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2601|回复: 215

我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苦成子》(连载)

  [复制链接]
小成子 发表于 2012-8-2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12-11-1 10:25 编辑

我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苦成子》连载(1)
目录
序 …………………………………………………………王大壮
灾难降临 ………………………………………………… 1
往事如烟
………………………………………………… 7
见到爷爷和伯父
…………………………………………13
初到北大荒
………………………………………………16
劳动的开端
………………………………………………21
新社员
……………………………………………………24
寄人篱下
…………………………………………………32
住进更房
…………………………………………………46
进山砍小杆
………………………………………………55
十、山火
………………………………………………………59
十一、有了自己的家园
………………………………………66
十二、饥饿
……………………………………………………72
十三、战草荒
…………………………………………………77
十四、找牛
……………………………………………………81
十五、义务理发员
……………………………………………84
十六、一场虚惊
………………………………………………85
十七、猫冬
……………………………………………………94
十八、疾风暴雨
………………………………………………98
十九、苦守家园
………………………………………………111
二十、大战狗王
………………………………………………120
二十一、蹬腿蘑
………………………………………………123
二十二、来了地区工作组
……………………………………128
二十三、解放军“支左
”……………………………………132
二十四、团聚
…………………………………………………139
二十五、突发事件
……………………………………………142
二十六、战备动员
……………………………………………146
二十七、战备工程
……………………………………………149
二十八、搬兵
…………………………………………………157
二十九、打牙祭
………………………………………………162
三十、冰与火
…………………………………………………166
三十一、回到家中
……………………………………………174
三十二、团圆年
………………………………………………182
三十三、家里成了“牛棚
”…………………………………186
三十四、凄风苦雨
……………………………………………191
三十五、绝望
…………………………………………………208
三十六、希望
…………………………………………………213
三十七、绝食
…………………………………………………214
三十八、不许进京
……………………………………………219
三十九、等待
…………………………………………………223
四十、县委书记进村
…………………………………………226
四十一、北京来人
……………………………………………229
四十二、义犬救主
……………………………………………233
四十三、咱们自己成立生产队
………………………………237
四十四、幕后参谋
……………………………………………256
四十五、山雨欲来
……………………………………………261
四十六、众志成城
……………………………………………265
四十七、将计就计
……………………………………………273
四十八、烽烟再起
……………………………………………279
四十九、祸起萧墙
……………………………………………289
五十、知青办小成碰壁
………………………………………294
五十一、漫漫上访路
…………………………………………297
五十二、痛失良机
……………………………………………301
五十三、介绍信被骗
…………………………………………304
五十四、敷衍塞责
……………………………………………308
五十五、有人拔刀相助
………………………………………314
五十六、困惑
…………………………………………………318
五十七、国务院电话
…………………………………………319
五十八、阳光与顽石
…………………………………………321
五十九、省城就医
……………………………………………324
六十、以死抗争
………………………………………………327
六十一、泪洒京都
……………………………………………337
六十二、去意彷徨
……………………………………………347
六十三、走出误区
……………………………………………352
六十四、山村文化室
…………………………………………357
六十五、党报通讯员
…………………………………………359
六十六、勇攀高峰
……………………………………………360
六十七、天高任鸟飞
…………………………………………362
六十八、山村夜话
……………………………………………366
六十九、“地下工作者
” ……………………………………370
七十、田园生活
………………………………………………375
七十一、记者泄密
……………………………………………383
七十二、初涉爱河
……………………………………………386
七十三、漫长的暑假
…………………………………………389
七十四、父亲突患重病
………………………………………400
七十五、买房变成盖房
………………………………………406
七十六、告别小山村
…………………………………………410
七十七、初到小镇
……………………………………………413
七十八、迁入新居
……………………………………………417
七十九、阖家团聚的日子
……………………………………424
八十、大祸从天降
……………………………………………436
八十一、迁就感化
……………………………………………443
八十二、徐嫂来了
……………………………………………447
八十三、迟到的殊荣
…………………………………………449
八十四、社会关怀
……………………………………………456
八十五、成立漫画组
…………………………………………457
八十六、作家来访
……………………………………………459
八十七、新的起点
……………………………………………461
八十八、手足情
………………………………………………466
八十九、祸不单行
……………………………………………474
九十、生命之火
………………………………………………482
九十一、树欲静风不止
………………………………………487
九十二、路在何方
……………………………………………493
九十三、艰难的婚姻
…………………………………………499
九十四、天山雪莲
……………………………………………509
九十五、伟大的牺牲
…………………………………………517
九十六、雪上加霜
……………………………………………521
九十七、生死诀别
……………………………………………523
九十八、尾声
…………………………………………………526
后记……………………………………………………………529
 一、灾难降临
  北京城内,离宣外大街不远的地方,有条不大不小的胡同,叫永光西街,街北口有个大杂院,院里住着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主人公小成,小成的哥哥太平,还有他们的父亲。

