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12-11-1 10:25 编辑
我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苦成子》连载(1) 目录
序 …………………………………………………………王大壮
灾难降临 ………………………………………………… 1
往事如烟 ………………………………………………… 7
见到爷爷和伯父 …………………………………………13
初到北大荒 ………………………………………………16
劳动的开端 ………………………………………………21
新社员 ……………………………………………………24
寄人篱下 …………………………………………………32
住进更房 …………………………………………………46
进山砍小杆 ………………………………………………55
十、山火 ………………………………………………………59
十一、有了自己的家园 ………………………………………66
十二、饥饿 ……………………………………………………72
十三、战草荒 …………………………………………………77
十四、找牛 ……………………………………………………81
十五、义务理发员 ……………………………………………84
十六、一场虚惊 ………………………………………………85
十七、猫冬 ……………………………………………………94
十八、疾风暴雨 ………………………………………………98
十九、苦守家园………………………………………………111
二十、大战狗王………………………………………………120
二十一、蹬腿蘑………………………………………………123
二十二、来了地区工作组……………………………………128
二十三、解放军“支左”……………………………………132
二十四、团聚…………………………………………………139
二十五、突发事件……………………………………………142
二十六、战备动员……………………………………………146
二十七、战备工程……………………………………………149
二十八、搬兵…………………………………………………157
二十九、打牙祭………………………………………………162
三十、冰与火…………………………………………………166
三十一、回到家中……………………………………………174
三十二、团圆年………………………………………………182
三十三、家里成了“牛棚”…………………………………186
三十四、凄风苦雨……………………………………………191
三十五、绝望…………………………………………………208
三十六、希望…………………………………………………213
三十七、绝食…………………………………………………214
三十八、不许进京……………………………………………219
三十九、等待…………………………………………………223
四十、县委书记进村…………………………………………226
四十一、北京来人……………………………………………229
四十二、义犬救主……………………………………………233
四十三、咱们自己成立生产队………………………………237
四十四、幕后参谋……………………………………………256
四十五、山雨欲来……………………………………………261
四十六、众志成城……………………………………………265
四十七、将计就计……………………………………………273
四十八、烽烟再起……………………………………………279
四十九、祸起萧墙……………………………………………289
五十、知青办小成碰壁………………………………………294
五十一、漫漫上访路…………………………………………297
五十二、痛失良机……………………………………………301
五十三、介绍信被骗…………………………………………304
五十四、敷衍塞责……………………………………………308
五十五、有人拔刀相助………………………………………314
五十六、困惑…………………………………………………318
五十七、国务院电话…………………………………………319
五十八、阳光与顽石…………………………………………321
五十九、省城就医……………………………………………324
六十、以死抗争………………………………………………327
六十一、泪洒京都……………………………………………337
六十二、去意彷徨……………………………………………347
六十三、走出误区……………………………………………352
六十四、山村文化室…………………………………………357
六十五、党报通讯员…………………………………………359
六十六、勇攀高峰……………………………………………360
六十七、天高任鸟飞…………………………………………362
六十八、山村夜话……………………………………………366
六十九、“地下工作者” ……………………………………370
七十、田园生活………………………………………………375
七十一、记者泄密……………………………………………383
七十二、初涉爱河……………………………………………386
七十三、漫长的暑假…………………………………………389
七十四、父亲突患重病………………………………………400
七十五、买房变成盖房………………………………………406
七十六、告别小山村…………………………………………410
七十七、初到小镇……………………………………………413
七十八、迁入新居……………………………………………417
七十九、阖家团聚的日子……………………………………424
