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383|回复: 4

大学四年,母亲帮我带女儿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4-19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农场章文 于 2020-4-19 19:42 编辑

(上海知青唐德华原创)

    “爸爸咿!爸爸咿……”四十多年过去了,年幼的女儿在我母亲怀里扭动着身子,挥动着小手,小脸哭得通红找爸爸的情景,仍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心被揪得生疼。
    那是1978年春节回上海探亲,收到农场电报通知我考取大学了。本是梦想成真的喜事,我反而犯了愁。彼时我初为人父,女儿才一岁半。我4月开学到学校读书,妻子要回农场,女儿怎么办?农场副食品供应少,生活清苦,一个月才能吃上一顿猪肉。况且妻子从事体力劳动,劳作一天后回家冷锅冷灶,柴米油盐一应日常生活都要独自承担,再带个孩子在身边,困难可想而知。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母亲挺身而出:“你安心去读书,晶晶(女儿的小名)留在上海我来带。”我这才如释重负,松了口气。
    24天的探亲假很快结束,我和妻子准备坐轮船从上海到大连,再由大连换乘火车返回农场所在地虎林县迎春镇。返程那天,我和妻子吃过午饭就早早哄女儿睡觉。待女儿睡着,我俩拎着行李轻手轻脚打开房门。妻子不舍,回头想进屋再亲亲女儿。我赶紧拉住她,轻声提醒:“把女儿吵醒就走不了了!”妻子眼圈红了,默默与床边轻拍着孙女入眠的我母亲挥手道别,与我一同悄悄离开了家。
    到了码头,我们牵挂女儿醒来后找不到爸妈会不会哭闹,担心她跟着爷爷奶奶在上海生活能不能习惯。时间似乎凝固了,感觉过得特别慢。夜色降临,华灯初上,登船时间到了。我和妻子心情低落,一路无语,随着人流上船找到舱位坐下。我心里惦记着女儿,无心欣赏浦江夜景,妻子早已哭成泪人。
    回到农场不久,收到母亲来信,告诉我离家后的情况。那天下午,女儿睡醒见不着我们,顿时嚎啕大哭。母亲闻声连忙抱起孙女,一边抱一边哄:“乖乖,不哭!乖乖,不哭……”孩子看到有人哄,哭得更凶了。母亲没有办法,只能将她紧紧搂在怀里,不停地上下颠动,从宅前走到宅后,哄着安抚着。女儿舞动小手,不停哭喊:“爸爸咿,爸爸咿……”哄着哄着,想着孩子这么小就离开爸妈真是可怜,母亲自己也流眼泪了。女儿直哭到嗓子喊哑,人也累了,才哽咽着迷糊睡去,两只小手却死死地搂住她奶奶的脖子,生怕奶奶也弃她不顾似的。从此,女儿只黏着母亲一人,吃饭、睡觉都要陪伴左右。其他人想要抱她、亲她,一概拒绝。这样,母亲片刻不离地照顾我女儿整整四年。
    女儿不足月就来到人世,先天不足,体质较差。别人伤风,她准感冒。母亲常说,小孩子生病耽误不起,必须早上医院早治疗。女儿一感冒,父母亲就忙开了。父亲骑自行车,母亲抱着女儿坐后座,急匆匆赶去市儿科医院。好在医院离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能到。但往往早晨刚挂急诊配了药,晚上孩子烧又上来,还得去急诊,像出龙灯一样。小姑娘体弱,感冒常常发展成肺炎,挂盐水、打青霉素是家常便饭。后来女儿也习惯了,一到医院注射室就自己爬到病床上,主动蹶起小屁股让护士阿姨打针,一点也不害怕。倒是母亲心疼孙女,每次都盯瞩护士慢点推,尽量减轻疼痛感。因女儿在上海,大学四年我和妻子每年都回上海过年。母亲总跟我唠叨女儿的事。一次,她拿出一沓子发票开玩笑说:“这是晶晶这两年看病的收据,等你大学毕业了报销。”
    俗话说,知儿莫若母。我身在学校读书,心却时刻思念女儿。母亲了解我的心思,每隔一段时间就带晶晶去照相馆照相,然后随信寄给我。那个年代,拍张照片也是蛮奢侈的,一向节约朴素的母亲却从不心疼。我见到女儿照片,心里踏实许多,还经常自豪地把照片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大家分享我的喜悦。
    我们每年才回上海探一次亲,奇怪的是女儿见到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后来才知道,当我们离开上海回黑龙江时,母亲每天拿我们夫妻俩的照片给女儿看,告诉她这是爸爸、那是妈妈,还经常给她讲爸爸妈妈的故事。在女儿心目中我们好像从未离开过。
    女儿在母亲这里生活得很幸福。上海生活条件比农场优越得多。气候宜人,冬天没有北风的酷寒。副食品供应丰富,常年有绿叶菜,尤其水产品多。母亲告诉说,小姑娘开始不好好吃饭,常常饭菜喂进嘴后不往下咽,叫她把食物咽下去,她就“哇”的一声全部吐出来。母亲特别忧心,后来发现孙女特别爱吃虾,吃饭时嚷嚷着要“虾子、虾子”。这也难怪,她在农场从没见过虾。从此,母亲就变着法儿用虾做菜,盐水虾、油爆虾、炒虾仁都是小姑娘的最爱。吃饭时,母亲耐心地把虾一只只剥好,再把虾仁捣碎后喂她。由于虾味鲜美,女儿吃饭快多了,饭量也大了。小姑娘是长孙女,她爷爷和姑姑、叔叔也都非常宝贝她,有空就带她到公园去玩,给她买好吃的。
    大学三年级时,学校掀起一股小小的考研热。我掂量自己成绩不错,也有些动心,便把想法告诉家里。母亲在回信中质问:“你去考研究生,这个家还要不要?”她极少语辞严厉,我吃了一惊,静心细想,母亲说的不无道理。我本科还有一年毕业,已经和妻女分居三地三年;如再读三年研究生,就要继续熬,不可想象。我随之放弃考研。
    1982年元月过后,我毕业分配到位于佳木斯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党委组织部工作。我和妻子一起到总局报到后,立即回上海接女儿团聚。四年朝夕相处,女儿与母亲感情亲厚,离开上海时虽然被爸爸抱着、妈妈牵着很愉快,却仍然不停回头,依依不舍地念着:“奶奶,拜拜!”四年分居生活终于熬过去了!万幸有母亲伸出援手代为照顾,女儿健康成长,身体也比以前结实了。
    如今,母亲已经离开了我们。我深深懂得,母亲不仅给我生命,还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撑起一个完整的家,含辛茹苦替我抚养女儿。这份恩情,我和妻子、女儿永远铭记在心!
微信图片_20200419194412.jpg
(图一,母亲与女儿在家门口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200419194516.jpg
(图二)
微信图片_20200419194524.jpg
(图三)

微信图片_20200419194531.jpg
(图四)
(图二、三、四,女儿小时候在上海生活照片)
    *完稿于2020.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20-4-2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最无私的奉献之人非母亲莫属,不要工资,不问时间,不求回报,除了母亲之外,少有人能 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0-4-2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应该的,身体好就没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4-20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 发表于 2020-4-20 10:34
天下最无私的奉献之人非母亲莫属,不要工资,不问时间,不求回报,除了母亲之外,少有人能 做到。

是的,谢谢园林姐的评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4-2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0-4-20 11:52
这是应该的,身体好就没事。

谢谢建国的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8 0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