  小成四岁死了母亲。父亲怕年幼的小成和比小成大两岁的哥哥受后娘的委屈,绐终没有再娶,他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两个孩子。父亲是三轮车工人,每天蹬着车风里来雨里去,用辛勤的汗水养育着两个孩子,还从不多的收入中挤出钱来,为他俩请了保姆。
   他们的生活说不上富裕,但也算不上艰辛,平淡中洋溢着欢
乐、宁静中充满了温馨。寒来暑往,花开花落,转眼间,小成长到十四岁,成了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然而,就在他刚刚立世,懂得应该发愤读书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京城。
  生活失去往日的宁静,花花绿绿的传单到处飞舞,大字报、标语、通牒、海报贴满大街小巷,抄家的车辆在街上往来穿梭,在威风凛凛的红卫兵的押解下,被剪了“鬼头”,或戴着高帽子游街的人随处可见。商店里,卖化妆品的柜台被掀翻了,寺庙里,莲花宝座上的佛像被捣碎了,成堆成堆的书籍化成了灰烬……机关、工厂、商店、学校……到处都在挖“黑帮”,揪“走资派”。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拖儿带女,被红卫兵押解着遣返原籍,挨批斗的人被打死,或受不了皮肉之苦自杀的消息时有传闻。红卫兵成了世界的主宰,他们挥舞着皮带,高喊“造反有理”、“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口号,不断向诚惶诚恐的人们发布各种命令:不许养花、不许养鸟、不许养猫、不许养鱼、不许烫发、不许穿高跟鞋、不许穿瘦腿裤、不许……
   人们这是怎么啦?世界这是怎么啦?小成惊恐地睁大眼睛,

茫然地望着身边发生的一切。
  
  自从学校停课,小成和太平就一直呆在家里。
   9月下旬的一个晚上,父亲下班回到家,小成和太平像往常
一样,笑着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桌上。父亲没吃饭,也不说话,闷着头只是一个劲抽烟。望着父亲那一脸愁苦的表情和惊恐不安的眼神,小成、太平的心里骤然紧张起来,他俩预感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幸。
   父亲默默抽完一支烟,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摸摸小成的头,
又看看太平,嘴角搐动许久才说出话来:
  “爸爸……对不起你们……”
  “出啥事了,爸?”小成、太平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单位造反派、红卫兵让我带着你们俩……回原籍……”父
亲痛苦得说不下去了。
   这,这怎么可能,只有敌人、坏蛋才被撵出北京呢,爸爸怎
么会是敌人呢?小成一下子懵了。十几年来,父亲对他和哥哥是那样疼爱,家里不富裕,父亲宁肯自己节俭也要让他俩吃饱穿暖。上幼儿园时,父亲就教育他要听阿姨的话。上了小学,父亲又教育他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争取进步。当他戴上红领巾时,父亲乐得合不上嘴。十几年来,每当街坊邻居们遇到困难,父亲总是跑前跑后帮忙。有多少星期天、节假日,父亲顾不上休息,义务为邻居们修理自行车。有多少个深夜,父亲在睡梦中被人唤醒,用他的三轮车拉着生了急病,或要生孩子的邻居去医院。事后,人家送来钱物酬谢,可父亲从来不要。十几年来,父亲在单位年年是先进生产者,得了那么多奖状和奖品:水壶、毛巾、茶缸、背心、“毛选”……邻居们都说,小成有个好爸爸。可现在,爸爸怎么一下子变成敌人、变成坏蛋了呢?小成想不清,弄不明,急得流下眼泪。他仰起小脸问:
  “爸,他们为啥让咱家也走啊?
  “爸爸有……历史……问题。

  “历史问题,什么叫历史问题呀?

