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影视专稿547“我的九月”系列报道之十五
成都之行:佛眼看千年
2012年9月10日下午,我们从峨眉山下来,直奔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 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近一千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更是饱受自然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对佛像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前后,政府又拨款对大佛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的全面“体检”,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以前我参观乐山大佛时,走的是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近代开凿的全长近500米的凌云栈道和右侧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每上一段台阶,钻出来观赏大佛的局部,然后照几张像。从大佛脚下观望,只能是仰望巍峨的大佛。 这次来是乘船游江,船到大佛处停下来,供游人面对面观赏和拍照。 从游江到观赏乐山大佛票价每人次70元。船上专有导游和照相的。 我们乘坐的一船人都不用船上服务人员照相,一问才知,除了我我们几人外,其余都是韩国游客。 每照一张收费20元。我们自带相机本可以不用服务人员照。但陪我们的朋友架不住“劝说”,便照了几张。服务人员一个劲地照,令我们生疑。照相者说,多照几张挑好的洗片。到岸上才知,服务人员全给洗了,还不给原版拷贝,让我们花了500元——简直跟抢钱一样!照得也不好,颜色偏蓝。我一张也不想上网。国内旅游业服务素质可见一斑,生气也没用,花钱买教训吧。怪不得韩国人不照相,他们省下人民币能买很多像样的东西呢。 船渐渐离开大佛时,佛山远远望去真像一个睡佛。据说是几年前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的。 在船上照大佛全景时,我特意照了张大佛头部的特写。望着大佛长长的柳眉细眼,我在想,江水滔滔,山河依旧,大佛佛眼从唐朝望到今天都看见了什么?看见了:天下历经战乱动乱,人间屡遭劫难;看见了:改革开放各业兴旺,中华再创辉煌。
2012年10月22日大鹏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