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18-4-2 09:58 编辑
职称工资势在必改
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深水区。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各种利益集团,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各种利益的调整和平衡,十分复杂,十分敏感。但是,不改是不行的,是没有出路的。在实施改革中,既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又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首先解决那些涉及最广大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这个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有深入的阐述和明确目标,值得期待。 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工资制度改革无疑是一个重头戏。而在工资改革中,职称工资制度的改革则首当其冲,势在必行。 所谓职称工资,就是按照专业技术等级的不同层次确定工资薪酬,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目前虽然有技术职务聘任制,但也无法消除其固有的弊端。这种制度明显存在以下弊端: 一、 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职称是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等级的社会评价和认定,说明你在某一领域或专业所具有的知识、技术、技能所达到的水平。所以,职称是选拔、聘用各类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和条件,是衡量各类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一把尺子。正因为如此,开展职称评定无疑是必要的、正确的。现在的问题出在把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 大家知道,社会分工是以岗位、职务为基础的,而不是以职称为基础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岗位、职务都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和职位任职条件,而职称只是若干任职条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远远不是其全部条件。因此,仅凭一个人的职称来确定其岗位、职务工资显然不符合实际,不能反映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必然造成收入分配的扭曲和不公。 二、职称工资助长滋生盲目攀比、弄虚作假的歪风。由于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刺激了职称评定、晋级的热情,形成了以职称为中心的错误导向。许多人不是把精力、心思放在工作业绩、能力的提高上,而是放在东拼西凑、搜集材料、发表论文、做表面文章上,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捉刀代笔、钱权交易。在许多地方和其他领域,也往往盲目与职称直接挂钩,如与进城落户挂钩、与工作调转挂钩等,进一步推高了“职称热”。由此,也不断地衍生出“高职低能”、不务正业、追名逐利、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现象,形成了新的“大锅饭”、“铁饭碗”。 现行职称工资的改革,既要尊重和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又要革除现制度的弊端。 首先实行职称与工资的脱钩。职称只是作为专业技术等级的认证,作为岗位职务的任职条件之一,取消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个别序列可以例外)。 第二、借鉴企业实行的岗位职务工资制的成功经验,实行以绩效为核心的岗位职务工资制,使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绩效贡献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彻底打破职称工资制形成的新的“大锅饭”、“铁饭碗”。 第三就是取消或减少与职称直接挂钩的相关政策和福利待遇。 当然,这项改革直接涉及广大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情况复杂,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许多具体问题。因此,既要坚决积极,又要稳妥慎重。改革是否成功,其唯一的标准就是能否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艰巨复杂,但只要目标明确,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做好每一项具体改革工作,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可以达到人民期待的理想彼岸。 (写于2013年1月9日)
|