   “好几十年的事了,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父亲无力地

挥挥手,“我倒没什么,到哪都是靠力气吃饭,只是牵连你俩荒废了学业,还得跟我去吃苦……”
   “等开课了,我还得上学呢!”小成急了,“爸,将来我还要

读高中、考大学呢!
   父亲叹口气,沉重地低下了头。

   什么是历史问题?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还能影响全家人的
命运?小成困惑地望着父亲。
   父亲只是一个劲抽烟。是说出来儿子真的不懂,还是担心说
出来会给儿子那稚嫩的心灵造成伤害?是害怕儿子知道后会同家里划清界线从此离他而去,还是担心儿子太小,离开他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或者是兼而有之?总之,父亲什么也没说。
  小成还想再问,被太平粗暴地拦住了:
  “老瞎问什么,让走就走呗!对门老李家、隔壁马大爷、前院老刘家、后院的二乖家……不是都走了嘛!
   小成看了一眼哥哥,哥哥也在流泪。他想起近来邻居们一家

家被剪了“鬼头”,五花大绑押出京城的情景,浑身一阵发冷,忍不住又问一句:
  “他们……也来抄咱们的家,把咱们绑起来吗?
  “要是那样,我就和他们拼了!”太平眼里燃起怒火。

   “不许胡说!”父亲斥责太平一句,一只手轻轻放在小成头
上,“他们说我没有押送的价值,限定了日期,在国庆节前,让咱们自己离开北京。
   小成低下了头,泪水扑簌簌落到胸前的红领巾上。他心里一

阵难过,默默地解下了那条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老师亲手系在他脖子上的,曾给了他多少荣誉和骄傲的红领巾……
   第二天,他们开始处理家具。在这鸡飞狗跳人心惶惶的时候,

谁还买家具呀,父亲无奈,只好把家里的桌椅、板凳、床、柜等当作废品处理掉。剩下的东西无法携带,送了人。家里喂养的几只小白兔无人敢要,小成含着眼泪,用篮子挎到护城河边的草地上放掉了。
   第七天,父亲带着小成和太平,来到北京西郊丰台路口,向

沉睡在那里的小成和太平的母亲告别。
  
  这是一片长满野草的墓地,坟墓一座紧挨一座,一眼望不到
边。小时候,小成、太平曾跟父亲到这里来过多次。
   红卫兵来这里革过命了,推倒的墓碑横七竖八躺了一片,己
经分辨不出哪块碑是哪座坟的。幸好父亲还记着母亲坟墓的位置,他们在没膝的荒草中,找到了母亲的墓碑——一块瘦长的青石板,上面着
“鲁志容之墓”几个大字。
   父亲费了好大劲,把墓碑挪回母亲坟前,从拎兜里拿出几个
梨和苹果摆在上面,沉默许久,喃喃地说:
  “志容,我带着孩子看你来了……当年你瞩咐的话,我都记
着呢,不管生活多难,一定要把咱们的孩子拉扯大,抚养成人……我们要到北大荒去了,等以后有了机会,我们……一定来接你……”
  小成、太平双双跪在坟前,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

   十年前,四岁的小成还没来得及记住母亲的容颜,母亲便永
远离开了他们。小成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他一觉醒来,邻居崔姨像往日一样,开始给他穿衣服。妈妈生病住院了,父亲把他和太平临时寄托在崔姨家。太平己经穿好衣服下了地,鼻子尖贴着茶几上的鱼缸,正在看里面的金鱼戏水。
  崔姨给小成穿好衣服,转身拿出一双鞋面上绷了一层白布的小鞋。
  “这不是我的,我的鞋不是白的。”小成把小脚丫缩了回去。
  “听话,穿上。”崔姨捉住小成的脚,把鞋穿上了。
   “姨,为啥给我穿白鞋?”小成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解地
问。
   “回家去吧,你妈……回来了。”崔姨把小成抱到地上,转
过身,耸动着肩头哭了。
  “噢——我妈回来喽,我妈回来喽!”听说妈妈回来了,太平笑着叫着,推开门,不顾一切向前院跑去。急得小成在后面大喊:           
  “哥,等等我,等等我!
   小成和太平跑到前院,见自家门前围了许多人,有的用指头

不住地在眼角上抹来抹去,有的在互相说着什么。小哥俩喊着妈妈,用脑袋拱开人群,进入屋里,四处寻找一阵没找到,又返回堂屋。这时,恰好崔姨从外面走来。
  “我妈呢,姨?”小成问。
  “嘘,别出声,你妈……她,她睡着了,站这,别动。
  小成这才发现,堂屋停放着一口棺材,棺材前放了一张小桌,上面摆满了糕点和水果。小成垂手站立在棺材前,小心窝里发出疑问,妈妈为什么不睡在床上,要睡在箱子里呢?

