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353|回复: 4

永远的“四.二七”

[复制链接]
冬梅 发表于 2020-4-2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冬梅 于 2020-4-27 17:22 编辑

永远的“四.二七”
(节选自吴树岭2020年4月27日手机《美篇》)
      
作者吴树岭、指导范士光
(2017年4月27日制作,2020年修订。于2020年4月27日)
       序:今天是兴凯湖发生荒火事件50周年纪念日,忆文与战友们共同追忆。
  1970年4月27日是兴凯湖荒火发生日,是我们亲历者永远的记忆!当时我19岁,是在兴凯湖农场(当时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四十三团)望远分场(四营)卫生所工作的卫生员。与孙连华住同一室的铺炕上,是一帮一的一对红,住同一屋的还有时任营部书记员的范士光(鸡西老高中知青);还有营部商店天津知青崔恩耀等人。孙连华的牺牲是我离家去北大荒支边遇到的第一件极其悲痛,刻骨铭心 永远难忘的事情!
       向长眠在兴凯湖畔孙连华等致敬!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你!
       向无畏救火遇难的八位烈士敬礼!
  以下是范士光大哥日记:他记载表述了当时我们四营的部分知青,在与一场荒火的战斗中,实践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誓言,表现了勇敢与顽强,付出了汗水与血水;其中三位知青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将青春永远地定格在了兴凯荒原一一营部见习政治干事、国庆二十周年北京天安门观礼代表、天津知青孙连华:命名革命烈士,追记二等功,追认中共党员;25连代理排长、共青团员,鸡西知青包立军:命名革命烈士,追记三等功;32连战士,齐齐哈尔知青张铁富,命名革命烈士,追记三等功。还有32连的青年职工董肃冬和四名边防军人同时献身。让我们铭记他们的英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他与孙连华同一办公室、同一铺炕、同一个团支部、同一天入党……过往青春,一天天、一月月,平凡普通……岁月流逝,一年年、一岁岁,蓦然回首……竟有那无尽的故事与思念隐藏其中……
孙副本.jpg