八十、大祸从天降……………………………………………436
八十一、迁就感化……………………………………………443
八十二、徐嫂来了……………………………………………447
八十三、迟到的殊荣…………………………………………449
八十四、社会关怀……………………………………………456
八十五、成立漫画组…………………………………………457
八十六、作家来访……………………………………………459
八十七、新的起点……………………………………………461
八十八、手足情………………………………………………466
八十九、祸不单行……………………………………………474
九十、生命之火………………………………………………482
九十一、树欲静风不止………………………………………487
九十二、路在何方……………………………………………493
九十三、艰难的婚姻…………………………………………499
九十四、天山雪莲……………………………………………509
九十五、伟大的牺牲…………………………………………517
九十六、雪上加霜……………………………………………521
九十七、生死诀别……………………………………………523
九十八、尾声…………………………………………………526
后记……………………………………………………………529 一、灾难降临 北京城内,离宣外大街不远的地方,有条不大不小的胡同,叫永光西街,街北口有个大杂院,院里住着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主人公小成,小成的哥哥太平,还有他们的父亲。
小成四岁死了母亲。父亲怕年幼的小成和比小成大两岁的哥哥受后娘的委屈,绐终没有再娶,他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两个孩子。父亲是三轮车工人,每天蹬着车风里来雨里去,用辛勤的汗水养育着两个孩子,还从不多的收入中挤出钱来,为他俩请了保姆。
他们的生活说不上富裕,但也算不上艰辛,平淡中洋溢着欢
乐、宁静中充满了温馨。寒来暑往,花开花落,转眼间,小成长到十四岁,成了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然而,就在他刚刚立世,懂得应该发愤读书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京城。
生活失去往日的宁静,花花绿绿的传单到处飞舞,大字报、标语、通牒、海报贴满大街小巷,抄家的车辆在街上往来穿梭,在威风凛凛的红卫兵的押解下,被剪了“鬼头”,或戴着高帽子游街的人随处可见。商店里,卖化妆品的柜台被掀翻了,寺庙里,莲花宝座上的佛像被捣碎了,成堆成堆的书籍化成了灰烬……机关、工厂、商店、学校……到处都在挖“黑帮”,揪“走资派”。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拖儿带女,被红卫兵押解着遣返原籍,挨批斗的人被打死,或受不了皮肉之苦自杀的消息时有传闻。红卫兵成了世界的主宰,他们挥舞着皮带,高喊“造反有理”、“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口号,不断向诚惶诚恐的人们发布各种命令:不许养花、不许养鸟、不许养猫、不许养鱼、不许烫发、不许穿高跟鞋、不许穿瘦腿裤、不许……
人们这是怎么啦?世界这是怎么啦?小成惊恐地睁大眼睛,
茫然地望着身边发生的一切。
自从学校停课,小成和太平就一直呆在家里。
9月下旬的一个晚上,父亲下班回到家,小成和太平像往常
一样,笑着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桌上。父亲没吃饭,也不说话,闷着头只是一个劲抽烟。望着父亲那一脸愁苦的表情和惊恐不安的眼神,小成、太平的心里骤然紧张起来,他俩预感到,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幸。
父亲默默抽完一支烟,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摸摸小成的头,
又看看太平,嘴角搐动许久才说出话来:
“爸爸……对不起你们……”
“出啥事了,爸?”小成、太平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单位造反派、红卫兵让我带着你们俩……回原籍……”父
亲痛苦得说不下去了。
这,这怎么可能,只有敌人、坏蛋才被撵出北京呢,爸爸怎
么会是敌人呢?小成一下子懵了。十几年来,父亲对他和哥哥是那样疼爱,家里不富裕,父亲宁肯自己节俭也要让他俩吃饱穿暖。上幼儿园时,父亲就教育他要听阿姨的话。上了小学,父亲又教育他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争取进步。当他戴上红领巾时,父亲乐得合不上嘴。十几年来,每当街坊邻居们遇到困难,父亲总是跑前跑后帮忙。有多少星期天、节假日,父亲顾不上休息,义务为邻居们修理自行车。有多少个深夜,父亲在睡梦中被人唤醒,用他的三轮车拉着生了急病,或要生孩子的邻居去医院。事后,人家送来钱物酬谢,可父亲从来不要。十几年来,父亲在单位年年是先进生产者,得了那么多奖状和奖品:水壶、毛巾、茶缸、背心、“毛选”……邻居们都说,小成有个好爸爸。可现在,爸爸怎么一下子变成敌人、变成坏蛋了呢?小成想不清,弄不明,急得流下眼泪。他仰起小脸问:
“爸,他们为啥让咱家也走啊?”
“爸爸有……历史……问题。”
“历史问题,什么叫历史问题呀?”