   人们进进出出地忙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望着桌上
那堆好吃的糕点水果,小成的肚子咕咕地叫起来,忍不住伸出小手,从供桌上拿起一块月饼,刚刚送到嘴边,胳膊被一只大手捉住了:
  “不能吃,孩子!
  小成仰起小脸,一看是崔姨,说了声:“我饿……”眼里涌出泪水。

  “别哭,别哭。”崔姨把月饼还给了小成,把他拉进西屋,放下门帘,低声说:“在这吃,别出声,吃完再出来。
   小成甜甜地吃着月饼。忽然,外面一阵嘈杂,他掀开门帘,

只见父亲带着许多人从外面走来,大家七手八脚撤掉供桌,抬起棺材出了堂屋。小成跟了出去。
   棺材被抬到停在大门外的卡车上。父亲把一个瓦盆递到太平
手里,让他举过头顶,用力摔碎,然后带他上了车。卡车响了一声喇叭,喷出一串黑烟,消逝在胡同尽头。与此同时,有人在大门旁点燃一只枕头,一缕青烟缭绕着飘过古老的青灰色的屋脊,升向阴沉沉的天空。
   小成突然意识到妈妈被拉走了,“哇”地一声,坐在地上大
哭起来……
  西沉的太阳挂在天边。一阵秋风吹过,附近一片小树林的叶
子发出哗哗的响声,几片叶子在空中飞舞一阵,飘落在母亲的坟头和小成的肩上。
   小成两眼直直地看着母亲坟上被风吹动的野草,他觉得有好
多话要对母亲诉说,可又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堵住了喉咙。泪水在脸上流着,许久,许久,他才哽咽着说出一句:
  “妈,等长大了……我一定来……接您……”
 几只小鸟惊叫着飞过天空。突然,一个佩戴红袖章的墓地工

作人员,慌慌张张从远处跑来,一把拉起父亲,低声说:
  “你们好大的胆子!没见那边电线杆上的布告吗,不许上坟
扫墓,这是四旧。让红卫兵看见,非把你们抓起来不可,连我都得吃挂捞!……愣着干啥,还不快走!
   小成擦去泪水,起身看了看周围的景物,又看了一眼母亲的

坟墓,他要把这里的一切牢牢记在心里。
  工作人员推推搡搡,将小成他们赶出了墓地。
  夜幕降临,古老繁华的北京城内万家灯火。父亲带着小成、太平回到他们曾经生活了二十年的家。
   家中己经空空荡荡。他们坐在各自的行李上沉默着。父亲一
支接着一支不停地抽烟。这里,地上的每一块方砖上都有他们的足迹。这雪白的墙壁,是父亲带着小成和太平,每年一次用最好的白灰刷出来的。为了勉励小成、太平好好学习,父亲用毛笔写的“勤有功,戏无益”的条幅,还端端正正挂在墙上……这里,每一扇窗子、每一片瓦都记录着他们的生活经历,记录着他们往日的快乐与温馨。
   父亲抽完烟盒里最后一支烟。他们默默站起身,拿起行李,
无限依恋地走出这个曾经给过他们温暖与庇护,而如今己不再属于他们的家。
   街口路灯下,他们挥泪告别依依相送的邻居。然后,乘公共
汽车来到西直门火车站。
   列车徐徐开动,望着渐渐退去的站台上的景物,小成的泪水
又流了下来,他在心里默默地说:
  “再见了,安息在丰台路口的妈妈!再见了,我的老师、同
学和小伙伴们!再见了北京,我的故乡,我们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
   列车渐远渐小,消失在地平线上。小成的命运如何?他还能

回到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繁华而又美丽的城市吗?还能回到他无限眷恋,生养了他的故乡吗?亲爱的读者,请您跟随我们的列车,继续东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兰花 发表于 2012-8-2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朴实无华,真诚感人。要知道这是一位全身僵直,患有严重疾病的重残人用左手写的呀!这段文字,只有经过那场浩劫的人才会刻骨铭心。我会一直关注。
      谢谢版主!谢谢作者高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8-29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程是美丽的 于 2012-8-31 11:36 编辑