包.jpg
  
       范士光书记员还记载道:记得那天下午,龙王庙的火情传到了营部。按照全营统一部署,营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组成了一支灭火队伍一一组织干事隋正玉负责机关、后勤及25连部分职工;营部小学校长王玉树负责学校老师和学生;营直属排长王迎洲负责直属排职工和知青;营文艺宣传队队长陈钊负责知青队员……这支杂牌军,手握镰刀、肩扛铁锹等工具,雄纠纠气昂昂地奔赴了"火场的战场",成就了一段千秋不灭的传说……
     进入大沼泽,无疑进入了死亡之地。在十余小时的博斗中,从知青、职工到小学生,奋不顾身、英勇前进,舍己为人、团结一致……与疲劳寒冷博斗,与饥饿困倦抗争……一百多人患难与共、相依为命,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1970年4月28日中午,四营教导员文昌约召开全营紧急电话会议,通报表扬昨天的灭火表现:“兵团战士为保卫伟大祖国尊严,勇敢地投入战斗。21连全员主动请战,踩火道;23连姜桂芹;24连连领导;25连突出女排……好多同志鞋都掉进沼泽地,自己无法控制,互相搀扶、背;营部和直属排‘火场就是战场’,勇敢地冲上去;学校十三四岁红小兵也冲上去了……
     在1970年4月28日的四营紧急电话会议上,教导员文昌约说:“团党委、团首长对我们鼓励,亲临战场,派车、派人抢救。今天上午10点,团党委为表彰我营全体指战员的英雄业绩,专门组织了办公室、司令部、后勤部的人员来慰问。"
      1970年4月28日,根据团、营的指示,我了解全营参加灭火战斗后的身体情况。      
      21连:情况良好;
      23连:连队的问题不大,医院有两个,唐靖安神智昏迷不醒,李贵林脸色不好;
      24连:没什么,休息即可;
      25连:胡晓东没问题;
      26连:身体良好;
      32连:身体不错,疲劳。
  范士光他在《兵团岁月》一书中记载: (兵 团 手 记)1970年4月30日一一该庆祝"五.一”了。然而此时,我们却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战友。孙连华、包立军、张铁富、董肃冬四位烈士,在生命垂危关头,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别人,是人民的利益,是祖国的尊严。他们象一面面战鼓,鼓舞我们的斗志不衰;象一支支军号,激励我们气力不息、永远冲锋;象一杆杆红旗,指引我们胜利前进,所到之处,红光闪烁。       我要向英雄学习!到了那样的时刻,我将以这样的口吻回答我亲爱的祖国和人民:您的儿子没有被困难、死亡和敌人所征服,当他看到胜利的时候,会含笑离去……
       到了那样的时刻,我将报告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和伟大的党:你的革命战士的一生没有白过……
       1970年5月2日,我在手记中写到:“我营到塔头甸子找包立军同志人数:21连25人,22连50人,23连32人,24连47人,25连144人,26连21人,营部16人。总数336人。卫生员吴树岭寻找包立军时,冲到最前面,跑的最远,累的走不动。卫生员樊永琴、盛美玉连夜给受伤的搜救人员洗衣服、刷鞋。     
       1970年5月2日一一四营见习政治干事孙连华牺牲后,天津市上山下乡办公室、工厂、学校革命委员会派人与孙连华的父亲一起来到四十三团。
       我陪同四营教导员、营长到团部会见了一行人员,并与他们一起来到医院,见到了孙连华的遗体……     兵团史上的今夭
      1970年5月3日一一天津代表团与孙连华的父亲来到四营,营部做了迎接工作。营教导员文昌约介绍了孙连华生前的工作表现和灭火中的英雄事迹。
       天津代表团向四营赠送了毛主席语录和向日葵种子。
       营部第一届团支部(书记孙连华,副书记范士光,支委李哲、郭振华、靖桂范)召开会议。我传达了5月2日见到孙连华遗体和孙大伯情况。
       团支部决定出版团刊《继烈报》,由郭振华负责,由杭萍和陈钊撰稿。
  范士光现回忆:那天夜里,寻找包立军成功,被送往团部。而一位搜救战士,因极度疲劳处于昏迷状态,安置在四营卫生所接受治疗。他是四营某连战士,高大壮实,相貌堂堂……上衣裤子紧紧粘住身体,只有剪开施救……我只看到这一幕,我朦胧记得他姓陈……后来在全营推荐上报团级嘉奖名单上好象有陈姓战士。可以说,这个"陈",这个知青,这个战士形象,跟隨我47年……
       时任营部驻地25连排长北京知青陈宝琪:回忆1970年5月2日,我所在的小分队在草甸子里找到了包立军。我们用所带的棍子和绳子绑成担架抬着包立军向外走,从中午走到傍晚,大家精疲力尽还没有走出去。李良玉副连长让我独自一人先走出草甸子,到26连请求支援。我喝了几口草甸子里的水,有了力气,一路边走边跑赶到26连,报告完情况人就晕倒了。可能是过于劳累造成了低血糖,也可能是完成任务意识一下子放松了。后来我被送到营部卫生所,陶大夫和卫生员对我进行了抢救。等我醒来时已是半夜,第二天我恢复了元气就回到连里了。至今想来我还有些后怕,那一晚如果我跑丢了也许就是第二个包立军了。在此我还要感谢陶大夫和卫生员对我的救护。
  范士光手记: 1970年5月5日一一四十三团召开《孙连华 包立军 张铁富 董肃冬四位烈士追悼大会》。 四营参加大会100人。21连5人,22连5人,23连15人,24连5人,25连25人,26连5人,32连10人,营部政工系统8人、生产系统6人、后勤系统(含总机室)3人,小学校5人,直属排2人,文艺宣传队4人,供应站1人,卫生所1人。统一到21连集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0-4-2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兵团的一段悲壮历史,几位知青永远地留在了北大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4-2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长眠在兴凯湖畔孙连华等致敬!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你!
       向无畏救火遇难的八位烈士敬礼!一段悲壮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执着 发表于 2020-4-2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二七打火后,我所在的连队曾挑选了几个身体好的男战士到沼泽地里去找未归的知青战友和边防战士,我身体好也被选中去寻找。当时的前前后后仍记忆犹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0-5-2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知青都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20 07: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