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谈起 (唐德华) 1947年上映的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和现在的抗日神剧不同,比较真实地再现了日寇侵占时期上海的社会现状。影片中的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它与我母亲讲述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该片的主人公素芬和婆婆、儿子三人为了活命,冒险与其他穷苦人家的老人、孩子一起去租界贩米。途径日军哨所时,被日本鬼子阻拦并驱赶到水塘里。在那滴水成冰的冬天,泡在冰冷的水里实在受不了,很快会被冻死。一个老妇人抱着左右一死,爬出去或有生机的念想,刚爬出水塘,就被鬼子发现并一枪毙命。目睹这一幕,素芬的儿子吓得直往母亲怀里钻,婆婆哀叹:“我们中国人连猪狗都不如……” 我母亲跟我讲的是她跟随宅上贫苦村民去法租界贩米的故事。那是上海沦陷后的1938年末,日军规定,大米是皇粮,只能日本人吃;中国人只能吃六谷粉(玉米淀粉)、棒子面(玉米面),吃大米是犯法的。 我母亲家世世代代居住在离徐家汇不远的张家宅。这里在旧中国是华界(租界以外的地区),离当时的法租界仅一河之隔。那条河就是肇嘉浜。河上有天钥桥、谨记桥、枫林桥、小木桥、大木桥、打浦桥等沟通两岸。为了生存,村民们经常冒险去法租界贩米。那年我母亲14岁,因家里穷,也曾几次跟着邻居去法租界偷偷贩米挣钱贴补家用。 到法租界贩米必须过桥,而日军在桥上设有关卡岗哨。过关的市民必须出示良民证并接受检查,甚至搜身。那是冬季的一天早晨,母亲和往常一样把大米缝在棉袄里面,跟随村民闯关贩米。但这次,遇上大事了。他们三五成群,沿着谨记路来到肇嘉浜。刚踏上谨记桥,从岗亭里出来两个日本鬼子,端着装有明晃晃刺刀的三八步枪挡住村民去路。鬼子们叽里呱啦说了一串日语,要搜身检查。走在最前面的中国人被搜出身藏大米,当即被鬼子用刺刀捅了,倒在血泊中。我母亲排在队伍末尾,看到这一幕吓得赶紧往回走,从此再也不敢去法租界贩米了。 这就是亡国奴任人宰割的悲惨遭遇。回忆旧中国,父辈们受苦受难的故事罄竹难书。1840年以来,我们的国家被迫签订过多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我们的人民受过多少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国家四分五裂,百姓民不聊生。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人民才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 如今,我自己也已年逾古稀。尽管年轻时也吃过不少苦:“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挨过饿,“上山下乡”受过苦……但回忆这辈子,还是觉得很幸运,因为我始终生活在和平环境下,没有战乱,没有逃难,没有像父辈那样做过亡国奴。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爱我中华。”没有强大的国家,哪来百姓的幸福。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完全托福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依靠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的祖国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也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满怀信心地走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大道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我们退休老同志如今生活在新时代,享受着幸福快乐的晚年。今昔对比,我们深知,如今这一切来之不易,幸福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出来的。我们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衷心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上海知青唐德华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