       高歌你好!怀着拜谒崇高的感动拜读你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苦成子》(1),随着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拉开序幕,我的心情亦随之沉甸甸的痛。因为在大鹏老师《看望高歌》的报道中,已经基本了解了你的经历,因此在拜读你的作品时就有一种十分熟悉的老朋友那样的感觉。我感觉并非在读一部自传体的小说,而分明是在读一位知青战友悲壮而精彩的人生。苦成子的命运是很苦的,苦得令人潸然泪下;苦成子的命运又是甜美的,真挚的爱情哺育出生命的结晶——可爱的女儿。
      你拖着强直性疾病的身躯,用左手一字字书写了你生命的伟岸、你用坚定的人生信念唱响精神的巍峨。你艰难地攀援上令人仰视的人生高度!你不愧是我们知青群体英雄谱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祝愿你合家幸福!祝愿你的小女儿健康成长!感谢你把《苦成子》奉献给我们大家,让我们有机会在拜读中经历一次次崇高的洗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成子 发表于 2012-8-3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12-8-30 16:18 编辑

我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苦成子》连载(2)
    二、往事如烟
  深夜。列车在辽阔的东北大地上疾驰。
    摇晃的车厢里,烟雾弥漫,拥挤不堪。昏黄的灯光下,疲乏
了的旅客们打着瞌睡。车厢尽头的一个角落里,小成和太平蜷缩着靠在一起,己经睡着了。父亲默默坐在他俩身边的行李上,不停地抽烟。
     几天来,父亲瘦了许多,两鬓增添了数茎白发,岁月在他脸
上留下的皱纹也加深许多,那因失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流露着愁苦和困惑。团团青色的烟雾在他头顶上乱糟糟地缠绕着、滚动着,就像此时他的心绪。命运真会捉弄人啊。二十年前,为了躲避东北解放后的第一场政治运动,为了生存,他含泪忍痛离开了娇妻幼子和衰老的爹娘,只身流浪到北平(北京)。二十年后的今天,又是一场大规模政治运动,像踢皮球一样,他被从北京踢了出来。人世沧桑,神仙难料!抚今追昔,多少往事,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现出来……
  父亲依稀记得,祖籍在山东省海阳县辉村。家里房无一间,
地无一垄。四岁那年,一场大旱,颗粒无收。爷爷挑着两只箩筐,带着奶奶、伯父和他,随着村里逃荒的乡亲一起闯关东。一路讨饭,几经辗转,最后他们来到黑龙江,在完达山下,穆棱河畔一个荒僻的小镇落了脚。
    爷爷目不识丁,幸好有把力气,长年在外给有钱的人家打工。
奶奶在家里做针线,照料一帮儿女。父亲还记得,那时候家里非常贫寒,经常四处借贷。每年一进腊月,讨债的便不断找上门来。为了糊口,伯父十四岁就不得不离开家,去白泡子给一家财主当半拉子(小长工)。那年月,没钱没势的穷人,处处受人欺呀!爷爷和伯父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为了今后一家人能填饱肚子,活得像个人样,爷爷、伯父发誓,家里再穷,也要供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盼着他将来有出息,能给全家带来幸福。于是几年以后,家中最小的男孩,十一岁的父亲有幸进了小镇上惟一的学堂。教书先生是个长满大白胡子的前清秀才,他给父亲起了个名字:士英。
    父亲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手不释卷。家里穷买不起学习用纸,
父亲就用廉价粗糙的烧纸代替,有时家里揭不开锅了,父亲就向先生请十天或二十天假去做小工。尽管如此,父亲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经常受到先生夸赞。
  父亲断断续续读了五年书,家里再也供不起了,只好辍学,到小镇上一家木匠铺做了学徒。
  一年后,发生“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了。
  父亲还清楚地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小镇上突然出现许多流亡的大学生。他们一个个泪流满面,站在街心的凳子上,挥舞手臂,慷慨激昂地向围观的人们宣传抗日:
  “同胞们,老乡们,日本鬼子强占了我们的东北,他们到处
烧杀掠抢,奸淫妇女,无恶不做!老乡们,我们的骨肉同胞正在惨遭敌人杀害,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姐妹正在惨遭敌人凌辱!日本鬼子马上就要打到这来了……我们的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同胞们,老乡们,拿起武器来,保卫我们的家乡,保卫我们的民族,誓死不做亡国奴!……”
  “和敌人血战到底!”
  “誓死不做亡国奴!”
   …………
  口号声响彻小镇上空。
  大学生们一番演讲,使小镇上的人们泪流满面,浑身热血沸腾。十七岁的父亲和二十四岁的伯父,怀着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一起参加了抗联。伯父在机枪连,后来当了连长。父亲当了一名通信战斗兵,后来被调到旅部当文书。
  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刀光闪闪,战马嘶鸣。
     经历数次大大小小凶杀恶战之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九混旅,
这支由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在数倍于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层层包围、重击之下溃退了,一些先头部队经密山、虎林过境进入苏联。日军逼近,苏军封锁了边境,没来得及过境的抗联战士,弹尽粮绝,群龙无首,像没头苍蝇似地乱撞起来。
  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到处搜捕抗联战士,抓住就杀。在乌苏里江畔,日军一次就屠杀了整整一个连的抗联战士。志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江堤……
  伯父不知去向。一只胳膊负了伤的父亲,钻入了兴凯湖畔的丛林,饿了采食野菜野果,渴了喝口山泉水,东躲西藏过了将近一年。当又一个严冬到来时,父亲连冻带饿,昏倒在雪地上。幸好,一个上山打柴的农民,把他救回家中。
  数月后,一个好心的邻居,受奶奶之托,四处奔波,终于在那户农民家里找到父亲。这时,父亲才得知家中的消息:爷爷被日本兵的汽车撞折了腿,奶奶日夜思念两个不知下落的儿子,哭瞎了眼睛,两个小姑姑害了肺痨,整日咳血,其中一个己经死去。这可怎么办呀?眼看一家人无衣无食,无钱治病,就要坐以待毙,年轻的父亲五内俱焚,没了主意。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为了免遭日本人的杀害,在邻居们的劝说和奶奶的苦苦哀求下,父亲隐瞒了参加过抗联的历史和真实姓名,托人介绍在伪县公署做了一名缮写雇员。这样,一家人才活下来。