“好几十年的事了,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父亲无力地
挥挥手,“我倒没什么,到哪都是靠力气吃饭,只是牵连你俩荒废了学业,还得跟我去吃苦……”
“等开课了,我还得上学呢!”小成急了,“爸,将来我还要
读高中、考大学呢!”
父亲叹口气,沉重地低下了头。
什么是历史问题?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还能影响全家人的
命运?小成困惑地望着父亲。
父亲只是一个劲抽烟。是说出来儿子真的不懂,还是担心说
出来会给儿子那稚嫩的心灵造成伤害?是害怕儿子知道后会同家里划清界线从此离他而去,还是担心儿子太小,离开他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存活?或者是兼而有之?总之,父亲什么也没说。
小成还想再问,被太平粗暴地拦住了:
“老瞎问什么,让走就走呗!对门老李家、隔壁马大爷、前院老刘家、后院的二乖家……不是都走了嘛!”
小成看了一眼哥哥,哥哥也在流泪。他想起近来邻居们一家
家被剪了“鬼头”,五花大绑押出京城的情景,浑身一阵发冷,忍不住又问一句:
“他们……也来抄咱们的家,把咱们绑起来吗?”
“要是那样,我就和他们拼了!”太平眼里燃起怒火。
“不许胡说!”父亲斥责太平一句,一只手轻轻放在小成头
上,“他们说我没有押送的价值,限定了日期,在国庆节前,让咱们自己离开北京。”
小成低下了头,泪水扑簌簌落到胸前的红领巾上。他心里一
阵难过,默默地解下了那条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老师亲手系在他脖子上的,曾给了他多少荣誉和骄傲的红领巾……
第二天,他们开始处理家具。在这鸡飞狗跳人心惶惶的时候,
谁还买家具呀,父亲无奈,只好把家里的桌椅、板凳、床、柜等当作废品处理掉。剩下的东西无法携带,送了人。家里喂养的几只小白兔无人敢要,小成含着眼泪,用篮子挎到护城河边的草地上放掉了。
第七天,父亲带着小成和太平,来到北京西郊丰台路口,向
沉睡在那里的小成和太平的母亲告别。
这是一片长满野草的墓地,坟墓一座紧挨一座,一眼望不到
边。小时候,小成、太平曾跟父亲到这里来过多次。
红卫兵来这里革过命了,推倒的墓碑横七竖八躺了一片,己
经分辨不出哪块碑是哪座坟的。幸好父亲还记着母亲坟墓的位置,他们在没膝的荒草中,找到了母亲的墓碑——一块瘦长的青石板,上面着 “鲁志容之墓”几个大字。
父亲费了好大劲,把墓碑挪回母亲坟前,从拎兜里拿出几个
梨和苹果摆在上面,沉默许久,喃喃地说:
“志容,我带着孩子看你来了……当年你瞩咐的话,我都记
着呢,不管生活多难,一定要把咱们的孩子拉扯大,抚养成人……我们要到北大荒去了,等以后有了机会,我们……一定来接你……”
小成、太平双双跪在坟前,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
十年前,四岁的小成还没来得及记住母亲的容颜,母亲便永
远离开了他们。小成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他一觉醒来,邻居崔姨像往日一样,开始给他穿衣服。妈妈生病住院了,父亲把他和太平临时寄托在崔姨家。太平己经穿好衣服下了地,鼻子尖贴着茶几上的鱼缸,正在看里面的金鱼戏水。
崔姨给小成穿好衣服,转身拿出一双鞋面上绷了一层白布的小鞋。
“这不是我的,我的鞋不是白的。”小成把小脚丫缩了回去。
“听话,穿上。”崔姨捉住小成的脚,把鞋穿上了。
“姨,为啥给我穿白鞋?”小成眨着乌黑的大眼睛,不解地
问。
“回家去吧,你妈……回来了。”崔姨把小成抱到地上,转
过身,耸动着肩头哭了。
“噢——我妈回来喽,我妈回来喽!”听说妈妈回来了,太平笑着叫着,推开门,不顾一切向前院跑去。急得小成在后面大喊:
“哥,等等我,等等我!”
