录,跟好的比,实在太差了。等自己满意了再录吧。
治文:
@王振声 我也是瞎吹,比年轻人或专业人士没优势,就自己挖掘点平衡平衡
治文:
@赵红宇 哦,明白了。我以为快手抖音之类有什么特别神通,我比较喜欢搞清技术问题
相识是缘:
什么时候我们在网上开个音乐会,大家练同一个曲子,然后通过视频来个合奏。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