  几年后的一天深夜,一直杳无音信的伯父突然回到家中。
  原来,抗联失败后,伯父跟随营长高玉山,拉着几个连的战士钻入乌苏里江畔虎林县境内的独木河沟里。那里森林茂密,沼泽纵横,不熟悉地形的人,陷下去就没了踪影。他们利用那里险恶地势,一直在抗击日寇。伯父惦记家中的爷爷奶奶,借执行任务之机悄悄回家看看。不料有人告密,说他就是名震一方的,在独木河领导抗日的首领高玉山。伯父刚刚离开家就被日本人抓到宪兵队。
  为了营救伯父,父亲卖掉家中所有能卖的东西,到处托人求情,上下打点,最后才由当地最有名望的两名绅士和二十几家店铺掌柜出面,在押赴刑场的路上把伯父保了下来。
  “枪毙的不要了,你的带路,独木河的开路!”
  日军免去伯父的死罪,强迫他带路,去围剿独木河沟里的抗日武装。机警的伯父,把日军带入了抗联在黑嘴子设下的伏击圈。枪声大作,日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伯父乘机挣脱绳子,一头钻入丛林。
  这次战斗,日军死伤数十人,伪军死伤上百人,一名伪军团长被当场击毙。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了!伯父、父亲和千千万万同胞一样,为祖国大好河山的光复欣喜若狂。他俩流着泪和人们一起走上街头,欢庆抗战胜利。从此,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被日本宪兵抓去枪毙了,他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放下心来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了!然而,舒心日子过了没几天,小镇上忽然刮起令人恐怖的传闻:
  “共产党要来了!”
  “听说共产党来了,凡是有钱、有地、有买卖的人、给日本人做过事的人都得杀头,一个不留!”
   …………
  这是国民党特务散布的谣言,平民百姓哪里知晓。做过伪职员的父亲害怕了。人死不能复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为了逃生,父亲含泪告别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结发的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只身远走他乡。伯父泪流满面,送了父亲一程又一程,分别时拉着父亲的手,再三叮咛:
  “你放心走吧,走得越远越好。家里事不用惦记,你的老婆孩子我替你养着,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他们一口吃的……千万千万记住,将来无论走到哪,今生今世都不要再吃官家的饭,别沾政治的边。从今往后,咱们世世代代,只当普通百姓,只求安安稳稳过日子……”
  哥俩一阵抱头痛哭之后,父亲上路了。
  到处是兵荒马乱。父亲夜行昼宿,一路漂泊,几经辗转,来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古都北平,在东北老乡的帮助下,蹬起了三轮车。
  父亲以为远离共产党,就没有了性命之忧。殊不知,这里也并非安全之地,随着国共两党和谈的破裂,内战全面爆发。为了扩充军队,国民党到处抓壮丁,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到处搜查,见到外地来的青壮年单身汉,不由分说,绑了就走。父亲几次险些被抓。为了不给国民党当炮灰,在几个东北老乡热心撮合下,父亲和一个比他小八岁的北平姑娘结了婚。他们相濡以沫,相依为命。然而,温馨的日子没过多久,形势又出现危机,拥有八百万美国精良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失败,继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之后,古都北平陷入解放军重重包围中,成了共产党指日可下的一座孤城。
       城内一片混乱,国民党官员和对共产党怀有恐惧心理的人们,纷纷弃家南逃。母亲平日最好的朋友,在国民党陆军医院当护士长的表姐徐璇,特意为父亲和母亲买好机票,要他们和她一起去台湾。父亲同意走,无奈身怀六甲的母亲高低不愿离开北平。母亲宽慰父亲说:“咱们没有做过对不起共产党的事,我想共产党来了,不会把咱们怎么样。”并且还悄悄告诉父亲,她的胞妹鲁志华,就在共产党那边做事,是个老八路。母亲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父亲安下心来,又蹬他的三轮车了。
  几个月后,北平和平解放了。又过了几个月,父亲和母亲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他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太平。盼望从今以后天下太平,黎民百姓再也不受战乱之苦,能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又过了两年,他们有了第二个儿子,夫妻俩盼望他能成就一番事业,给他起了个名字:小成。
  母亲是个受过良好教育,又极贤淑的女人。不仅持家勤俭,还筹划着等家里宽裕了,让父亲把东北的家眷接来。可是没等这个愿望实现,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生命……
  隆隆的车声,唤醒了父亲的回忆。他下意识地按了按胸前内衣的口袋,那里装着他的全部财产:一百四十元钱。现在他和身边的两个孩子,除了身上穿的几件衣服,三个小行李卷和两个书包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他看了一眼身旁蜷缩着身子正在鼾睡的小成和太平,心里一阵酸楚和歉疚,孩子正在读书,还都没有长大成人,如今离开他们生活惯了的大都市,到寒冷荒僻的北大荒去过那种极端艰苦的生活,去从事那些超强度体力劳动,他们那稚嫩的身体能吃得消吗?
  列车不知疲倦地飞奔着。透过车窗向前望去,前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颗颗冰凉的雨滴从漆黑的夜空落下,打在车窗上噼啪作响,像涓涓泪水在流淌。父亲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命运是喜是忧,是凶是吉,他的心一阵阵痉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8-31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8-29 00:17
高歌你好!怀着拜谒崇高的感动拜读你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苦成子》(1),随着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拉开序 ...