小成和太平跑到前院,见自家门前围了许多人,有的用指头
不住地在眼角上抹来抹去,有的在互相说着什么。小哥俩喊着妈妈,用脑袋拱开人群,进入屋里,四处寻找一阵没找到,又返回堂屋。这时,恰好崔姨从外面走来。
“我妈呢,姨?”小成问。
“嘘,别出声,你妈……她,她睡着了,站这,别动。”
小成这才发现,堂屋停放着一口棺材,棺材前放了一张小桌,上面摆满了糕点和水果。小成垂手站立在棺材前,小心窝里发出疑问,妈妈为什么不睡在床上,要睡在箱子里呢?
人们进进出出地忙碌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望着桌上
那堆好吃的糕点水果,小成的肚子咕咕地叫起来,忍不住伸出小手,从供桌上拿起一块月饼,刚刚送到嘴边,胳膊被一只大手捉住了:
“不能吃,孩子!”
小成仰起小脸,一看是崔姨,说了声:“我饿……”眼里涌出泪水。
“别哭,别哭。”崔姨把月饼还给了小成,把他拉进西屋,放下门帘,低声说:“在这吃,别出声,吃完再出来。”
小成甜甜地吃着月饼。忽然,外面一阵嘈杂,他掀开门帘,
只见父亲带着许多人从外面走来,大家七手八脚撤掉供桌,抬起棺材出了堂屋。小成跟了出去。
棺材被抬到停在大门外的卡车上。父亲把一个瓦盆递到太平
手里,让他举过头顶,用力摔碎,然后带他上了车。卡车响了一声喇叭,喷出一串黑烟,消逝在胡同尽头。与此同时,有人在大门旁点燃一只枕头,一缕青烟缭绕着飘过古老的青灰色的屋脊,升向阴沉沉的天空。
小成突然意识到妈妈被拉走了,“哇”地一声,坐在地上大
哭起来…… 西沉的太阳挂在天边。一阵秋风吹过,附近一片小树林的叶
子发出哗哗的响声,几片叶子在空中飞舞一阵,飘落在母亲的坟头和小成的肩上。
小成两眼直直地看着母亲坟上被风吹动的野草,他觉得有好
多话要对母亲诉说,可又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堵住了喉咙。泪水在脸上流着,许久,许久,他才哽咽着说出一句:
“妈,等长大了……我一定来……接您……”
几只小鸟惊叫着飞过天空。突然,一个佩戴红袖章的墓地工
作人员,慌慌张张从远处跑来,一把拉起父亲,低声说:
“你们好大的胆子!没见那边电线杆上的布告吗,不许上坟
扫墓,这是四旧。让红卫兵看见,非把你们抓起来不可,连我都得吃挂捞!……愣着干啥,还不快走!”
小成擦去泪水,起身看了看周围的景物,又看了一眼母亲的
坟墓,他要把这里的一切牢牢记在心里。
工作人员推推搡搡,将小成他们赶出了墓地。 夜幕降临,古老繁华的北京城内万家灯火。父亲带着小成、太平回到他们曾经生活了二十年的家。
家中己经空空荡荡。他们坐在各自的行李上沉默着。父亲一
支接着一支不停地抽烟。这里,地上的每一块方砖上都有他们的足迹。这雪白的墙壁,是父亲带着小成和太平,每年一次用最好的白灰刷出来的。为了勉励小成、太平好好学习,父亲用毛笔写的“勤有功,戏无益”的条幅,还端端正正挂在墙上……这里,每一扇窗子、每一片瓦都记录着他们的生活经历,记录着他们往日的快乐与温馨。
父亲抽完烟盒里最后一支烟。他们默默站起身,拿起行李,
无限依恋地走出这个曾经给过他们温暖与庇护,而如今己不再属于他们的家。
街口路灯下,他们挥泪告别依依相送的邻居。然后,乘公共
汽车来到西直门火车站。
列车徐徐开动,望着渐渐退去的站台上的景物,小成的泪水
又流了下来,他在心里默默地说:
“再见了,安息在丰台路口的妈妈!再见了,我的老师、同
学和小伙伴们!再见了北京,我的故乡,我们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
列车渐远渐小,消失在地平线上。小成的命运如何?他还能
回到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繁华而又美丽的城市吗?还能回到他无限眷恋,生养了他的故乡吗?亲爱的读者,请您跟随我们的列车,继续东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