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332|回复: 9

(1663)英国皇家摄影师眼中150年前中国人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2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63)英国皇家摄影师眼中150年前中国人

          来源: 欧洲时报   作者: 陈述        

      
英国皇家摄影师眼中150年前中国人长什么样?

1868年,一位31岁的苏格兰人前往香港开设一家摄影馆。之后五年,他游历中国各地,用相机记录下数百幅有关当时人物、风景和习俗的影像。他叫约翰·汤姆逊(JohnThomson)。他的作品13日起至6月22日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文莱画廊展出,向世人重现那个历史巨变时代前中国的众生百态。

汤姆逊1837年出生在爱丁堡,自幼家贫。他曾在当地的一家光学仪器制造商做学徒,并在夜校学习美术史——两项经历奠定了他日后成为摄影师的基础。

1862年,他前往新加坡,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亚洲行,期间先后游历斯里兰卡、印度、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地。

在泰国6个月期间,汤姆逊为当时的泰王拉玛四世——《国王与我》音乐剧中主角原型——拍摄了大量个人写真。

有熟悉摄影技术历史的观展嘉宾告诉《欧洲时报》记者,汤姆逊是第一位使用湿版摄影法拍摄远东的摄影师。使用这种摄影方法,需要携带玻璃底片、火棉胶、硝酸银等沉重材料和易燃化学品,并在完全黑暗的帐篷里洗片。

1524624349627.jpg

汤姆逊和两个清兵 福建厦门 1871年

厦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首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汤姆逊来到之时已有大量西方人在此生活。这张照片是汤姆逊在中国旅途中,拍摄的为数不多的自己的肖像。当时没有自拍装置,所以照推断,应当是汤姆逊的翻译或“苦力”帮助他完成拍摄的。(图片来源:均由伦敦WellcomeLibrary提供)

策展人姚泳蓓MBE告诉记者,除了需要身背沉重的摄影器材,汤姆逊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公关能力”:“在20岁出头的年纪,作为一个西方人可以拍摄到泰王,没有强大的关系网是做不到的。”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他5年的中国之行当中。

1868年,他从英国重返亚洲,在香港开设了一家摄影馆。两年后他从广东北上,先后去到台湾、上海、天津、北京。1871年11年,他从北京折返上海,并顺长江而上来到汉口、宜昌,以及九江、南京、宁波等地。汤姆逊在1872年回到英国,并开始出版他在远东的照片。

1881年,他被维多利亚女王指定为皇室家族摄影师。如今,他的三箱600幅在亚洲期间拍摄的玻璃版底片保存于伦敦威尔科姆图书馆(WellcomeLibrary)。在中国,他拍摄的人物上至王宫贵胄(如恭亲王奕訢、总理衙门大臣董恂),下至贫民百姓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如街头卖艺者)。

在那个中国人相信照相会“吸走”灵魂的时代,出现在他镜头里的中国人,尤其是众多女性,展现出了令人诧异的淡定和放松。

按照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观点,19世纪西方国家眼中的东方社会没有真实根据,而是凭空想像出来的东方。

姚泳蓓也认为汤姆逊对于照片描述从今天的角度看,依然带有某种偏见,但是“从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人的尊重。他对于自己的拍摄对象,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中立的观点。”此次在亚非学院文莱画廊设立展厅的布局简洁明快。尽管展出的是旧时代中国,却丝毫没有沉重的感觉,反而充满了只属于那个年代的生活气息。

125幅黑白图片(94张在中国拍摄)更像是一张张历久弥新的艺术品,传递给今天观众一种一般只属于未来的新奇。

在汤姆逊的镜头下,中国的官员和商人穿着朴素得体的人,所有人都有一种安静、淡定的气质。即使是普通人,服饰和神态中也透着对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人的尊严。

展览信息:“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与暹罗China and Siam: Through the Lens of John Thomson(1865 - 1872)”

地点: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文莱画廊(Brunei Gallery|SOAS, Thornhaugh Street, Russell Square, London WC1H 0XG)

时间:2018 年4 月13 日-6 月23 日


网址:www.JohnThomsonExhibition.org

1524624349194.jpg

观看西洋景 北京 1871-1872年

西洋景又称”拉洋片“,是清末北京街头很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在电影尚未传入中国和普及的年代,西洋景是一种代替电影的娱乐方式,堪称中国独有的街头”土电影“。

表演时艺人将各种图画装入特制的大木箱中,箱子外壁设若干小孔,孔中装凸镜,观看者通过凸镜往箱内观看。表演者一边拉放画片,一边根据画面内容配以唱词和锣鼓。

1524624349761.jpg

恭亲王奕訢肖像 北京 1871-1872年

恭亲王奕訢(1833-1898),道光帝六子,咸丰帝异母弟。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王重臣,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汤姆逊评价他:理解力快,广纳谏言,思想开放。这张照片拍摄于恭亲王府花园内的假山边。

1524624349470.jpg

满族新娘 北京 1871-1872年

汤姆逊拍摄了大量身着盛装的满族新娘的照片,但他对这些新娘的未来生活并不乐观,甚至和奴隶制相比:富人的孩子一般比穷人的孩子结婚早,但满族少女只有到了14岁才能订婚。一般来说,人们会雇用媒婆来提早安排一桩婚事,但未来的主妇必须符合四个标准:一是要和蔼,二要文静,三要勤快,四要好看。与新娘的盛装相对照的却是她忧郁的眼神,也许这也反映了摄影师的心境。

1524624349840.jpg

修脚师 北京 1871-1872年

这些修脚师不单单可以提供剪剪脚指甲等简单的服务,同时他们还是一个流动的脚医,可以根治鸡眼等各种脚病。整个画面生动有趣,把修脚师的认真、顾客的信任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从破败的门窗上伸出头的老者,口含大烟斗,平静地欣赏修脚师的技艺,为整幅照片增加了几丝情趣。

1524624349744.jpg

老妪 广东广州 1868-1870年

汤姆逊虽然是在大街上拍摄的这位老妪,但照片很像一个照相馆的作品。关于这位老妪和他的丈夫,汤姆逊在照片说明中写道:他们的儿子和孙子已经支撑起了这个家庭,但这位老妪仍然忙着家务。她针线活很熟练,在别人病倒时是个很好的护士。她的头发已经变细和发白了,但她每天都精心地梳理和呵护它。汤姆逊独特的拍摄视角,和老妪独特的姿势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1524624349503.jpg

清漪园之大报恩延寿寺遗址 北京 1871年

大报恩延寿寺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六十寿辰而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从此照片中还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原貌。1888年,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现在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8-4-2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文。祝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山好 发表于 2018-4-2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不到图像。不知别人能否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27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好 发表于 2018-4-27 17:49
我看不到图像。不知别人能否看到?

我再次打开,能看到图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8-4-27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27 18:24
我再次打开,能看到图像。

我也看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2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好 发表于 2018-4-27 17:49
我看不到图像。不知别人能否看到?

我单独又上传了照片,打开试试,如看到请回话,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2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单独又上传了照片,打开试试,如看到请回话,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8-4-28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照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8-4-28 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27 21:01
我单独又上传了照片,打开试试,如看到请回话,谢谢关注!

照片看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山好 发表于 2018-4-28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8-4-27 21:01
我单独又上传了照片,打开试试,如看到请回话,谢谢关注!

看到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3 0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