美丽妹妹辛苦了。你的感受就是我们大家的感受。我会坚持读下去,去感受又一个保尔的闪光的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8-3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8-31 07:12
美丽妹妹辛苦了。你的感受就是我们大家的感受。我会坚持读下去,去感受又一个保尔的闪光的生命带给我们的 ...

        再林大哥你好!高歌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索是多方位的。他用文学的形式,再次在我们的网站奏响一曲生命的凯歌。谢谢再林大哥的关注,让我们一起感受高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立模 发表于 2012-8-3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拜读您的文章,我泪流满面,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我的家庭出身也不好(地主不够格吧)破落地主,当时我们在哈尔滨全家8口人 ,靠父母工资生活.那个年代人都变态,记得一位邻居平日和妈妈关系比较好,我还记得妈妈给她家的孩子做过衣服,就这样,我妈妈在五七厂上班,被她告发出身后差一点点被清理阶级队伍撵回家,也差那么一点点我们姊妹6人就挨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9-1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下是没有发表吗?翻篇太困难。(2)之后,再也没有翻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9-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9-1 06:03
往下是没有发表吗?翻篇太困难。(2)之后,再也没有翻出。

再林大哥,现在只发到第2章了。每隔两三天发一章,请继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成子 发表于 2012-9-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12-9-1 11:43 编辑

我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苦成子》连载(3)
       三、见到爷爷和伯父
  第三天凌晨,列车到达边陲小县H。睡梦中小成被推醒了,他一手揉着眼睛,一手拎着行李,迷迷糊糊,跟着父亲和哥哥下了车,走出车站。
  无边的黑夜笼罩山川大地,小小的县城还在沉睡。 
  黑暗中一阵寒风吹来,小成激灵灵打个冷战。北大荒的风好硬、好凉啊!
  “小心着凉。”父亲替小成系好衣领,又往下拉拉太平的帽沿,然后,辨别一下方向,说声“跟上”便拎起行李向夜幕中走去。
  街道上静悄悄的,一个人影也没有。阔别多年,小城依旧。父亲领着小成、太平,穿过几条窄窄的小巷,在一幢低矮破旧的小屋前停住脚步。父亲眯起眼睛,将小屋上下打量一阵,轻轻叩响窗户:
  “爹,我回来了,我是士英啊!”父亲的声音有些颤抖。
  屋内灯亮了,一阵悉悉索索的响声,一个驼背的白胡子老人颤微微出现在门口。
  “爹!”父亲上前扶住老人。
  “……”爷爷满是皱纹的脸上,惊喜中夹着几分慌乱。
  “爷爷!”小成、太平也急忙走上前去。
  “这是太平和小成吧?长这么高了。”爷爷一阵咳嗽,“快,进屋吧。”
  父亲搀扶爷爷坐在小土炕上。爷爷两只昏花的眼睛直直地望着父亲,两滴浊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出。父亲眼里也蒙上了泪水。父亲给爷爷装上一袋烟,划了好几根火柴才把烟点着,随后自己也卷了一支。青色的烟雾弥漫了小屋,两只拿烟的手都在颤抖。光阴荏苒,人世沧桑,骨肉久别重相聚,几分欣喜,几分悲哀,而更多的则是忧虑……
     当年父亲出走,因战乱与家中失去联系。两年后,父亲的原
配妻子扔下儿女,改嫁走了。伯父始终履行自己的诺言,在赡养爷爷奶奶和自己一家大小的同时,还担负着抚养父亲扔下的儿女的重任。如今他们己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各奔东西。父亲走后第五个年头,奶奶去逝了。临终前,奶奶天天都在呼喊父亲的名字,盼望着能见儿子一面,却末能如愿……面对昔日的老屋,一种难言的痛苦和悲哀,涌上父亲心头。
  “爹,前几天我来的信,家里收到了吗?”父亲问。
  “收到了。”爷爷又是一阵咳嗽。
    这时,门开了。一个相貌酷似父亲的老人急急地走来:
  “二弟!”
  “大哥!”父亲愣了一下,随即迎上去。
  两个老人紧紧抱在一起哭了。几十年的人生坎坷,酸咸苦辣,伴随着滂沱的泪水一起渲泻出来。他们不求功名利禄,不求富贵荣华,只求做个普通百姓,能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然而,这一点点可怜的,每个人都应享有的权力,在今天却成为奢望。许久,许久,两位老人才止住哭泣。伯父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把父亲上下打量一遍,关切地问:
  “你……没挨打吧?”
  “没。哥,你呢?”
  “被斗过两次了……唉,不说这些了。”
  后来小成他们才知道,伯父被批斗,是因为光复那年捡了一辆日本人扔下的破汽车跑运输,靠它养活了一大家人。解放后公私合营,伯父被定为“私方”。两个月前,这里的一些单位效仿北京,也开始揪斗“走资派”。一天,单位正在午休,伯父见地上扔着一块写着“牛鬼蛇神”的牌子,随手捡起递给身边一位同事,开玩笑说:“你拿回家供着吧。”想不到一句玩笑话,竟惹来烧身之祸,“不清白”的历史加上现在的“反动言论”,使伯父成了批斗对象。然而,此时伯父担心的不是自己。他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小成和太平,忧心忡忡地说:
  “工作没了,家也没了,往后你们怎么过呀?……唉。”
  “北京把我们撵出来了,还不知这儿收不收呢……”父亲颓坐在炕上。“走一步说一步吧,我想先到继良那看看,那是农村,兴许能站站脚……”
  继良是小成同父异母的哥哥,被伯父抚养大,进县农机厂当了工人,1962年被厂里下放到了农村。
  伯父招待父亲、小成和太平吃了早饭。伯父有八个子女,生活也很艰辛。吃过早饭,伯父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催促说:
  “快点动身吧,晚了不好找车。”
  父亲从身上仅有的一百四十元钱中,拿出五十元给了爷爷,然后带着小成、太平跟随伯父上路了。
  天阴沉沉的,寒冷的北风呼呼地迎面吹来,打透了他们的衣服。
  伯父和父亲一面走,一面不停地诉说往事,仿佛他俩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小成和太平默默地跟在后面。出了县城,上了公路,又过了一座大桥。一辆汽车从后面驶来,伯父招手叫住汽车,和司机说了几句话,便挥手让父亲、小成和太平上了后面的车厢。
  汽车渐渐远去,伯父还久久地站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8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